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方数:5)

致病菌侵袭子宫内膜而引起的子宫内膜炎症称子宫内膜炎,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急性子宫内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病起高热、寒战,汗出增多.腹痛下坠,带下增多,色呈黄脓状或脓血状,夹臭味,如发生在产后,则恶露呈泥土色。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带下增多,质稀薄,色淡黄或呈血性,月经量增多,且行经期延长,下腹部疼痛,伴下坠感,经行腹痛等,慢性子宫内膜炎较少见。    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分娩或流产时胎膜早破,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子宫内膜炎 
(方数:5)

致病菌侵袭子宫内膜而引起的子宫内膜炎症称子宫内膜炎,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急性子宫内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病起高热、寒战,汗出增多.腹痛下坠,带下增多,色呈黄脓状或脓血状,夹臭味,如发生在产后,则恶露呈泥土色。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带下增多,质稀薄,色淡黄或呈血性,月经量增多,且行经期延长,下腹部疼痛,伴下坠感,经行腹痛等,慢性子宫内膜炎较少见。
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分娩或流产时胎膜早破,或胎膜、胎盘残留,或宫腔手术消毒不严,或不洁的妇科检查,或经期性交,或子宫内膜坏死、内膜息肉坏死等原因,招致致病菌感染,使子宫内膜充血、水肿,严重者可发生化脓,广泛坏死,致发本病。
本病的诊断依据发热、腹痛、带下增多的病史,并根据妇科检查,子宫口见有大量脓血性带下,宫颈举痛,子宫体增大、质软,伴明显压痛。化验室检查,急性子宫内膜炎时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细胞曾多可协助诊断。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磺胺及抗菌素治疗,并给予麦角流浸膏促使子宫收缩,加速宫腔分泌物的排出,对于慢性子宫内膜炎者给予理疗,宫腔积脓者应扩开宫颈进行引流。
本病属中医“带下”、“腹痛”、“发热”的范畴。中医认为系由外感湿毒、热毒,邪毒入侵,窒滞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冲任受损而致。(李祥云)

妇炎散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主治子宫内膜炎、子宫体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等盆腔炎症。
【处方组成】
(1)大黄姜黄败酱草、丹参赤芍乳香延胡索羌活独活、千年健、透骨草适量,共研粉,且温开水加酒调成糊状,敷下腹部,每日2次,每次敷1小时。10天为1疗程。
(2)灌肠方:红藤、蒲公英败酱草、丹参赤芍延胡索香附适量,煎水100毫升,睡前灌肠。10次为1疗程。
【辨证加减】
带多有臭秽之湿毒者,可内服中药:银花9克、连翘10克、红藤20克、败酱草15克、丹皮9克、赤芍9克、车前草15克、苡仁9克、延胡10克、川楝子9克、蒲公英30克;带多色白、神疲腰酸之脾虚湿滞者可内服中药: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15克、柴胡6克、赤芍9克、车前草15克、苡仁15克、荆芥3克、炙草3克,带多黄白相兼、腹胀心烦者,用逍遥散。
【临床疗效】
治疗94例,痊愈79例,好转15例。
【处方来源】
贵州省贵阳中医学院附院施瑞兰等。
【按 语】
方中大黄清热解毒,燥湿消肿,姜黄行气止痛,祛瘀杀菌;败酱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丹参赤芍乳香延胡索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羌活独活、千年健、透骨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止疼痛。灌肠方中红藤、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抑菌消炎,丹参赤芍延胡索香附理气活血,祛瘀止痛。外用药再与内服药辨证加减治疗,故对子宫内膜炎等盆腔炎症有显效。(李祥云)

