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呼吸道感染(秘方数:6)

反复呼吸道感染以2岁内小儿发病率最高,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据有关方面统计,呼吸道易感儿每年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平均为健康儿的4.5倍。目前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反复呼吸道感染易感者除较健康小儿多罹患几倍的呼吸道疾病外,多有食欲不振、盗汗、体重不增、面色萎黄等表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形成的因素较为复杂。幼儿免疫功能比较低下,易患呼吸道疾病,母乳喂养则较人工喂养免疫力强。此外,长期偏食、挑食,以及耐寒力差的小儿易患呼吸道感染。大气污染对易感呼吸道病也有影响。有报道易感儿血中IgG及IgA等抗体均有下降,但也有认为变化不大。唾液中SIgA水平低下及细胞免疫低下,各地观察基本一致。易感儿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也有降低,如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由于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各地有不同的诊断标准,但一般认为每月患感冒或气管炎1-3次以上或1年内患肺炎2~3次以上可定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现代医学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手段尚不多,远期疗效有待观察,如左旋咪唑、酮替芬等长期服用对减少反复感染有一定作用,应用丙种球蛋白对免疫球蛋白低下所致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有一定作用。国内目前尚用核酪、卡慢舒口服及气管炎疫苗、胎盘酯多糖注射,对防治本病有效。反复呼吸道感染属于中医“虚证”范畴。由于小儿禀赋不足,肺脾两虚,肺气虚弱则表卫不固,脾胃虚弱则化源不足,五脏皆虚,故易受外邪侵袭。(时毓民) 方 名 黄芪防风散 参芪合剂 保儿宁 健儿散 中药免疫冲剂 黄芪麦苓汤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哮喘性支气管炎(秘方数:6)

哮喘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时期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发病常与呼吸道感染有关,有人认为该病是哮喘在婴幼儿时期的特殊表现,部分病儿可发展成典型的支气管哮喘。本病发生于1-3岁婴幼儿,尤其肥胖及有湿疹史或家属过敏史的患儿多见。发热一般不高,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伴喉部喘鸣声。夜晚或清晨哭吵时咳喘加重,似哮喘样。听诊可闻及呼吸延长,有哮喘音,吸气时可有湿罗音。本病由多种病毒及细菌引起,常见的有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等。有过敏素质是发病的内因。根据本病发病年龄,单用解痉药不易控制咳喘,可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但本病反复发作也可发展成支气管哮喘。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以控制感染为主,可选用青霉素、先锋霉素、氨苄青霉素等,以预防和控制细菌感染。对喘咳症状采用远志糖浆、氨茶碱、氨哮素、咳喘平等,严重喘咳者可短期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此外蒸气吸入、超声雾化吸入有利于痰液排出,减轻咳喘。中医未明确区分哮喘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故本病仍属于“哮喘”范畴。哮喘性支气管炎乃系小儿素体不足,痰伏肺窍,遇到外邪侵入、气候变化、饮食改变或接触其它物质而诱发。随着小儿生长发育渐臻完善,发病可逐渐减少,大部分可终身缓解。本病以脾肺虚为主,肾虚者少见:故急性期以宣肺化痰为主,缓解期以健脾为主。(时毓民) 方 名 麻杏芩葶汤 麻苦草汤 射干银五汤 葶桑方 定喘宁 清热泻下通腑方 ·支气管哮喘(名医方剂:4) ·哮喘(秘方数:19) ·支气管哮喘常用的处方·支气管哮喘的验方七剂·肺原性心脏病(秘方数:9)·支气管哮喘(秘方数:6)·哮喘性支气管炎(秘方数:6)·支气管哮喘(秘方数:10)·搜索更多(哮喘性支气管炎)方 更多秘方......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肺炎(秘方数:12)

