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络。主治小儿鹅口疮,痄腮等。 |
【处方组成】 活地龙(蚯蚓)10-15条、白糖50克,捣拌至地龙融化呈黄色粘液,装瓶备用。漱口后,棉签蘸取药液涂布鹅口疮疮面,3-5分钟后用盐水棉球拭去。每日3-4次。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20例,3-5天后症状全部消失。 |
【处方来源】 武警部队安徽省总队医院何国兴。 |
【按 语】 地龙,又名蚯蚓,味咸性寒,入肝、脾、肺三经。自古用于清热平肝,止喘通络。近代研究表明其含蚯蚓解热碱和蚯蚓毒素对慢性气管炎、流行性腮腺炎、丹毒等有良好疗效。小儿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病的一种,病儿常伴发热烦躁,地龙能清热通络,故有疗效。此外,地龙是否还有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的作用,有待研究探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周曾同)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温中散寒。主治念珠菌性口腔炎。 |
【处方组成】 黄柏15克、青黛9克、肉桂3克、龙脑香0.5克,共研细末。内服、外搽或灌肠。 |
【辨证加减】 根据寒热证象调整黄柏、肉桂比例,寒重则重用肉桂,热重则重用黄柏;证见心脾积热者,加重黄柏至30克;证见脾虚温盛者,加苍术、白术、砂仁、茯苓、苡仁、扁豆;证见脾肾阳虚者,加附片、人参、干姜、吴茱萸。 |
【临床疗效】 治疗13例,平均4.7天后白色绒膜退尽,泄泻止。 |
【处方来源】 江西省永修县人民医院中医科赵纪生。 |
【按 语】 方取肉桂温中散寒,黄柏清热解毒,寒热兼顾,内外同治,对本病有良好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周曾同)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止血收敛。主治婴幼儿鹅口疮。 |
【处方组成】 百草霜、青黛、橄榄炭各等分,研细末。撒患处,每日3-4次。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一般用药后3天,患者啼哭难哺、低热烦燥等症状则除,5天内口腔粘膜症状全部消失。本方经临床多年运用,均有效。 |
【处方来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卢其成。 |
【按 语】 百草霜为燃烧杂草的炉膛边和锅底下之烟墨,辛温,有收敛止血、消积止泻功能;橄榄炭亦能止血收敛;青黛清热解毒。全方对口腔粘膜白色念珠菌病有良好疗效。据卢氏几十年临床经验,治小儿鹅口疮应内取外治同用,其效更佳。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周曾同)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健脾消导。主治雪口。 |
【处方组成】 川连1.5克、黄芩6克、蔷薇瓣9克、丹皮9克、赤芍9克、银花9克、连翘9克、麦芽9克、生甘草9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大便干结者加生军3-6克;使溏次数多者加木香1.5克、山楂炭9克;兼有外感者加薄荷1.5克、连须葱白头3个。 |
【临床疗效】 本方经临床运用疗效显著。重复使用亦得到肯定疗效。 |
【处方来源】 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金绍文。 |
【按 语】 本方为金氏之验方。若配以蔷薇瓣煎汤拭口,则疗效更好。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周曾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