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主治多发性睑腺炎。 |
【处方组成】 龙胆草6克、川连3克、黄芩6克,枳壳3-4.5克、甘草3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脾失健运加二陈汤、厚朴、白术;若风火炽盛者加金银花9克、花粉6克、栀子4.5克、知母4.5克;若阴虚火旺者,取六味地黄汤加银花、柴胡、五味子、生甘草、当归等;肝气横逆,侮脾乘胃,取逍遥散加减。 |
【临床疗效】 治疗272例,随访170例,其中11例复发,其余治愈。复发再治愈率达93.53%。 |
【处方来源】 朱兆和。 |
【按 语】 本病易复发,本方治愈复发者的疗效仍佳,说明麦粒肿复发率可以中医中药治疗得到控制。本方除内服外,应以药渣之余热进行熏洗。本方名由编者所拟。(邹菊生)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主治麦粒肿。 |
【处方组成】 蒲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57例,除4例未能追访外,其余53例均获治愈。平均治愈天数为2.84天。 |
【处方来源】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齐锡淼等。 |
【按 语】 麦粒肿是一种常见眼病,容易反复发作,齐氏应用本方内服与熏洗,治愈天数明显缩短。方中蒲公英入胃经,清热解毒,配以野菊花起到增强清热作用;蒲公英还有活血祛瘀的功能,促进麦粒肿的消散。(邹菊生)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急性化脓性睑板腺炎。 |
【处方组成】 黄芩15克、连翘15克、二花15克、生地15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白术10克、枳实10克、甘草5克、大黄1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若见脾胃虚弱,便溏乏力,去大黄、生地、白芷,加党参、当归、黄芪。 |
【临床疗效】 治疗41例,治愈率90.24%。 |
【处方来源】 湖北省黄冈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王耘松。 |
【按 语】 王氏治疗本病除清热消肿之外,还用大黄、枳实取以导滞泄热。清热有三条途径:一发汗,二利尿,三通腑。王氏既用清热泻火,又用通腑导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本方中又可见到,启用白芷,既可散风,又能排脓消肿,一举二得。精研药性,处方用药始能精练。本方名由编者所拟。(邹菊生)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消肿。主治麦粒肿。 |
【处方组成】 黄连3克、乳汁适量。把黄连放在容器内,然后将乳汁挤入,以浸没药物为度。浸泡1日,滤出其汁,点搽患处,1日3-4次。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30例,获得满意疗效。多在2-3日内治愈。 |
【处方来源】 梁兆松等。(邹菊生)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脾胃伏热。主治麦粒肿及顽固性屡发性麦粒肿。 |
【处方组成】 木通3克、滑石15克、黄芩9克、连翘12克、瞿麦15克、大黄(后下)6克、蝉衣4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本病炎症消退,或接近消退,为预防复发,可佐以扶正之品如黄芪、党参、淮山药、白术等。 |
【临床疗效】 治疗28例,皆属屡发病例,经用本方治疗,用药10-14剂而愈,其中显效(服药后未再复发)10例,进步(药后复发频率明显减少)17例,仅1例无效。 |
【处方来源】 江西省第一人民医院罗兴中。 |
【按 语】 麦粒肿屡发,常与睡眠不足、屈光不正有关,本方既可泻心火而安眠,又根据经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从心脾而治。在恢复痊愈期,注重调理脾胃,健脾可促进水谷运化,化生精血运养于目与心,以致心气和则火宁。故治疗本病着眼心脾,是有道理。(邹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