肺炎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尤多见于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多发。多种细菌和病毒可引起本病,机体免疫力低下可使肺炎发病率增加。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和气促。肺部听诊,早期不明显,以后可闻及中、小水泡音。重症病例有鼻扇、口周青紫、明显三凹征,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及心功能不全。x线胸部摄片可显示两肺部有斑片状或大片状浸润阴影,可同时伴有肺气肿及肺不张。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支气管肺炎以肺炎球菌引起多见,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等也可致病,病毒引起的肺炎主要有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及副流感病毒等。 本病诊断根据急性起病、呼吸道症状及体征,一般并不困难,必要时可做x线透视、胸片或咽试、气管分泌物培养或病毒分离。白细胞明显升高,可作为细菌性肺炎的辅助诊断。白细胞减低或正常,则多提示病毒性肺炎。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抗菌素积极控制感染,防止并发症,同时依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包括镇静、止咳平喘、强心、输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 小儿肺炎在中医文献中包括在“咳嗽”、“肺闭”“肺风痰喘”、“马脾风”、”风温”、“冬温”等病证中。病因主要是外感风邪,内蕴痰浊。发病机理是外邪犯肺,使肺气瘀阻,日久生热,肺热熏蒸,将津液变为痰浊,痰阻肺络,壅塞气道,不得宣通,肺气闭塞而上逆。本病的基本治则为宣肺定喘,清热化痰。病久正虚邪恋,若属阴虚肺热,应养阴清肺;若是肺脾气虚,应益气健脾。在肺炎病程中常可发生变证,若发生心阳虚衰,应温补心阳,救逆固脱;若是内陷厥阴,应平肝熄风,清心开窍。(时毓民) 方 名 肺炎汤 钩藤竺黄汤 地铁合剂 射干合剂 麻杏青黛汤 宣肺泻腑方 泻肺调中方 青青方 银黄桑地方 贯众黄精汤 抗肺炎组方 虎柏液 ·大叶性肺炎治疗的偏方 ·腺病毒肺炎(秘方数:3) ·肺脓肿(秘方数:7) ·毛细支气管炎(秘方数:4) ·肺炎(秘方数:18) ·大叶性肺炎的偏方秘方 ·搜索更多(肺炎)方 更多秘方......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肺脓肿(秘方数:7)

肺脓肿是由于化脓性病变使肺实质受损,形成空洞,内含脓液。本病常继发于肺炎,有时因呼吸道吸入异物或败血症引起。此外,邻近组织化脓性病灶蔓延到肺部也引起肺脓肿。发病时多有发热,热型不定,高热可伴有寒战,咳嗽多呈持续性,伴有胸痛或腹痛;可见全身乏力、盗汗、体重下降。婴幼儿多有呕吐及腹泻。如脓肿与呼吸道相通,则咳出极臭的脓痰,偶带血液。如脓肿破渍,与胸腔相通,可形成脓胸及支气管胸膜瘘管。引起本病的病因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为多见,其次为肺炎双球菌、链球菌及大肠杆菌等。根据症状和体征可作出本病初步诊断,X线前后位及侧位片检查可确诊。早期可见片状、密度均匀增深的阴影。脓腔与支气管交通后,可见典型的脓腔与液平面。急性期白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慢性期可有贫血,脓液培养可得到致病菌。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在疾病早期选用有效的抗菌素,如青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此外,应用祛痰剂、体位引流等以利于排脓。对慢性肺脓肿应考虑手术治疗。本病属中医的“肺痈”范畴。其原因多由于外感热邪,留而不去,客于脉络,稽留于肺,或肺外其他痈疽转移而成,或炙博辛辣厚味,积热在内,熏蒸于肺,亦可形成肺痈。祖国医学认为寒搏于血,蕴结成脓,热又加之,积热不散,血败成脓,便是肺痈的形成病机。(时毓民) 方 名 肺脓肿(肺痈)10验方 清热化瘀方 桔梗苇茎汤 清热解毒,祛痰排脓,适用于肺别明中之咳嗽、胸痛、咯脓... 解毒排脓,适用于肺肿脓之清脓期者 清热解毒祛痰排脓,适用于肺脓肿之成痈期。 祛外邪,清瘀热,适用于肺脓肿之早期。 清肺解毒,疗痈补虚,适用于肺痈咳吐大量黄脓痰。 ·大叶性肺炎治疗的偏方·腺病毒肺炎(秘方数:3)·肺炎(秘方数:12)·毛细支气管炎(秘方数:4)·肺炎(秘方数:18)·大叶性肺炎的偏方秘方·搜索更多(肺脓肿)方 更多秘方......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腺病毒肺炎(秘方数:3)

