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平肝宁血,和营养阴。主治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
【处方组成】 白芍20克、丹皮12克、连翘20克、生地15克、白茅根20克、当归10克、川芎4克、藕节15克、茜草12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2克、甘草3克、三七粉(冲)3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如大量出血,不能窥见眼底,加仙鹤草、陈棕炭、白芨等;若积血不散,须减少清热凉血药,酌加活血理气之品,如赤芍、郁金、香附等;头目胀痛加生石决、夏枯草、白蒺藜;阴虚火旺加知母、黄柏;口苦咽干加玄参、花粉;梦多失眠加枣仁、柏子仁;眼内呈增殖性视网膜炎加昆布、海藻、海浮石、鹿角粉等。 |
【临床疗效】 治疗27例34眼,显效(眼内出血全部吸收,视力增进5行)20眼,进步(眼内出血显著吸收,视力增加3-4行)9眼,无效5眼。总有效率85.29%。 |
【处方来源】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李纪元(邹菊生)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补益肝肾。主治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静止期。 |
【处方组成】 当归12克、白芍12克、柴胡6克、白夕利12克、栀子9克、扶川芎6克、菊花12克、蛇蜕4克、青皮9克、甘草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出血期,视力骤减,取宁血汤(白芨、白夕利、白薇、白芍、侧柏炭、焦山栀、仙鹤草、旱莲草、阿胶、生地、生蒲黄、血蝎、白茅根),酌加云南白药0.3克,1日3次;出血吸收期,用祛瘀汤(归尾、川芎、赤芍、生地、丹参、泽兰叶、郁金、桃仁、旱莲草、仙鹤草),酌加香附、枳壳、三棱、莪术、昆藻等。 |
【临床疗效】 应用5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7例。显效(炎症控制,出血吸收,视力恢复5行以上)28例,有效(炎症控制,出血吸收,视力提高2行以上)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 |
【处方来源】 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牟奇芳。 |
【按 语】 牟氏等对本病以分期论治,早期以疏肝清热、凉血化瘀止血为主,吸收期运用理气活血、化瘀软坚之法。(邹菊生) |
【功能主治】 功能养阴清热,活血化瘀。主治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
【处方组成】 银柴胡15克、地骨皮30克、青蒿15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水红花子15克、生蒲黄15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阴虚火旺,新鲜出血加龟版15克、炙鳖甲15克、乌梅15克、侧柏炭10克;陈旧出血,加当归10克、生地15克、炒白芍15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杞子15克、云苓10克。 |
【临床疗效】 治疗39眼,总有效率79.5%。 |
【处方来源】 北京市同仁医院眼科张天慧。 |
【按 语】 张氏依多年的临床体会,认为本病多属阴虚内热型,经用本方治疗,有12例虽仍有反复出血,但次数减少,间隔变长,出血程度减轻。静脉周围炎是有反复出血倾向,预后较差,而张氏运用本方养阴清热、活血祛瘀而能收效,确属良方。本方名由编者所拟。(邹菊生) |
【功能主治】 功能滋阴降火,止血化瘀。主治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
【处方组成】 全当归6克、炒白芍9克、墨旱莲9克、侧柏炭9克、炒丹皮9克、大生地9克、白芨6克、连翘6克、炒荆芥3克、玄参9克、黄芩6克、决明子9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伴全身倦怠,腰背酸痛,头晕耳鸣,多梦失眠加续断、夜交藤;出血停止,视力开始好转加大蓟、桑寄生;善后巩固,选用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等。 |
【临床疗效】 治疗800余例,取得满意效果。一患者患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经西医治疗4月,屡有反复,久之不愈,经用本方逐月好转而获愈,随访18年未发。 |
【处方来源】 安徽省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
【按 语】 本方对活血与止血、清热与凉血、养阴与补血并用,立方全面。(邹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