《中华医方 内科篇 肾系病》:“小便不利,中书右丞合刺合孙,病小便数而欠,日夜约去二十余行,脐腹胀满,腰脚沉重,不得安卧,脉沉缓,时时带数。随处茯苓琥珀汤,两服减半,旬日良愈。”
《淋证》:“茯苓琥珀汤:治小便数而欠,淋涩,脉沉缓,时时带数。”
《实用中医儿科学》:“明代张三锡除提出以尿量多少鉴别虚与热外,还论及治疗相关方药,其云:‘数而少,热也,茯苓琥珀汤利水;数而多,虚也,薯蓣、莲肉、益智仁之属收之。’”
《中华医方 内科篇 心系病》:“伤风,恐怖惊惶,茯苓琥珀汤送下。”
《济生方》:“老年人肾气渐衰,阴阳易于失调,气血易于郁滞,肾虚则气化不利,血瘀则渐成瘸结,水道受阻。常用的方剂有济生肾气丸、知柏地黄丸、茯苓琥珀汤。”
《卫生宝鉴比对与新用》:“末尾以罗天益治愈中书右丞合剌合孙小便数而欠,证属湿热内蓄,不得施化,膀胱窍涩,治法为渗泄分利,方用茯芩琥珀汤,煎用长流甘澜水,使不助肾气,大作汤剂,直达于下而急速,即获痊愈。”
《竹林寺女科秘传》:“本方合益元散,治诸湿淋沥,再加琥珀,名茯苓琥珀汤,治小便数而欠。”
《杂病广要》释义:“膀胱湿热型癃闭,兼见小腹胀满,尿黄灼热,口苦口粘,舌红苔黄腻,脉数,治宜清利湿热,药取车前子乃用八正散、大黄、蒲蓄、滑石、车前子、牛膝、黄柏、苍术等,方如茯苓琥珀汤、滑石汤、葵子汤、八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