本病是腺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多见子6~24个月的婴幼儿,好发于冬春二季。起病常表现为急骤发热,伴有频咳或阵咳,咽部充血,鼻卡他症状不明显,呼吸困难及发甜多见于病程第3~6天,且逐渐加重;重症病凡出现鼻翼扇动和三凹征、喘憋及口唇青紫。早期听诊呼吸音粗或干罗音,湿罗音常于发病3-4天后出现,日渐增多,常伴肺有气肿,甚至可出现胸腔积液。腺病毒肺炎病儿常伴腹泻、呕吐、腹胀的肠道症状,可能与腺病毒在肠道内繁殖有关。部分病儿可出现嗜睡、萎靡,病程中晚期可出现半昏迷及惊厥,心率增加轻症每分钟比160次,重症可在每分钟160~200次,以致肝、脾肿大,心力衰竭。有的病儿在腺病毒肺炎病程中可并发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感染,以致病势更为严重,不及时治疗可以造成死亡。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病几起病后不久即有持续高热,抗菌素治疗无效,除咳嗽、咽部充血外,常见鼻翼扇动、喘憋、三凹征,病程第4-7天出现嗜睡、萎靡、面色苍白发灰等。白细胞总数较低,一般每立方毫升不超过12000,中性粒细胞不超过70%,但如并发化脓性感染则又上升。调线检查肺部可有较大片状阴影,以左下为最多见。总之,在本病流行季节看到婴幼儿发生比较严重肺炎,而血象和X线检查也比较符合时,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主要采用解痉平喘、控制心力衰竭、输血、输血浆等对症支持疗法,必要时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继发感染时应加用抗菌素治疗。 本病在中医临床上多属于“喘咳”与“风温”范畴。中医认为产生本病是由于温热之邪犯肺或风寒束表,化热入里,热邪壑肺,炼液为痰,阻于气道,使肺失宣肃,出现发热、咳嗽、气急、鼻扇等症状。如正虚热邪内陷,可见热邪内陷心包,则神昏;热极引动肝风,则惊厥或抽搐;亦可因正气大伤,而见呼吸急促,面色青紫,四肢逆冷,脉微细欲绝等亡阳虚脱之症。(姚宏祥) 方 名 金黛方 石膏二黄汤 化瘀汤 ·大叶性肺炎治疗的偏方 ·肺脓肿(秘方数:7) ·肺炎(秘方数:12) ·毛细支气管炎(秘方数:4) ·肺炎(秘方数:18) ·大叶性肺炎的偏方秘方 ·搜索更多(腺病毒肺炎)方 更多秘方......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秘方数:13)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常见病,主要为鼻、咽、喉的急性炎症。多见于秋冬及冬春天气多变时节。病原以病毒为最多,细菌感染大多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营养不良,佝偻病,缺乏锻炼及环境卫生不良等,均可使小儿抵抗力减弱而易患此病。本病症状轻者只有流涕、鼻塞、喷嚏、微咳、咽部不适;重者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常伴有头痛、全身乏力,婴儿常出现呕吐、腹泻,甚至发生高热惊厥,咽部充血明显,可伴有疱疹和溃疡。各种病毒和细菌都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有鼻病毒、柯萨基及埃可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经过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粘膜失去抵抗力,细菌可乘虚而入。常见的细菌有A组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等。本病一般病例诊断较易。如咽壁附近有小疱疹及小溃疡者可确诊为疤疹性咽峡炎。对极轻症或极重症者诊断可致困难,应与常见的传染病(如伤寒、幼儿急疹、麻疹、疟疾病等)鉴别,血白细胞明显增高,尤其中性粒细胞超过75%的应考虑细菌性感染可能。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以对症为主。早期病毒感染可选用吗啉胍、盐酸金刚烷胺或三氮唑核苷(病毒唑)等,抗菌素非但无效,反可引起机体菌群失调,不能滥用。热高用阿斯匹林、安乃近等退热:鼻塞用麻黄素滴鼻:咳嗽用各种止咳祛痰药;惊厥者用苯巴比妥,水合入醛。如合并细菌感染可选用磺胺美药或青霉素等抗菌素。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多以“伤风”、“感冒”、“小儿伤寒”命名。祖国医学认为致病原因以风邪为主,小儿肺常不足,卫外功能未全,抵抗力差,遇到气候骤变,容易感受外邪而发病。病变部位主要在肺,邪自口鼻吸入,皮毛开合失常,卫阳被遏,故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咽喉为肺之门户,外邪循经上犯,可见鼻塞流涕、咽喉红肿;肺失宣肃,产生咳嗽。小儿脾常不足,感冒后往往影响运化功能,常有胃肠道症状。婴幼儿神气怯弱、筋脉未盛,若有高热熏的,易抽痉动风。(时毓民) 方 名 卫气双解汤 上感合剂 清热冲剂 桑杏石膏汤 清化汤 小儿退烧宁 清热解毒灵 三草汤 小儿上感方 热毒清 神解散 石膏汤 上感汤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支气管哮喘(秘方数:10)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据国内部分地区调查,发病率为0.5-2%。哮喘是本病的主要症状,由于过敏引起支气管痉孪,粘膜水肿和粘液分泌增多,致使毛细支气管狭窄,形成阵发性呼吸困难,呼吸时有哮鸣声。起病可急可缓,缓者可先有轻咳、打喷嚏和鼻塞,然后感到呼吸困难;起病急者发作开始即有呼吸固难,呼气时有哮鸣音,并伴有咳嗽及泡沫痰。哮喘持续状态可有明显的缺氧状态,表现喘憋、烦躁、神萎、面色苍白、青紫、咳不止、出汗,甚至神志不清。现代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可分为外源性及内源性两大类。