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疏肝解郁,收敛止汗。主治自汗。 |
【处方组成】 广郁金30克、五倍子9克,共研细木。用时取10一15克,用蜂空凋成药饼两块(以不流动为度),贴两乳头上,用纱布固定之。每日换药1次。 |
【辨证加减】 若血瘀偏盛加服血府逐瘀汤加减。 |
【临床疗效】 治疗45例,治愈(诸症消失,2年以内未见复发)41例,有效(自汗止,诸症减轻,1年内有复发者)4例。用药2天以内汗止者9例,3一5天内汗止者19例,6一10天内汗止者10例,11一15天内汗止者7例。 |
【处方来源】 江西省景德镇市自来水公司医务所程爵棠 |
【按 语】 程氏认为自汗的原因甚多,但主要是肝失调节、开阖失司所致,因此广郁金疏肝解郁,五倍子收敛止汗,药仅二味而收敛止汗之功甚著。(夏翔) |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敛明,和营止汗。主治盗汗。 |
【处方组成】 黄芪30克、生龙骨20克、生牡蛎20克、浮小麦18克、五味子9克、地骨皮20克、炒白芍2克,水浓煎,日服3次。 |
【辨证加减】 气虚重者加党参30克或北沙参30克;舌红、热象明显者加生地15克、知母12克、黄芩9克,便秘、舌首黄腻者加大黄6克、茯苓12克、肢体麻木者加鸡血藤30克。 |
【临床疗效】 治疗60例,痊愈44例,好转16例,服药最多者为22剂,最少者为4例。 |
【处方来源】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达中。 |
【按 语】 方以黄芪、芍药敛阴和营;地骨皮清虚热除烦;五味子收敛心气;龙骨、牡蛎、浮小麦潜阳敛液。(夏翔) |
【功能主治】 (l)方功能清心火,补肾精,宁心安神;主治阴虚型盗汗。(2)方功能益气养阴,宁心安神;主治气阴两虚型盗汗。(3)方功能益气温阳,宁心敛汗;主治阳虚型盗汗。(4)方功能健脾化湿,芳香淡渗;主治伤湿型盗汗。 |
【处方组成】 (l)五味子(朱砂拌)6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沙苑子10克、生地黄12克、茯苓(朱砂拌)12克、山茱萸10克、琥珀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 (2)党参12克、黄芪12克、五味子(朱砂拌)6克、枸杞子10克、沙苑子10克、生地黄12克、茯苓(朱砂拌)12克、山茱萸10克、琥珀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 (3)黄芪12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姜2片、浮小麦10克、制附于6克、大枣15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 (4)杏仁10克、砂薏苡仁10克、砂仁5克、白术6克、苍术6克、茵陈12克、茯苓12克、浮小麦1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59例,痊愈43例,好转11例,无效5例。痊愈病例服药时间最短为2天,最长为20天。一般3克有效,9克痊愈。 |
【处方来源】 广西桂林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白跃林 |
【按 语】 一般认为盗汗属阴虚,自汗属阳虚。白氏认为盗汗之辨证包括阴虚、阳虚、气阴两虚及伤湿四种,此见解颇有新意。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夏翔) |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固表敛汗、主治血汗、盗汗。 |
【处方组成】 炙黄芪皮15克、党参15克、煅牡蛎15克、麻黄根10克、瘪桃干10克、浮小麦10克、五味子7克、炙甘草7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盗汗甚者加细生地10克、炒白芍7克。 |
【临床疗效】 治疗46例,痊愈41例,好转5例。痊愈病例中,服药3一6剂者29例,7一9剂者12例。随访7个月未见复发。 |
【处方来源】 江苏省无锡市煤矿卫生所张柏生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因表,敛阻止汗。主治盗汗。 |
【处方组成】 生黄芪15一30克、防风3-9克、炒白术9克、五味子6克、生牡蛎30克、浮小麦30克、炒白芍9克、紧丹参9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偏在阳虚者加桂技,甚者加炒党参9克、淡附片9克;偏明逝者加生地9克、黄连3克或朱砂安神丸9克(包煎);湿痰重者合二陈场;血虚不寐者合酸枣仁汤;纳杀者合香炒六君子汤;心悸者合归脾汤;脾肾阳虚便溏者合四神丸。 |
【临床疗效】 治疗44例,痊愈者41例,好转3例。 |
【处方来源】 王育群等 |
【按 语】 阴虚血虚固能引起盗汗,但阳虚亢虚亦能引起。盗汗。盗汗,虽多发生于不同疾病之后,但根据临床辨证,用本方一略予增减施治,均能奏效。(王育群 张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