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温经通脉。主治骨折断端连接后肢体关节活动僵硬。 |
【处方组成】 荆芥9克、防风6克、黄柏6克、当归6克、苦参6克、川芎5克、丹参6克、川椒1.5克、苏术9克、杜仲9克、松节9克、樟脑3克、黄酒1小杯。水煎后熏洗。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04例,均为有效。 |
【处方来源】 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伤骨科许巨庚 |
【按 语】 在内服和外敷药物方面,一般分为三期施治。初期由于血瘀内积,经脉受阻,气血流通不畅,采用内服外敷的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药;中期以接骨续筋为主,后期以坚骨壮筋为主。根据儿童的特点,将汤药改为丸药,以便于服用,而熏洗药的作用是使骨折断端位气血流通,关节松解。(李麟平) |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止痛。主治骨折初期瘀血内结,患肢肿胀。 |
【处方组成】 丹参120克、三七90克、制乳香30克、制没药30克、地鳖虫30克、红花60克、自然铜30克、酒炒大黄30克、骨碎补69克、无名异60克、冰片3克、血竭60克、朱砂6克。上药除血竭、朱砂外,共研细末,炼蜜为丸,以血竭、朱砂(另研细末)为衣,每丸重1克。每天服3次,每次1粒,温开水送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04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28例;最大年龄16岁,最小年龄1岁,以5-8岁最多,占53%。104例中有前后和侧方移位者72例,其中27例伴有严重的血肿;无明显骨折移位者32例。治疗为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内服外敷中药,后期功能锻炼结合熏洗药。104例经上述方法处理后,结果均达愈合标准,疗程最短14天,最长35天,平均25天。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跟踪随访半年-2年半,结果属正常(伸屈正常,无畸形)45例,满意(伸屈度在110度以上,轻度畸形,肘内翻在10度以内)50例,较差(伸屈度在100度以下,明显畸形,肘内翻在10度以上者)9例。 |
【处方来源】 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伤骨科许巨庚 |
【按 语】 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常见骨折,又儿童为稚阳之体,气旺血盛,百脉流通,一旦发生骨折,肢体瘀血壅塞,络脉受阻,不通则痛,故在治疗上投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剂,使瘀散肿消,疼痛自去。纵观上方气血同源,补泻平衡,实为好方。 (李麟平) |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通络,续筋接骨。主治骨折中期(骨折断骨初步连接)。 |
【处方组成】 丹参60克、无名异30克、骨碎补90克、川芎30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川断45克、三七30克、地黄30克、五加皮45克、龙骨30克、自然铜30克、木瓜30克、玉竹30克、菟丝饼60克。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每天服3次,每次半粒,温开水送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04例,结果均达愈合标准,疗程平均为25天,无并发症。 |
【处方来源】 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伤骨科许巨庚 |
【按 语】 大凡儿童骨折,一般临床上不给予内服药物。因儿童纯阳之气旺盛,极易修复损伤,但许氏在补伤丸中却用川断、骨碎补、地黄、菟丝等补肝肾药,其意不在于补,真正的目的却是补漏拾遗,以尽量避免或减少纯阳之气损耗。此方确有点石成金之效。(李麟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