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益气温阳。主治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抗体型)。 |
【处方组成】 当归12克、熟地12克、赤芍12克、鳖甲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附子10克、桂枝10克、黄芪15充、丹参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例,服药3剂,症状明显好转;服药12剂后,血红蛋白由3.51升至10.4克%,红细胞由86万上升至42万/立方毫米,网织红细胞由13降至0.2%,血红蛋白电泳HbF由5降至3%,增生性贫血骨髓象恢复正常,黄疸消退、淋巴结、肝脾较前缩小,随访2年半未复发。 |
【处方来源】 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第一职工医院刘向善。 |
【按 语】 刘氏认为本病在中医辨证上属于寒症。根据“寒者温之”的治则,在益气活血化瘀方药的基础上,加用温阳药,有助于扩张血管、疏通微循环而收到良好效果。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施惠君) |
【功能主治】 功能温中宣阳。主治可逆性低温血凝集四肢青紫症。 |
【处方组成】 制附片12克、炙黄芪12克、上桂末3克(分2次冲)、炒白术9克、川桂枝6克、淡干姜4.5克、鹿角霜2克、大当归9克、厂陈皮6克、炙甘草S克、炒白芍9充,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例,用药6剂后四肢冰冷及紫绀改善,8剂后四肢恢复温暖,紫绀现象消失,停药后追踪,嘱患者手浸冷水中观察,无明显紫绀现象及刺痛感,自觉与他觉症状完全消失 |
【处方来源】 江苏省淮阴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吴德钊。 |
【按 语】 低温血凝集伴发四肢紫绀,其原因主要是感受寒湿,中医认为人体阳气本虚,复被寒湿侵袭经络,中阳不达四肢,血流凝滞,以致四胶末端冻冷发紫。温中宣阳化湿,促使温暖而血流循环通畅,故冰冷紧绀现象亦随之消失。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施惠君) |
【功能主治】 (1)方功能清热利湿,和胃降逆;(2)方功能补益气血,健脾固肾。主治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处方组成】 (1)茵陈20克、板蓝根20克、虎杖20克、白茅根20克、茯苓20克、泡参20克、石苇12克、藿香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砂仁6克,水煎服。另用大黄3克、甘草3克泡水服,以止其呕吐。 (2)黄芪40克、当归10克、焦术10克、陈皮10克、枣皮10克、熟地10克、党参30克、茯苓15克、补骨脂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服(1)方后,呕吐止,大便通,饮食增加,舌苦越退时,去板蓝根、白茅根、茯苓、泡参、石苇、藿香,法半夏,加金钱草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白芍15克、黄芪15克、莱服子12克、太子参30克、麦芽30克。 |
【临床疗效】 治疗1例65岁男性患者。服药前,血色素5.4克,网织红细胞计数26.8%,尿含铁血黄素(+),抗人球蛋白试验1:512,血图为正色素中度贫血,骨髓象为增生性贫血.服药95剂后诸症悉清,血色素12.48克,其作检查亦基本正常。 |
【处方来源】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唐章全 |
【按 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施惠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