外源性哮喘属Ⅰ型过敏反应,由于机体接触某些抗原(如尘埃、螨、花粉、病毒、细菌、霉菌、蟹、牛奶等)后产生IgE抗体,吸附于支气管表面,当再次进入抗原后与IgE结合,肥大细胞颗粒释放出生物活化物质,引起支气管痉挛。内源性哮喘则是由于副交感神经兴奋过度或交感神经β2受体兴奋低下,引起细胞内CAMP/CGMP斗衡失调,此外,前列腺素PGF26增高也起一定作用。气候变化,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及呼吸道感染,常可诱发哮喘发作。本病多数患儿有婴儿湿疹、过敏性鼻炎或食物过敏史,家族中也常有哮喘者,结合临床典型表现诊断不难。外源性哮喘患者血中1gE升高,有时血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上升。现代医学对本病急性期主要采用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氨茶碱、氨哮素等以解除支气管痉挛,对哮喘持续状态需应用皮质激素、纠正酸中毒、补液及给氧等。在发作间歇期选用脱敏疗法以及色甘酸二钠、酮替芬、支气管炎疫苗等。哮喘病早在内经中即有描述。又名“吼病”、“喘急”、“呷咳”等,至金元时期才以“哮喘”作为病名。小儿禀赋虚弱,肺脾肾三脏不足,痰热内伏,如外感风寒、饮食失节皆可发病。急性期病变主要在肺,可分寒喘及热喘两类。哮喘反复发作,易致脾、肺、肾皆虚,可有脾肺气虚及脾肾阳虚等类型。(时毓民) 方 名 支气管哮喘(4个名医方剂) 治哮灵 麻杏石苇汤 枳桔汤 小儿回春丹 复方地龙散 麻矾方 平喘急缓方 扶正固本方 黄独汤 红砒劫痰方 ·支气管哮喘(名医方剂:4) ·哮喘(秘方数:19) ·支气管哮喘常用的处方·支气管哮喘的验方七剂·肺原性心脏病(秘方数:9)·支气管哮喘(秘方数:6)·哮喘性支气管炎(秘方数:6)·搜索更多(支气管哮喘)方 更多秘方......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毛细支气管炎(秘方数:4)

毛细支气管炎仅见于2岁以前婴幼儿,多数为6月以内的婴幼儿,其临床表现同肺炎,但喘憋更严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也有人称此病为喘憋性肺炎。起病时体温一般不高,咳嗽、呼吸困难,症状远较中毒症状为重。喘憋发作时,呼吸快而浅,常伴有呼气性喘鸣,有明显的鼻扇和三凹征,重症病儿有明显的梗阻性肺气肿、苍白和发绀,部分病儿可发生酸中毒和脱水,处理不当可发展成为心力衰竭。 本病由病毒引起,合胞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此外,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肠道病毒和少数肺支原体均可引起本病。 患者发病年龄小,在病初时出现明显的发作性喘憋,X线检查初期出现的肺气肿,均有助于本病的诊断,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大多在正常范围内。双份血清抗体检查及鼻咽分泌物免疫荧光检查叫证实病原。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以对症为主,对痰多喘憋者可给与超声雾化吸入及供氧,重症者加用氢化考的松,碳酸氢钠、补液及控制心力衰竭。 中医文献中无毛细支气管炎病名。《幼科发挥》中描述“心火乘肺,脾之痰生,故肺胀而喘,谓之马脾风”,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很相似。明清以来,用一捻金等泻肺治疗,取得疗效。(时毓民) 方 名 新太极丸 射干汤 定喘汤 加味五虎汤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急性支气管炎(秘方数:13)

急性支气管炎大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或传染病时(如麻疹、流感、百日咳等)。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为多,3岁以下小儿多见。发病可急可缓,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初表现干咳,继之逐渐加重,伴呼吸道分泌物加多,如继发细菌感染,数目后痰液由粘液状转 为脓状。幼小婴儿不易咳出痰液,常留于喉间发出漉漉声或将痰液咽入消化道。其他症状尚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及呕吐等。肺部听诊常可闻及干罗音或粗水泡音。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由病毒引起,如鼻病毒、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此外,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也可引起本病。小儿免疫功能较低下,在气温骤变或空气污染的环境下特别容易诱发支气管炎。 本病诊断不困难,根据咳嗽,肺部闻及干罗音或不固定的散在粗中湿罗音即可做出诊断。重症支气管炎需与肺炎早期鉴别,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仍以对症为主,如咳嗽较久,脓痰较多,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可加用磺胺类药物、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咳重痰多者可用咳必清、棕色合剂、氯化铵、吐根糖浆等止咳化痰。