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手足口病。 |
【处方组成】 板蓝根15克、大青叶10一2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生石膏10~2O克、知母8一10克、竹叶10克、玄参10克、生地10克、蝉衣4一6克、滑石6一10克、白茅根10一30克,每日1剂,水煎2次,混匀频服。 |
【辨证加减】 青苔白厚腻为湿重,当加川朴6克、佩兰6-10克;大便干燥加全瓜萎10克、生大黄6克(后下);发热流涕加荆芥6克、薄荷4.5克(后下)。 |
【临床疗效】 本方治手足口病71例,均无合并症出现,早期者服1~2刘乃愈,较重者4一6刘愈,全部治愈。 |
【处方来源】 天津市和平区中医院田国桢。 |
【按 语】 方中用板蓝根、大青叶、银花、连翘、石膏、知母、竹叶、玄参、生地清热,凉血,解毒;滑石、茅根利湿;蝉衣透邪外出。湿重者加川朴、佩兰化湿,兼助疹外透;热盛内结燥屎,用生大黄、瓜蒌泻火攻下;发热,流涕者是挟风邪,故用荆芥、薄荷散风,兼透疹。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吴敦序) |
【功能主治】 功能清心热,泻脾湿,凉血解毒。主治手足口病。 |
【处方组成】 栀子8克、生石膏10克(先煎)、黄连6克、黄芩7克、生地10克、茯苓10克、苡仁10克、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灯芯草1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发热重者重用银花、连翘至15克;大便干者生地用到18克,加生大黄8克(后下);口腔溃疡较重者重用生石膏至30克、黄连10克;苔腻、大便烂者去生地、苡仁,加枳实6克、山楂8克、神曲10克、鸡内金10克、陈皮10克,并重用黄连至10克;口腔溃疡,局部宜涂锡类散。 |
【临床疗效】 本方治手足口病94例,5天内痊愈者67例,7天痊愈者18例,2周痊愈5例,2周末愈者4例。 |
【处方来源】 河北省遵化县中医门诊部宁秀芳。 |
【按 语】 手足口病为湿热内蕴心脾,为外邪所引发。故用栀子、生石膏、黄连、黄芩、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茯苓、苡仁、灯芯草利湿。舌红口干,血热明伤,用生地凉血滋阴;苔腻,便溏而臭,食积中焦,用山楂、神曲、鸡金、枳实消导,均属随证加减。(吴敦序)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主治手足口病。 |
【处方组成】 生地10克、竹叶7.5克、水通5克、生甘草7.5克、重楼7.5克、板蓝根1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若壮热,疱疹根部色深红,舌红苦黄而干,便秘,口渴者加生石膏20克、知母7.5克、黄芩7.5克、黄连5克、栀子7.5克:若热势不高,疱疹大而易破,大便稀而粘,舌苔腻者,可于方中去生地,加茯苓10克、泽泻7.5克、苍术7.5克、滑石15克(包)、黄柏7.5克。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50例,服药3剂痊愈者34例,服药6剂愈者12例,无效4例。 |
【处方来源】 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刘焯等。 |
【按 语】 手足口病是湿热内蕴心脾,被外感对邪引发所致,故应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要治法。方中的板蓝根、重楼、竹叶、生甘草清热解毒;本通利湿。若热多湿少者,则配伍石膏、知母、黄连、黄茶、栀子加重清热解毒;湿多于热者,则加茯苓、泽泻、苍术、滑石以利湿;热久易伤阴,所以用生地,但生地性较滋腻,故湿重者不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吴敦序)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湿。主治手足口病。 |
【处方组成】 大青叶15克、银花12克、连翘9克、生石膏12克、黄芩6克、生地12克、紫草9克、赤芍6克、丹皮6克、菊花10克、荆芥穗4.5克、蝉衣6克、神曲6克、焦山楂6克、厚朴6克、地肤子9克,每日1剂,水煎2次,混匀频服。 |
【辨证加减】 口腔疱疮重者用大黄6一10克(后下)。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手足口病20例,均痊愈。 |
【处方来源】 王万岭。 |
【按 语】 本方用大青叶、银花、连翘、石膏、黄芩、生地、紫草、赤芍、丹皮清热凉血解毒;厚朴、地肤子化湿;菊花、芥穗、蝉衣透疹外出;脾为邪伤,消化障碍,改用山楂、神曲;口舌疱疹重者,心胃火盛,当以大黄泻之。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吴敦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