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解:五皮五藤饮中,丹皮性寒清热解毒,白鲜皮味辛散风止痒,地骨皮常用来清虚热,桑白皮利水消肿,海桐皮祛风湿、通经络、止痛。青风藤、海风藤、天仙藤辛散、苦燥、温通,既可祛风止痒燥湿,又可温通经络气血;夜交藤养血安神,祛风通络,专止夜间皮肤瘙痒;钩藤清肝与心包之火,即清血分之热,解血分之毒,轻清透热,达邪外出,以杜疹原;更妙的是,以皮达皮,皮属肺,能利水消肿,给邪以出路。以藤达络,络通风祛止痒,血行疹消,皮、藤和臻其妙。合用透风于热外,清中有行,行中有清,效能愈彰。全方共奏祛风胜湿,清热解毒,通络和血之功。
案例1:带状疱疹患者。男,60岁。患带状疱疹10天,曾服用多种西药及静脉输液不效,经人介绍来诊。其面色晦暗,精神尚可。口角、面部两耳上,多处布有疏密不等的疱疹,患处痛热难忍。舌绛苔腻,脉实略洪。自述没明显诱因。笔者认为此乃湿热内蕴诱发疱疹。
案例2 湿疹患者。女,41岁。患湿疹3年,先是起红斑,有灼热感,瘙痒难忍,后出现小水泡,搔抓后有黄色液体渗出,此起彼伏,痛苦难以言状,于1997年秋后来诊。苔白略黄而滑,脉弦数。
案例3 过敏性紫癜患者。男,63岁。2004年突发过敏性紫癜,先是有2~3mm大小红色瘀点,发展为0.5cm瘀斑,后发展为水肿性风团,且伴有腹痛。在某乡镇医院误诊为阑尾炎,经治不效来诊。
处方:丹皮10g,白鲜皮、海桐皮、地骨皮、桑白皮各15g,钩藤、夜交藤各15g,紫草、红茜草、生地各30g,蝉蜕10g,水牛角粉40g,水煎服,5剂而效,继服14剂而愈,后以上方为丸,日服20g,服3个月,随访至今未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