痰不易咳出者用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颇有益。 急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的“咳嗽”范畴,其发病主要是由肺气失降引起,但与其他脏腑也有一定关系。小儿易为风热或风寒所伤,由于风寒、风热之邪由表入里,肺中津液化为痰液,痰阻气道,肺气失于宣肃,上逆为咳。如痰从热化,则为痰热咳嗽;痰从寒化,则为痰饮咳嗽;脾虚,痰湿内盛,上贮于肺,则为痰湿咳嗽。咳嗽日久不愈,则可致肺脾两虚或肺阴不足之症。(时毓民) 方 名 宣降汤 消积化痰汤 茅侧蝉衣汤 滋阴宣肺汤 止咳散 小儿肺宝方 芦瓜合剂 麻杏生姜汤 理脾肃肺汤 气管炎外贴方 杏桑苏合剂 保和方 宣肺通腑汤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外阴瘙痒(秘方数:5)

外阴瘙痒是指阴蒂和大、小阴唇的瘙痒不堪,有的会波及整个外阴及肛门周围,甚者奇痒难忍,坐卧不宁,本病常在月经期或食辛辣刺激之物后加剧。患者由于奇痒,反复搔抓局部,使局部皮肤呈苔癣样硬化及肥厚,亦可因皮肤抓破感染。有个别外阴瘙痒者常与某些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湿疹等有关,有的还常是白斑的早期阶段,故应予重视。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多种原因所引起的,就局部原因而言,可因带下的刺激、尿瘘、尿失禁、肛裂、肛漏等病变,外因皮肤受大、小使的刺激,不注意阴部卫生,某些药物的刺激,或穿用化学织物如尼龙短裤、橡皮月经带等均可致阴痒。有的阴部有绕虫,或患阴虱,或局部有湿疹、皮炎,阴部汗出过多,或皮肤干燥等也可致阴痒。全身原因有糖尿病、维生素缺乏、黄疸、白血病;精神因素:过食辛辣刺激之物等。本病的诊断应依据病史及全身或局部的原因,进行阴道分泌物悬滴液检查,血、尿化验室检查,必要时行活体组织检查,以寻找病因,明确诊断。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多为对症治疗,外用3%硼酸液外洗,2%苯海拉明软膏、地塞米松软膏等外涂;内服利眠宁等镇静剂及扑尔敏、安其敏等抗组织胺药以止痒。本病属中医“阴痒”、“阴门瘙痒”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脾虚生湿,湿盛下注;或肝经湿热下注,或肝肾不足,精亏血虚,生风化燥所致。(李祥云)方 名阴痒外洗方阴痒洗方蛇白汤蛇床子洗方蛇黄洗剂·肛门湿疹 肛门瘙痒 民间方·冬天皮肤瘙痒治疗4方·皮肤瘙痒方(老年性皮肤瘙痒)·30年的脚癣用橘子皮水治好了·老年性皮肤瘙痒·皮肤骚痒症(秘方数:7) ·白醋加甘油治皮肤干燥瘙痒症·女阴瘙痒症(秘方数:5) ·皮肤瘙痒症(秘方数:9)·神经性皮炎(秘方数:9)·风瘙痒(皮肤瘙痒症)治风痒方·乳头乳晕瘙痒意味什么·搜索更多(外阴瘙痒)方更多秘方......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席汉氏综合征 中医疗法大全

席汉氏综合征在中医学中无相应的病名,随本病之发生、演变及其主要症候,分别可归属“产后血晕”,“闭经”及“虚劳”等范畴,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本病可归属“虚劳”,但“虚劳”的概念较广,仅能概括本征而不能与此等同,放建议定为“劳瘠”、“产后失血虚劳”等,旨在把席汉氏综合征从“虚劳”中分化出来,以进一步确定病名。席汉氏综合征属常见的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1913年由Glinsini氏首先报道,本征多因分娩大出血造成垂体缺血性坏死,垂体前叶内分泌功能不足所致。目前除替代疗法及对症治疗外,现代西医学尚无特殊疗法,属难治病之一。现代中医药治疗席汉氏综合征的报道,始见于60年代初。由于本病常以“闭经”为主要表现,故有部分临床资料列入于妇科之中,至1989年共有的余份资料,其中大都为个案报告,病例最多的报道也仅16例。在中医药治疗席汉氏综合征的临床资料中,病因皆是产后大出血所引起,致使耗气伤精,损及脾、肾、肝脏,以气血双亏及脾肾阳虚为本病的主要证型。故大都采用补益气血,温肾健脾为本病的基本治法,疗效均较满意,如有的小样本病例报道,有效率可达93.3%。一般均单用中药复方治疗,也有部分以中药为主,配用西药为辅。可见中药治疗本病确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但目前对中医药治疗席汉氏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为数不多,有关实验室研究工作也尚未开展,应当引起重视。[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可有多种原因,但以产后大出血居多,造成产后血虚之候,甚至部分病人出现虚脱、休克的产后血景之证,此乃血虚脉空,气随血脱之故。究其病损脏腑,虽然孙思邈有“妇人产讫,五脏虚赢”之说,但主要涉及脾、肝、肾三脏。肾虚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今产后失血,气随血脱,形成气血两虚之证,继而损及肾阴肾阳,则可导致本病。