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主治骨折初期瘀血内结。 |
【处方组成】 牛膝10克、丹皮10克、红花10克、泽兰10克、大黄10克、归尾12克、赤芍12克、丹参12克、黄柏12克、制乳香12克、制没药12克、桃仁9克、甘草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骨折损伤2周后,瘀血肿消未全,然新骨已开始生长,此时应及时运用接骨续筋汤以通经止痛,接骨续筋。方为:当归、丹参、毛姜、党参各15克,续断、木瓜、茯苓各12克,地鳖虫、牛膝、白术各10克,自然铜(先煎)25克,甘草6克,水煎服。 骨折4周以后,瘀血积滞已平,疼痛基本缓解,断端生长接续,当务之急是补益肝肾,拟用强筋健骨汤来温筋通络,强壮筋骨。方为:怀牛膝、杜仲、枸杞、白芍、当归、熟地、党参各15克,续断、补骨脂、木瓜各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骨折临床愈合以后,为防止骨折断端相邻关节筋脉拘挛、僵硬不使,应用中药熏洗剂来帮助关节的活动,温通气血,舒筋活络。方为:伸筋草、红藤、梅桐皮、五加皮、威灵仙、骨碎补、川牛膝、透骨草各20克。上药共研细末,每次1包,置于布包中,浸入热水后熏洗患处。 |
【临床疗效】 治疗87例股骨干骨折,其中男性68例,女性19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2岁,10以下的儿童35例,占本组病例的40.2%。骨折分类:新鲜骨折79例,陈旧性骨折8例,8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无合并内脏和血管神经损伤。治疗结果,87例均采用小夹板固定加中草药内服熏洗,临床愈合时间最短35天,最长65天,平均50天。治疗后优者50例,占57.4%;良者33例,占38%;尚可者4例,占4.6%。 |
【处方来源】 湖北省黄梅县中医院骨伤科余勇。 |
【按 语】 传统的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及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特别是中药活血化瘀内外应用,促进祛瘀—生新—接骨的过程,有利于患肢各关节的及时锻炼,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而且无骨折迟缓愈合和不愈合的发生。(李麟平) |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理气,接骨续筋。主治骨折中期(断端初步连接)。 |
【处方组成】 当归9克、地鳖虫9克、骨碎补9克、川断9克、牛膝6克、杜仲9克,鸡血藤9克、赤白芍各4.5克、川芎4.5克、红花4.5克、陈皮4.5克、自然铜(煅)12克,接骨木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30例,疗效显著者22例,占73.3%。 |
【处方来源】 上海市卢湾区中心医院陈志文。 |
【按 语】 骨折中期,此时瘀血虽消而未尽,断骨始接未牢固,应加强去瘀生新、和营续骨的能力,方中去瘀药与接骨续筋药相互并存,一攻一补,深刻体现了陈氏“跌打损伤,皆瘀血在内而不散也,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折不能续”的观点,实为精辟之作。(李麟平) |
【功能主治】 功能补肝肾,健筋骨。主治骨折后期,以达筋骨劲强、关节滑利之效。 |
【处方组成】 全当归9克、大熟地9克、白芍9克、川芎9克、党参6克、黄芪6克、川断9克、补骨脂9克、仙灵脾9克,秦艽5克、桑椹子9克、鸡血藤9克、陈皮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若肾阳不足加鹿角、杜仲、豹骨、白术、苁蓉、千年健、桔络;若肾阴不足加首乌、生地、杞子、杜仲、牛膝、千年健、淮山药、桔络,去熟地等。 |
【临床疗效】 治疗30例,愈合属优者22例,占73.3%,尚可2例,差3例,失败仅3例(由于患者违反治疗常规),疗效确切。 |
【处方来源】 上海市卢湾区中心医院陈志文。 |
【按 语】 对于股骨颈囊内骨折,特别在骨折后期应用补益肝肾诸药,可弥补骨折断端的供血不足,促进筋骨生长。中医治疗股骨囊内骨折并不局限于外展型的患者,对骨折线倾斜度在60度以下、断端轻度移位但牵引后可确保密切接触者,也可应用中医药治愈。(李麟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