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苦寒泻热,清火解毒。主治脓疱疮。 |
【处方组成】 黄连5克、黄芩5克、黄柏5克、山栀5克。每剂药头煎早晚分服,2煎药汁每天外洗患部2-3次。 |
【辨证加减】 阴虚者加赤芍、丹皮等;瘙痒严重者加苦参、泽泻等。 |
【临床疗效】 治疗31例,男13例,女18例;发于头面部者23例,发于头面及四肢者8例,经上述治疗均获痊愈。 |
【处方来源】 安徽中医学院丁学成。 |
【按 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向熙瑞 胡霜红)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燥湿,杀虫消炎。主治脓疱疮。 |
【处方组成】 蛇床子30克、苦参30克、苍术15克、黄柏15克、川椒15克、轻粉0.5克,水煎3次,趁热取药汁分早、中、晚3次熏洗患处,每次10分钟左右。 |
【辨证加减】 红疹期加蝉蜕10克。 |
【临床疗效】 治疗64例,全部治愈。病程3-30天,多在7天左右,平均用药14次。 |
【处方来源】 洪济卿。 |
【按 语】 必要时可配合内服清热解毒药。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向熙瑞 胡霜红)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主治脓疱疮。 |
【处方组成】 黄柏30克、生大黄30克、苦参30克、蒲公英20克、百部20克、银花20克,水煎外洗患处,每日3-5次。患处有粘稠渗出液或结痂时宜先以温热淡盐开水清洗后再用本方。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60例,痊愈56例,疗程4-8天,平均6天;余4例用药3天,因效果不显而改用其他疗法。 |
【处方来源】 陕西省洛南县中医医院张君喜。 |
【按 语】 方中黄柏、苦参、生大黄清热燥湿、杀虫解毒,配以百部兼能止痒;银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诸药合用,具清热解毒祛湿、杀虫止痒消炎之功。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向熙瑞 胡霜红)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杀菌,收敛止痒。主治脓疱疮。 |
【处方组成】 (1)马齿苋50克、五倍子25克、枯矾25克,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煮30分钟,取药液凉至37℃备用。(2)密陀僧7克、蚤休5克、大黄3克、青黛3克、煅石膏3克,将诸药混合研细过120目筛,盛入洁净瓶内消毒备用。 用法:用煮沸过的纱布蘸(1)方药液涂擦已消毒过的皮损处,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根据皮损程度和范围取适量(2)方药粉,用麻油或豆油调成糊状,涂病损处,每日2-3次。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212例,痊愈199例,占93.9%;好转l0例,占4.7%;无效3例。 |
【处方来源】 湖北省隆化县医院董万和。 |
【按 语】 方中马齿苋、五倍子、蚤休、青黛、大黄均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菌之功;密陀僧消肿防腐;煅石膏、枯矾亦具清热解毒利湿、收敛止痒之效,故诸药配合使用可获良效。(向熙瑞 胡霜红)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收敛生肌。主治脓疱疮。 |
【处方组成】 黄柏60克、煅石膏60克、轻粉12克、红升丹12克、枯矾6克,共研为极细末,用香油或豆油调敷患处。黄水多时,可直接将药粉撒布患处。 |
【辨证加减】 病情严重者可酌情选用消风散、荆芥5克、防风5克、生地5克、苦参3克、胡麻仁3克、苍术6克、牛蒡子3克、知母3克、赤芍3克、蝉衣3克、银花6克、黄芩1.5克、甘草1.5克,水煎服。此为10岁以上患者剂量,10岁以下患者量酌减。 |
【临床疗效】 治疗106例,年龄1-10岁97例,病程均在1个月以上,全部治愈。经7-15天治愈者81例,16-20天治愈者23例,1个月以上治愈者2例。 |
【处方来源】 吉林省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马云楼。 |
【按 语】 本方内的轻粉与水共煮及曝光时,可分解产生剧毒物质,故使用本方注意避光,忌与水共煮及大面积使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向熙瑞 胡霜红)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主治脓疱疮。 |
【处方组成】 黄连20克、黄柏20克、黄芩20克、苦参30克、蛇床子15克,上药加水1600毫升,煎取1200毫升药液,待药冷后滤去药渣即可外洗,每次外洗时间约10分钟,每日3次,无论有无病灶部位全身当洗,以防黄水外流,病灶扩散。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120例脓疱疮患者,其中男69例,女5l例,以小儿为多;病灶分布以头面、颈项、四肢为主者73例,蔓延全身者47例。115例经用本方疗效显著,占95.8%;3例好转,占2.5%;2例无效,占1.7%。总有效率达98.3%。最少外用2剂,最多外用6剂即告痊愈。 |
【处方来源】 湖北省蕲春县第二人民医院田瑞芳。 |
【按 语】 脓疱疮如《疮疡经验全书》所述:“此疮之发……合家相染。”其病机乃因夏秋季节暑湿热毒入侵,气机不畅,疏泄障碍,熏蒸皮肤而致。治用黄连、黄柏、黄芩、苦参、蛇床子清热燥湿,专作外治,取得一定疗效。(吴国勤)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杀虫燥湿.主治小儿脓疱疮。 |
【处方组成】 雄黄2份、枯白矾3份、生明矾3份,共研细末即成黄金色之粉剂。用时将药粉外敷皮损处约1毫米厚,略加按压,以不掉为度,不必包扎,只要皮损区干燥,不必加药。如有流黄水或药痂漂起,应随时用无菌棉球拭去,双氧水处理创面后重复撒药。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外用治疗852例4岁以内的小儿脓疱疮,除19例治疗10余天无效改用他法以外,余833例全部治愈,治愈率为97.8%。其中用药1次治愈130例,占15.3%;2-5次治愈450例,占52.8%;6-10次治愈196例,占23%;10-18次治愈57例,占7%。 |
【处方来源】 陕西省洛川县医院朱欣。 |
【按 语】 本方有较强的杀菌、燥湿、保护和收敛作用。除高烧、恶寒及局部淋巴结肿大的患儿,一般不需运用抗菌素和抗组织胺药。(吴国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