且现代许多临床及实验研究业已证明肾阴肾阳与下丘脑—二垂体一靶腺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脾虚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今产后血崩,气血两虚,损及脾土,致脾失健运,且肾阳不足,脾失温煦,脾阳亦衰,故肾阳虚与脾阳虚两者常可互见,而成脾肾阳虚之证。肝虚肝主藏血,且又“女子以肝为先天”。大量失血可导致肾之阴血不足,肾阴匿乏影响到肝血不足,以致肝肾阴虚,而见经少、闭经之症。总之,本病虽始于失血,但病已由血及气,既病之后以气虚为主,兼有气血双亏之象,阳虚则表现为脾肾阳虚,阴虚则表现为肝肾阴虚。然而,对于本病失治,或久治不愈,迁延日久则又可出现气滞血瘀之证。[辨证分型]席汉氏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据资料不完全统计,其证名共有29种,但主要可归纳为四型:1.脾肾阳虚产后血崩,乳汁不泌,经闭不行,性欲减退,形率怕冷,头昏目眩,面色黄白,精神萎靡,神疲乏力,毛发脱落,食欲不振,腰膝酸软,肤干形瘦或面肢虚浮,舌淡苔薄,脉沉细弱。2.气血两虚产后血崩;头昏目眩,甚则昏厥,面色眺白无华,形寒气短,动则自汗,心悸怔忡,纳谷量少,发黄稀疏,腋毛、阴毛脱落,皮肤于糙,经闭不行。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来细缓。3.肝肾阴虚头昏耳鸣,眩晕洲卜,肌肤干燥,乳房萎缩,毛发枯稿脱落,纳谷欠香,餐后腹胀,经闭不行,阴道干涩,烦躁少寐,精神郁闷,形体干瘦。苔薄少,舌质红,脉来细弦。4.气滞血瘀经闭腹胀,小腹刺痛,院胁胀痛,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头晕目花,肤干甲错,们之碍手,毛发枯落。舌质淡红,兼见瘀班,脉弦细涩。在此四型中脾肾阳虚型是席汉氏综合征的基本证型,约占90%左右,其次为气血两虚型,肝肾阳虚型及气滞血瘀均较少见。从本病的病因病机演变,常是初起为气血不足之症,呈气血两虚之证,随病情进展,发展而成脾肾两虚型,少数病人形成肝肾阴虚型,病久之后;极少数病人可出现气滞血瘀的症状,究其病机乃是气虚而致气郁,气虚致血循环障碍而显血瘀之象,故所有病人均有气血不足之见症,尤以气虚之症为显。页首席汉氏综合征的中医疗法(1)针灸治席汉氏综合征①体外取穴:太冲、涌泉、神门、灵道、阴郄、通里、大陵、太溪。②耳针取穴:神门。③腕踝针取穴:同①操作:体外用透针法,太冲透涌泉,神门穴直刺得气后,退针至皮下,把针放平,针尖向上,透刺阴郄、通里、灵道。各穴均用平补平泻法,中等程度刺激,留外30分钟;耳针留针10分钟;腕踝针留针l-2小时。1-2天治疗1次。疗效:上法治疗1例席汉氏综合征危象的精神失常,谁妄患者,获满意疗效。(2)单方验方治席汉氏综合征甘草粉组成:甘草粉10克。用法:上药日服3次,并配合西药甲基皋丸酮、甲状腺素片及葡萄糖、维生素等治疗。疗效:治疗1例,服药3个月后月经来潮,次年分娩1女孩。其他措施:可采用进食高热能、高蛋白与维生素膳食,有贫血者可予以补充白蛋白或输血(予以抗贫血药疗效常不显)。页首席汉氏综合征的中药分型治疗1.疗效标准席汉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判断,主要依据于虚衰之临床症状改善及性腺功能的恢复,实验室指标可供参考,疗效有分为四级的,也有分为三级的。今列四级疗效标准如下:基本痊愈:症状消失,月经正常或已受孕,实验室指标恢复或接近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已恢复正常工作,实验室指标明显进步或接近正常。好转: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实验室指标有所改善。无效: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均无明显变化。2.分型治疗(1)脾肾阳虚。治法:温补脾肾,益气养血。处方;党参10克,黄茂30克,肉桂10克,当归10克,龙眼肉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熟地15克,枸杞15克,菟丝子10克,苁蓉10克,甘草10克。加减:肾阳虚甚加附子、仙茅、仙灵脾;肾精不足加黄精;生地、紫河车;阴道干涩加杜仲、桑寄生、川断;经行欠畅加丹参、桃仁、川芎。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常用成方:金医肾气丸、右归丸、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扬、五子衍宗丸、集灵膏、二仙汤。(2)气血两虚治法:补益气血,温肾填精。处方:熟地20克,当归10克,丹参20克,川穹10克,紫河车10克,阿胶10克(兑),党参10克,炙黄茂15克,获警10克,白术10克,桑寄生10克,生甘草10克。加减:肾阳虚衰加附子、巴我天;脾阳不振加山药、黄茂;食欲不振加扁豆、鸡内金;气短自汗加胡桃肉、防风;面肢虚浮加泽泻、薏苡仁乙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常用成方:当归补血场、八珍汤、参等白术散。(3)肝肾阴虚治法:滋养肝肾,养血调经。处方:构把子15克,女贞子10克,生熟地各15克,淮山药15克,山萸肉10克,麦冬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阿胶10克(兑),桑寄生10克,五味子6克,生草10克。