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粘膜脱垂症(方数:2)

胃粘膜脱垂系由胃窦部粘膜松弛,经幽门管脱垂入十二指肠球部所致。本病的临床表现不一,可以不出现症状,由于本病常常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发生,故其症状亦易为溃疡的症状所掩盖。常见的症状为上腹不规则间歇疼痛,部位、性质与球部溃疡相似,但无节律性,进食或碱性药物亦不能缓解疼痛,有时进食后反可加剧疼痛,左侧卧位常可使疼痛减轻或缓解,右侧卧位则使疼痛加剧。上消化道出血亦为本病的重要症状,出血前数小时常有恶心、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胃粘膜脱垂症 
(方数:2)

胃粘膜脱垂系由胃窦部粘膜松弛,经幽门管脱垂入十二指肠球部所致。本病的临床表现不一,可以不出现症状,由于本病常常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发生,故其症状亦易为溃疡的症状所掩盖。常见的症状为上腹不规则间歇疼痛,部位、性质与球部溃疡相似,但无节律性,进食或碱性药物亦不能缓解疼痛,有时进食后反可加剧疼痛,左侧卧位常可使疼痛减轻或缓解,右侧卧位则使疼痛加剧。上消化道出血亦为本病的重要症状,出血前数小时常有恶心、呕吐、本病常伴有嗳气,泛酸,腹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有时突然出现幽门梗阻的症状,但消失亦较迅速。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胃窦粘膜皱襞活动度过大和活跃的胃窦推进蠕动相互作用的结果。胄窦粘膜下结缔组织松弛,故粘膜易在肌层上滑动。粘膜肌层收缩时可使粘膜形成皱襞,如胃窦蠕动增强,就很容易把这种皱襞推送入幽门。另一可能是粘膜肌层功能不良,在胃窦收缩时不能把胃窦粘膜保持正常的纵形皱襞,相反卷成环形,结果被收缩的胃窦推送入幽门。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胃肠钡餐检查证实。X线检查表现为幽门管增宽,在其中可见脱垂粘膜的皱纹。球底部呈现残缺阴影,可占球底中央部,而使球部呈“香蕈状”变形,或在球底形成许多相互连接的小型残缺,而呈“降落伞状”变形。胃蠕动增强。有时可发现不同程度的幽门梗阻。
本病发作时保守治疗大多有效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取少食多餐饮食、左侧卧位,同时用镇静剂及抗胆碱能类药物等。有幽门梗阻者,则应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伴有溃疡病或慢性胃炎者,应按伴同该病加以治疗。如遇见严重及反复发作的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伴有持续的呕吐,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均可考虑手术治疗。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多属于中医的“胃痛”、“呕吐”、“呕血”、“便血’范畴。多由脾胃虚弱,纳运失司,胃失和降,脾不统血所致,治宜健脾摄血,和胃降逆。或由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气机阻滞所致,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升阳收膜汤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升阳,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主治胃粘膜脱垂。
【处方组成】
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乌贼骨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升麻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兼脾胃虚寒者加挂技、炮姜;兼胃热或肝火者加姜黄连或左金丸;兼呕吐者加姜夏、枳壳竹茹枇杷叶;兼吐血者加参三七、白芨。
【临床疗效】
治疗3例,均痊愈。
【处方来源】
周午平。
【按 语】
本方除升提胃粘膜作用外,并有止血和保护粘膜之功,比补中益气汤更为有效。

升提活血汤

【功能主治】
功能补气升提,温中化痰。主治胃粘膜脱垂。
【处方组成】
黄芪30克、党参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细辛5克、蒲公英10克、枳实10克、肉桂10克、红花12克、蒲黄10克、川芎15克、丹参3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丹皮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合并有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加白芨12克、白芷10克、延胡索8克、儿茶10克,或用锡类散3克,饭后2小时服,每日3次;伴有疣状胃炎或肥厚性胃炎者,加炮山甲8克、王不留行12克;合并有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者,加水蛙5克或土鳖10克;伴有食道炎者,饭后吞服黄连素粉。4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不能多喝水)。
【临床疗效】
治疗77例,治愈75例,好转1例,无效1例,服药最少3剂,最多120剂。
【处方来源】
解放军401医院马山等。
【按 语】
本方适用于虚寒性上腹疼痛,对饭后疼痛加重,尤以右侧卧位痛甚,左侧卧位痛减,伴腹胀、嗳气、不泛酸、喜暖、食欲减退、时有恶心者疗效较好。合并有中度或重度萎缩性胃炎或伴有肠上皮化生者,宜服本方2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