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葛汤《世医得效方》

香葛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世医得效方》卷一。具有祛风散寒,理气化痰之功效。主治四时感冒不正之气,头痛身疼,项强寒热,呕恶痰嗽,腹痛泄泻,或风寒湿瘴。
出处 《世医得效方》卷一
功能 祛风散寒,理气化痰
主治 四时感冒不正之气,头痛身疼,项强寒热,呕恶痰嗽,腹痛泄泻,或风寒湿瘴

组成

紫苏(去根)、白芍药、香附子(炒,去毛)、川升麻、白干葛、薄陈皮各一两(30g),白芷、大川芎各半两(15g),苍术(米泔浸,切,炒黄色)一两(30g),大甘草半两(15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三片,煎热服,不拘时候。

2、现代用法:上为粗末。每次15g,水250ml,加生姜3片,煎至150ml,热服,不拘时候。

功用

祛风散寒,理气化痰。

主治

四时感冒不正之气,头痛身疼,项强寒热,呕恶痰嗽,腹痛泄泻,或风寒湿瘴。

加减化裁

如发热无汗,遍体疼痛,加葱白二根,豆豉七粒,煎热服,得汗即解;呕,去苍术,加白术数片,藿香数叶;中脘胀满,大便秘,加枳实槟榔各半钱;有痰,加半夏半钱;咳嗽,加五味子七粒;鼻塞,加桑白皮三寸;腹痛,加枳壳半片(去瓤,切);泄泻,加木瓜三片;如伤寒不分表里,以此药导引经络,如热多,口渴心烦,脏腑坚,或加前胡;无汗,可加麻黄;汗太过,加麻黄根。

重要文献摘要

《东医宝鉴》:“香葛汤治伤寒,不问阴阳两感,头痛寒热。苍术紫苏叶、白芍药、香附子、升麻、干葛、陈皮各一钱,川芎白芷甘草各五分。上锉,作一贴,入姜三片,葱白二茎,豉七粒,水煎服。《世医得效方》”

《世医得效方》:“香葛汤生姜二片、藿香少许煎。方见大方科伤寒类。”

《世医得效方》:“香葛汤发汗即效。或用败毒散。方并见伤寒和解及阳证类。”

《世医得效方》:“香葛汤治时令不正,发为疹疮。解肠胃中一切热毒,皆可服之。方见大方科伤寒类。”

《世医得效方》:“香葛汤每服生姜二片,豆豉五粒,水一盏煎。方见大方科伤寒类。”

《世医得效方》:“香葛汤治四时感冒不正之气,头痛身疼,项强寒热,呕恶痰嗽,腹痛泄泻。不问阴阳两感,或风寒湿瘴,服之大效。紫苏(去根)、白芍药、香附子(炒去毛)、川升麻、白干葛、薄陈皮各一两,白芷、大川芎各半两,苍术(米泔浸,切,炒黄色)一两,大甘草半两。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热服,不拘时候。如发热无汗,遍体疼痛,加葱白二根,豆豉七粒煎热服,得汗即解。呕,去苍术,加白术数片,藿香数叶。中脘胀满,大便秘;加枳实槟榔各半钱。有痰,加半夏半钱。咳嗽,加五味子七粒。鼻塞,加桑白皮三寸。腹痛,加枳壳半片去穰切。泄泻,加木瓜二片。老人、产妇、婴儿皆可服。如伤寒不分表里,以此药导引经络,不致变动,其功非浅。如热多,口渴心烦,脏腑坚,或加前胡。无汗,可加麻黄;汗太过,加麻黄根。时行寒湿泄泻,头疼发热自汗,大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