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列表
收涩之剂
收涩之剂
收涩之剂[卷四\收涩之剂] 赤石脂禹余粮汤 赤石脂禹余粮等分杵碎煎。[卷四\收涩之剂] 真人养脏汤 罂粟壳(去蒂,炙)三两六钱诃子(面裹,煨)一两三钱木香二两四钱肉豆蔻(面裹,煨)五两肉桂八钱人参白术(炒)当归六钱白芍(炒)一两六钱生甘草一两八钱每服四钱。[卷四\收涩之剂] 牡蛎散 牡蛎(研)黄麻黄根一钱浮小麦百粒煎服。[卷四\收涩之...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暂未分类
药方详情
[卷四\收涩之剂]
赤石脂
禹余粮汤
赤石脂
禹余粮等分杵碎煎。
利在下焦者,小肠之水不从膀胱化出也。故仲景有“服此汤,复利不止,当利其小便”之训。
[卷四\收涩之剂]
桃花
汤
赤石脂
一斤干姜一两
粳米
一升病在下焦,肾藏虚寒。下利脓血,不由传经,亦非协热。故用收涩而兼甘温,乃仲景之变例也。
[卷四\收涩之剂] 诃子饮
御米(去蒂,蜜炒)五分诃子(去核)七分干姜(炮)六分橘红五分上末,空心服。
粟壳、诃子,性皆寒涩,故用干姜、
橘皮
以通阳。此从
桃花
汤化出。
[卷四\收涩之剂] 真人养脏汤
罂粟壳
(去蒂,炙)三两六钱诃子(面裹,煨)一两三钱木香二两四钱肉
豆蔻
(面裹,煨)五两肉桂八钱
人参
白术(炒)
当归
六钱白芍(炒)一两六钱生甘草一两八钱每服四钱。
此亦涩中寓温之法,加入补气补血之药,于久病正虚者尤宜。
[卷四\收涩之剂]
当归
六黄汤
当归
生地熟地
黄芩
黄柏
黄连
等分,黄加倍。
此气血平补,而兼泻火之剂。并无涩药,不宜收入涩门。
[卷四\收涩之剂]
牡蛎
散
牡蛎
(研)
黄麻
黄根
一钱
浮小麦
百粒煎服。
固表清烦,即以止汗,此法是也。
[卷四\收涩之剂]
柏子仁
丸
柏子仁
(炒研,去油)二两
人参
白术半夏五味子
牡蛎
麻
黄根
一两麦麸五钱枣肉丸,米饮下五十丸,日三服。
养心阴而实肌表,故能补虚止汗。
[卷四\收涩之剂] 茯菟丹
菟丝子
十两五味子八两石莲肉白
茯苓
三两山药六两将
菟丝子
用酒浸,浸过余酒煮山药糊为丸。
亦补肾涩精之平剂,肾气虚寒者可用。若有火者,则
菟丝
尚宜酌易。
[卷四\收涩之剂] 治浊固本丸
莲须
黄连
二两
黄柏
益智仁砂仁半夏(姜制)
茯苓
一两
猪苓
二两甘草(炙)三两寓涩于利,用意甚佳。湿热不去则浊无止时,徒用涩药反致败精塞窍矣。
[卷四\收涩之剂] 水陆二仙丹
金樱膏(熬膏)一斤
芡实
一斤(蒸熟为粉)和丸。
亦能涩精固气,但力量甚薄尚须加味。
[卷四\收涩之剂] 金锁固精丸
沙苑
蒺藜
(炒)
芡实
(蒸)
莲须
二两
龙骨
(酥炙)
牡蛎
(盐水煮一日一夜,粉)一两莲子粉为糊丸。
潜阳纳气,火不动则精宫自固矣。
[卷四\收涩之剂]
人参
樗皮散
人参
樗根白皮(东引者,去粗皮,醋炒)等分为末,米饮或酒调下。
日久血虚湿退者方可。若湿热尚重,则留邪为害。
[卷四\收涩之剂]
桑螵蛸
散
人参
茯苓
远志
石菖蒲
(盐炒)
桑螵蛸
(盐炒)
龙骨
()龟板(酥炙)
当归
等分为末。临卧服二钱,
人参
汤下。
交通心肾,去虚热而固精,此方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