加减:头晕目眩加潼蒺藜、龙眼肉;心悸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莲子肉;形寒神萎加附子、肉桂、黄精;发枯失润加何首鸟、黑芝麻。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常用成方:生脉散、二至丸。(4)气滞血瘀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处方:当归12克,川穹12克,赤芍12克,五灵脂10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水蛭10克,泽兰10克,血竭3克,大黄6克。加减:气滞腹胀加柴胡、枳壳、郁金;经闭腹痛加延朗索、川楝子、牛膝。常用成方:少腹逐瘀汤,大黄庶虫丸。疗效:共治疗98例,配合西医内分泌治疗等,按上述疗效标准判断,基本痊愈20例,占10.4%;显效34例,占34.7%;好转43例,占43.9%;无效1例,占1%,总有效率达99%。因临床报道中多选有效病例,放实际有效率必较之为低,但在资料中明确记载,治后受孕或分娩的共计6例。3.专方治疗地黄煎剂组成:①生地黄90克;②生地黄45-50克。炮姜1.6克,白术8克。用法:①将生地黄切成碎片,加水约900毫升,煮沸滤出药液约200毫升,1次服完,连服3天,之后隔3、6、14天分别连续服药3天,共35天有12个服药日,之后隔1-3个月重复上述治疗1次。若见腹泻可改用第2方。②将三药水煎服,隔5天服药5天。疗效:①方治疗8例,②方治疗2例。10例中,体征消失2例,显效7例,好转1例。4.老中医经验潘文奎医案杨X,女,35岁。3年前临益,产后大出血,形体自此赢瘦,乳房萎缩,幼婴无乳以哺,经事渐次衍后减少,年后阴毛、腋毛已脱落殆尽,头发稀疏可窥见头皮,面色苍白,渐呈虚浮之状,情绪低落,精神口萎,性欲已乏,不能胜任工作及家务,在外院检查93、T4均低下,诊为席汉氏病。舌淡苔薄.脉沉细弱。治则以当归补血,归脾化裁。处方:黄茂30克,黄精、丹参各20克,获多、茧丝子各12克,当归、党参、龙眼肉、白术、苁蓉、枣仁各10克。经治3月,精神渐佳,虚肿已消,又值冬令,嘱服核桃、桂圆、阿胶收膏冲饮,仍宗原方出入,历时半年,症状明显好转;已见经行,经期尚倌,能恢复日常工作。按:本例系产后大出血致病,临床症状及理化检查均符合席汉氏综合征的诊断,从中医而论,乃脾肾阳虚型,然其气虚由血亏所致,故温补睥肾尤重在养血荣精,故除用参、芪、术补阳之外,重用茧丝子、苁蓉、黄梢、龙眼肉、阿胶等补益肾精,营养气血,由此促进脑垂体损伤的修复,而致恢复康宁,经行来潮是其奏效之信息,嗣后体力也复,而能胜任工作。5.用药规律从查阅的39篇临床报道以中医药治疗席汉氏综合征98例之用药隋况分析,共涉及中药95味,兹将其中用药5例以上者列表如下:上表表明,临床运用频度在20例以上的主要用药,系温补脾四肾之剂,尤以补脾为先。本病虽病位在肾,由血及气,如无脾之生化则气血若无源之水,且“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故以补气温阳为大法,再佐养血通经之品。也有医者在强调温补阳气的基础上,投入血肉有情之品——鹿茸、紫河车、羊肾、羊肉之类,寓有深意。从中药药理研究分析,本病的选用药物均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下丘脑一垂体一靶腺系统,如人参、甘草、地黄通过促进垂体前叶剩留细胞功能,使其分泌促激素,从而兴奋垂体与周围腺体轴的功能;附子、黄茂有类激素样作用,可直接作用于垂体与周围腺体;而紫河车、羊肾等本身即含有某种激素,由此综合治疗,即能促进脑垂体损伤的修复及功能代偿,使周围内分泌腺体功能复常,激发内源性激素的分泌,并直接补充外源性激素或发挥类激素样作用,从而取得较好疗效。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宫外孕 中医疗法大全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位着床称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约为1%,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本病以输卵管妊娠最多见,约占异位妊娠的95%。且以壶腹部最多,其次是峡部、伴部,间质部最少。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孕妇宿有少腹瘀滞,冲任不畅,使孕卵运行受阻;或脾肾气虚,运送孕卵乏力、迟缓,而使孕卵滞留子宫腔外等有关。孕卵在子宫腔外发育,日久则胀破脉络,血溢于内,蓄积少腹,而形成少腹血瘀之实证;若脉络大伤,则血崩于内,阴血暴亡,气随血脱,变生厥脱之危急重证;或瘀血日久不散,发为少腹血瘀包块,遂成癥瘕积聚之症。  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始终以活血化瘀为主,其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目前临床常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1.未破损型:指输卵管妊娠尚未发生流产或破裂。  [证候]有停经史,可有早孕反应,或有阴道淋沥出血,一侧下腹隐痛,盆腔检查一侧附件可有软性包块,有触痛;尿妊娠试验多为阳性,B超检查附件有囊性块物,或宫内无妊娠囊、宫外有妊娠囊;脉弦滑。  [治则]活血化瘀,消瘕杀胚。  [方药]宫外孕Ⅱ号方。主要药物:丹参、赤芍、桃仁、三棱、莪术。  2.包块型:输卵管妊娠破裂时间较长,腹腔内血液已形成血肿包块,即陈旧性宫外孕。  [证候]输卵管妊娠破裂时间已久,盆腔内形成血肿,腹痛减轻或逐渐消失;可有下腹坠胀或便意感,阴道出血逐渐停止,盆腔检查可触及不规则包块,与周围组织粘连;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消癥散结。  [方药]宫外孕Ⅱ号方。若包块较硬者,可加穿山甲、牛膝以加强消癥散结之功;身体虚弱者加黄芪、党参扶正祛邪;若瘀血化热出现低热者,加牡丹皮、龟板、地骨皮以化瘀清热。  中成药  七厘散:每次1~1.5克,每日1~3次,口服。用于未破损期。  失笑散:每次6~9克,每日1~2次,口服。用于未破损期。  生脉饮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口服。用于气随血脱时。  参附注射液:用于气随血脱时。每次20~100毫升,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  水蛭粉:取干燥水蛭研为细末,2~3克/次或5~6克/次,饭后温水送服。有出血者慎用。治包块型宫外孕。  经验方  1.宫外孕验方  [药物组成]牡丹皮15克,桃仁10克,赤芍15克,蜈蚣5克,水蛭6克,牛膝15克,天花粉10克,皂刺10克,延胡索15克,王不留行10克,丹参15克,夏枯草15克。  [适应证]异位妊娠未破损型及包块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  2.加味活络效灵丹  [药物组成]丹参15克,赤芍12克,乳香、没药、三棱、莪术各6克,牛膝30克,桃仁9克,冬葵子18克,蜈蚣两条,虫10克。  [适应证]输卵管妊娠未破损型,少腹包块,尿孕试验阳性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  3.活络效灵丹  [药物组成]丹参9~15克,赤芍6~9克,乳香、没药各3~6克,桃仁6~9克。  [适应证]输卵管妊娠未破损型,少腹包块,尿孕试验阳性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  4.散瘀和血汤  [药物组成]黄芪50克,益母草35克,连翘25克,山楂50克,蒲公英、当归、赤芍、桑寄生、杜仲各15克,牡丹皮、赤芍、桃仁、乳香、没药各10克,红花7.5克,三七、甘草各每5克。  [适应证]异位妊娠,突然下腹坠痛,剧痛,阴道流血,血色不鲜。  [用法用量]水煎分服。并可将药渣热敷其痛处。忌食辛辣,禁饮酒,禁房事。  5.加味化瘀血汤  [药物组成]大黄15克,桃仁、虫各10克,黄芪50克,玄胡、当归、黄芩各15克。  [适应证]异位妊娠包块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  适宜技术  1.热敷法  (1)消癥散外敷:千年健60克,续断120克,追地风、川椒各60克,五加皮、白芷、桑寄生各120克,艾叶500克,透骨草250克,羌活、独活各60克,赤芍、归尾各120克,血竭、乳香、没药各60克。上药共为末,每250克为一份,纱布包裹,蒸15分钟,趁热外敷患侧,每日两次,10日为一疗程。适用于未破损型或陈旧性宫外孕。  (2)双柏散外敷:侧柏叶60克,大黄60克,黄柏30克,薄荷30克,泽兰30克。水蜜各半,加热调匀,趁热外敷,每日两次,10日为一疗程。适用于未破损型或陈旧性宫外孕。  (3)麝香0.06克,樟脑6克,血竭6克,乳香6克,朱砂10克。以上药物除麝香外共研细末加热成糊状,敷于布上,麝香后入,趁热贴于病侧腹壁。适用于未破损型或陈旧性宫外孕。  2.中药保留灌肠  (1)桃仁15克,丹参20克,赤芍15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蒲公英15克,透骨草15克。上药浓煎100毫升,保留灌肠,每晚一次。适用于陈旧性宫外孕。  (2)干姜5克,野菊花、败酱草、红藤各30克,三棱、莪术各9克,丹参15克,路路通、炮穿山甲各10克。腹中痛加延胡索、乳香、没药;腰痛明显加杜仲、怀牛膝;阴道出血较多加益母草、蒲黄、三七;体质偏弱可减三棱、莪术用量。取液100~150毫升,温度38℃~39℃。患者侧卧位,将药液缓慢滴入直肠,卧床休息半小时,每日两次,15次为一疗程。治疗陈旧性宫外孕。  3.宫外孕3号方配合灌肠、静脉注射  宫外孕3号方:丹参、赤芍、生山楂各15克,桃仁、三棱各6克,莪术6~10克,紫草45~100克,黄芪30克。  灌肠方:丹参、忍冬藤、白花蛇舌草各30克,赤芍、香附各15克,桃仁9克,三棱6克,莪术5~10克,紫草100克。水煎取液150毫升,睡前低位保留灌肠。  针剂:复方丹参注射液20毫升,加5%葡萄糖250毫升,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液3克,加5%葡萄糖液500毫升,静脉滴注。  4.中药注射  精制天花粉:可用于宫外孕早期,适用于无大量出血、无严重贫血、病情稳定者。治疗前需做皮内试验及试验性用药。无过敏者经消毒后,用宫颈钳钳夹宫颈前唇,用2.4毫克天花粉注射液在宫颈3、9点处缓缓注入。天花粉亦可肌内注射。术后肌内注射地塞米松5毫克,每日两次,连续3天。注射后一周复查HCG,无效者需改用手术治疗。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