清化汤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止痛。主治子宫内膜炎。
【处方组成】
血竭6克、荣麻根20克、茜草15克、海螵蛸15克、桃仁10克、山楂10克、蒲公英15克、败酱草20克、益母草15克、泽泻1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血竭6克、荣麻根20克、茜草15克、海螵蛸15克、桃仁10克、山楂10克、蒲公英15克、败酱草20克、益母草15克、泽泻10克,水煎服。
【临床疗效】
血竭6克、荣麻根20克、茜草15克、海螵蛸15克、桃仁10克、山楂10克、蒲公英15克、败酱草20克、益母草15克、泽泻10克,水煎服。
【处方来源】
江苏省南京市妇产医院赵翠英。
【按 语】
方中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桃仁、益母草活血祛瘀;血竭祛瘀止痛,敛疮止血;山楂活血化瘀,化积止痛,药理研究有抑菌及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荣麻根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海螵蛸收敛止血,又常与菌草配伍应用,既止血,又补肾养精生血;泽泻清热,利水渗湿。(李祥云)
                3.妇炎散

双红合剂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解毒,理气活血化瘀。主治子宫内膜炎,子宫体炎。
【处方组成】
功能清热利湿解毒,理气活血化瘀。主治子宫内膜炎,子宫体炎。
【辨证加减】
偏湿毒重加紫茉莉苦参槐花、土茯苓;发热甚加野菊花荆芥鸭跖草,瘀热甚加白花蛇舌草、虎杖、丹皮等,气滞血瘀加王不留行、失笑散、乳香没药;转为慢性者加荔枝肾,扶芳藤、梵天花;气血虚弱加鸡血藤、薏苡仁、当归黄芪
【临床疗效】
治疗200例,总有效率93%。
【处方来源】
浙江省温州市东风医院叶学夫等。
【按 语】
组方诸药均为清热解毒之品,互相配伍增强疗效。本病为湿毒壅滞于胞宫,加萆邂清热利湿。方中贯众既清热解毒,又凉血止血,再随证加减,故能取得显效。(李祥云)

复方消炎丸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祛瘀,清热解毒,主治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等盆腔炎症。
【处方组成】
当归2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川楝子15克、延胡15克、土茯苓25克、丹参25克、赤芍15克、香附10克、山药30克、芡实25克,共研细未,以蜜泛丸。每丸10克,每次服1-2丸,1日3次。
【辨证加减】
偏热者加苦参15克、黄柏15克:偏寒者加炮姜15克、小茴香15克。
【临床疗效】
治疗70例,痊愈20例,好转40例,总有效率为85.7%。
【处方来源】
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李华等。
【按 语】
方中三棱、莪术丹参当归活血祛瘀止痛;延胡理气活血、祛瘀止痛,川楝子疏肝理气,杀虫抑菌;香附疏肝理气镇静,止痛;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药理试验有抑菌、镇静、止痛作用;山药芡实健脾止带,土茯苓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李祥云)

急慢系列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理气活血,祛瘀止痛。主治子宫内膜炎、子宫体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等盆腔炎症。
【处方组成】
(1)急盆汤:柴胡9克、黄芩9克、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当归19克、川芎6克、丹皮12克、丹参30克、赤芍12克、香附12克,水煎服。用于急性炎症。
(2)慢盆Ⅰ号:当归12克、川芎9克、桃仁9克、炒五灵脂12克、生蒲黄12克、乳香9克、没药9克、赤芍15克、香附12克、木香9克、土茯苓30克、金银花藤30克,水煎服。用于气滞血瘀型慢性炎症。
(3)慢盆Ⅱ号:小茴香6克、桂枝9克、炮姜6克、赤芍12克、丹皮9克、肉桂6克、乌药9克、丹参12克、桃仁12克、香附9克,水煎服。用于寒凝血滞型慢性炎症。
(4)慢盆Ⅲ号:生地15克、龟版30克、鳖甲30克、丹皮9克、丹参15克、青蒿9克、百部12克、玄参12克、白芍12克、地骨皮9克、野菊花15克,水煎服.用于阴虚血热型结核性炎症。
(5)灌肠方:丹参30克、紫花地丁30克、败酱草30克、赤芍15克、川楝子15克、制乳香15克、制没药15克,水煎150~200毫升灌肠,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6)注射方:丹参注射液1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102例,痊愈44例,显效29例,好转28例,总有效率为99%
【处方来源】
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李竹兰等。
【按 语】
丹参注射液凉血活血祛瘀,故而在各型中均可选用之。本系列方由于分型较细,用药合理,故疗效为佳。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李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