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温胞安胎。主治习惯性流产。 |
【处方组成】 小茴香10克、炮姜7.5克、玄胡15克、赤芍15克、没药7.5克、当归25克、川芎10克、官桂10克、蒲黄10克、灵脂1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经色紫黑有块加川楝子、茜草炭、香附、艾叶;经色暗红无块加艾叶、蒲黄炭;寒湿胜加苍术、黄芩。 |
【临床疗效】 治疗212例,治愈178例,均足月分娩,有效率84.1%;无效34例,占15.9%。 |
【处方来源】 吉林省乾安县中医院赵选卿。 |
【按 语】 本方由乾安县中医院赵廷楼整理发表。原方基于清代王清任少腹逐瘀汤,治疗对象一般应体壮气盛,必有瘀血可查,如舌质瘀黯或有瘀斑,面色晦暗,脉细滑或弦滑,有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子宫肌瘤等病史。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有瘀血而致滑胎之说,“不知子宫内先有瘀血占其地,胎至三月再长,其内无容身之地,胎病靠挤,血不能入胎胞,从旁流而下,故先见红,血既不入胎胞,胎无血养故小产。” 赵氏认为,因血瘀而致滑胎者多因寒邪客人胞宫,致使冲任气血失调。瘀阻胞络,血溢脉外,则胎动不安,瘀滞不行则新血难生,胎失所养所致。本方化瘀温胞,安胎止痛,“此方去疾,种子,安胎,尽善尽美。”(蔡庄) |
【功能主治】 功能补肾益气,助阳安胎。主治习惯性流产。 |
【处方组成】 鹿角片、巴戟天、仙灵脾、萸肉、杜仲各10克,党参、熟地各12克,炙黄芪、淮山药各15克,水煎服。流产后未见成孕或孕后未见阴道出血者均服此方。每月服15剂,服至前几次流产的月份尔后递减。 |
【辨证加减】 阴道出血,佐以止血药侧柏叶10克、仙鹤单30克、阿胶10克。 |
【临床疗效】 治疗54例,治愈48例,无效6例,治愈率88.9%。其中流产次数10次者共2例,治愈1例;流产5次以上者共16例,治愈15例;流产3~4次共36例,治愈32例。按中医辨证阳虚明显者34例均治愈;阴阳两虚者16例,治愈14例;阴虚明显4例,无效。 |
【处方来源】 浙江省永康县中医院胡章如。 |
【按 语】 肾,如素体肾气不足,冲任不固易致滑胎;或孕后房事不节,损伤肾气,胎失所系。故补肾固胎为本病治疗大法。方中鹿角片为血肉有情之品,入肝肾二经,入肝以养血,入肾以补精,配巴戟天、仙灵脾、杜仲温肾益精,更辅以萸肉、熟地滋肾育阴。补肾阳能振兴肾气,补肾阴能填精益元。肾气充肾精足,则胎元得复,胞有所系,再配党参、黄芪,淮山药健脾益气,既增添补血之效,又加强补肾功能。从孕前开始服药,这是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确保疗效的一大关键。(蔡庄) |
【功能主治】 功能补肾益气,清热安胎。主治习惯性流产。 |
【处方组成】 熟地12克、炒当归9克、甘草 4.5克、炒白芍9克、桑寄生9克、川断12克、党参9克、菟丝子g克、五味子3克、淮山药12克、黄芩9克、白术9克、南瓜蒂4只,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如有阴道出血加陈棕炭9克、侧柏叶9克。 |
【临床疗效】 治疗48例,44例痊愈,4例无效。 |
【处方来源】 上海市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沈修。 |
【按 语】 习惯性流产的原因,可由肾亏气血虚而易堕,也可因肝旺气血热而易动。治疗上应以补肾而益气养血、清肝而泄热和荣为主。本方以地黄、白芍、当归养血和荣,以党参益气补虚,盖使胎孕以赖母体之气以熙之,母体之血以濡之。胎之举摄安固,胥赖肾之作强,故方中用熟地佐以淮山药、菟丝子、川断、桑寄生以补摄肾脏而固其根本,更配五味子之酸,敛下焦肝肾。然胎煎属热,肝旺之质,胎火易盛,改用苦寒之黄芩清泄肝火胎热,又可监补药性温之偏。白术补益脾胃,合黄芩为安胎圣药;甘草和诸药又能缓胎毒;南瓜蒂则为引者而设。沈氏认为服药同时,只要孕妇注意将息,保胎是可以成功的。(蔡庄) |
【功能主治】 功能补气养营,固肾安胎。主治习惯性流产。 |
【处方组成】 桑寄生12克、菟丝子12克、川断10克、炒杜仲10克、太子参10克、山药15克、山萸肉10克、石莲肉10克、芡实12克、升麻9克、大熟地10克、荣麻根10克、椿根皮1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肾阳虚加补骨脂、鹿角胶;肾明虚加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桑椹子、生地;血虚加当归、首乌、阿胶;阴虚血热减熟地,加地骨皮、黄芩、生地;气虚加生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 |
【临床疗效】 治疗76例,痊愈60例,占79%。 |
【处方来源】 北京市妇产科医院赵松泉。 |
【按 语】 历代医家对保胎看法各异,朱丹溪主张“大补气血”,叶夭土亦认为“屡孕屡堕者由于气血不充”,傅青主有“安胎重脾肾,补其气不足,泄其火之有余”之说,张锡纯则认为“男女生育皆赖肾气作强,肾旺目能荫胎也”。本方抓住肾虚、气血亏损的病理特征,重用固肾健脾,补气养血药物治其本。因为妊娠多胎热,加椿根皮、荣麻根加强凉血止血之效治其标,使之补虚而不助胎热,清热而不损胎气。另据资料反映,中医滋肾健脾法保胎,不但能使阴道出血停止,改善腹痛、腰酸等症状,并且尚有维持妊娠黄体,改善滋养居功能,促使孕卵发育等作用。(蔡庄) |
【功能主治】 功能补肾益脾,养血固冲。主治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或不孕症。 |
【处方组成】 菟丝子240克、川断90克、巴戟天90克、杜仲90克、熟地150克、鹿角霜90克、枸杞子90克、阿胶120克、党参120克、白术90克、无核大枣50克、砂仁15克。 除熟地、阿胶、杞子、大枣肉外,各药共研细末,另将熟地、杞子反复熬煎,去渣以液溶化阿胶使之成稀糊状,另将大枣肉捣烂,将药末与药液及枣肉调匀,并加适量煮炼过的蜜糖,制成小丸,每日服3次,每次6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33例,治愈126例,成功率达94.7%;无效7例,无效率达5.3%。 |
【处方来源】 广东省广州中医学院罗元恺。 |
【按 语】 本方为罗元恺教授验方,由广州中医学院张玉珍医师整理发表。方中以滋补肾阴肾阳为主,佐以补气健脾养血。其中菟丝子为主药,性味辛甘平,入肝肾二经,《名医别录》谓“治男女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能补肾益精固胎。”党参健脾补气;鹿角霜补元阳,生精髓;配以巴戟天、杜仲、川断补肾固冲;枸杞、热地、阿胶养肝滋血;白术、大枣补气健脾;砂仁理气调中。全方肾、肝、脾、气血同治,以益冲任之本。本方曾通过动物实验证实能改善卵巢子宫的血流,从而促进卵巢子宫的生长发育,促使卵巢黄体的发育,并使子宫内膜腺体分泌过多。又经贵阳中医学院证实菟丝子、川断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而有利于孕卵的发育。(蔡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