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动物动作 改善腰颈疼痛

坐卧站趴躺舒缓肩颈“伤”  在纤韵瑜伽健身会所内,记者看到这里的瑜伽课分得十分细致,有纤体瑜伽、丰胸瑜伽、腰颈瑜伽等十几种。店长吴红云表示,每一种瑜伽课都会相对增加各自功效的动作,但最主要的是让练习者了解瑜伽不同的作用。  “我们从来都没发现动物有颈椎病,所以,腰颈瑜伽主要是模仿动物的各种动作来拉伸身体,增强免疫力。”吴红云说,瑜伽的大多体式都是围绕脊椎而做的,如眼镜蛇式、梨式、猫式,但是不论是什
病理科 外科 - 骨伤科

治疗骨质增生中药八珍汤

张某,女,57岁。颈、腰椎酸痛不适,四肢麻木胀痛,遇风寒湿及劳累后症状加重10个月。经X线摄片诊断为颈、腰椎骨质增生,经注射骨宁、复方当归、维生素B1、B12,口服壮骨关节丸、骨仙片、骨刺片、颈复康、腰痛宁、芬必得、甲钴安等中西药物,外用痛瘀消神袋、麝香壮骨膏,疗效均不明显。查见患者形体瘦弱,面色萎黄不泽,少气懒言,自述乏力,腰膝酸软,头晕健忘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气血俱虚,筋骨失养,
病理科 外科 - 骨伤科

中医辨证分型论治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颈椎及附近软组织的急性或慢性损伤,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颈骨髓、椎动脉和颈交感神经所出现的综合症状。本病属于中医痹症头痛、眩晕、项筋急、颈肩痛等范畴,多因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以致筋骨劳伤、气血瘀滞或痰瘀阻络。治疗颈椎病多采用综合疗法,时间一般为l~3个月。据临床验证,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现将临床常见的证型介绍于下,
病理科 外科 - 骨伤科

铁砂疗法治腰痛

铁砂疗法是一种民间疗法,专门用于腰部劳损、纤维织炎、腰部退行性病变等引起的慢性腰痛,只是目前医学很少采用此疗法,也很少有这方面的相关报道,但是笔者经过临床实践发现,该疗法是一种很科学的物理疗法,且疗效很好。方法:先用温水将醋稀释成10%的醋溶液,再取纯生铁屑,以1千克兑100毫升的醋溶液搅拌均匀,放置15分钟后将铁屑装入布袋内,然后用棉垫缠裹保温,待温度上升到50℃时即可用于治疗(铁和醋酸发生化学
病理科 外科 - 骨伤科

多伸颈 颈椎好

受颈椎病困扰多年,在不断的运动加按摩过程中,我发现简单的伸颈运动就能防治颈椎病。伸颈锻炼方法简单,或坐或站都能进行。活动的准备姿势:双脚分离与肩同宽,两手臂放在身体两侧,指尖垂直向下(坐时两手掌放在两大腿上,掌心向下),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活动方法如下:1、抬头缓慢向上看天,要尽可能把头颈伸长到最大限度,并将胸腹一起向上伸(不能单纯做成抬头运动)。2、将伸长的颈慢慢向前向下运动,好似公鸡啼叫时的
病理科 外科 - 骨伤科

痛风临床治验一则

痛风是一种嗓呤代谢紊乱所敛的疾病,临床上的典型表现有急性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伴反复急性发作,血液尿酸浓度增高;久病者有痛风石沉积,导致关节畸形,并有肾脏病变,常并发肾石症。传统中医也称为 “白虎历节”,属痹证范畴。患者,男,48 岁,10月6日初诊。主诉:右侧足部疼痛反复5天。5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右足部内侧太白穴处刀割样疼痛,时断时续,痛时难忍,右脚不能接地,走路需人搀扶。医院诊断:痛风。予秋水仙
病理科 外科 - 骨伤科

锁子骨骨折 中医正骨疗法

锁骨骨折又称为锁子骨骨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骨折,多为跌倒摔伤所致。因锁骨形状呈横S形,位置表浅,骨折后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均较明显,肩关节活动受限,较易摸到移位的骨折端,故诊断不难。临床上可见幼儿多为青枝骨折,成人常为横断、斜行或粉碎性骨折,此骨折采用传统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可取得十分满意的疗效。  中医正骨强调的是“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治疗原则。正确运用正骨手法可达到骨折愈合快、
病理科 外科 - 骨伤科

民间治闪腰岔气方

核桃5枚.置铁锅中炒炭存性.研为细末,用热开水冲服.一次服完;硼砂适量.冰片少许.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少量药末点眼数次.疼痛立止:芥末适量.用鸡蛋清调为糊状敷患处,每日2~3次.疗效甚速:小茴香6克.置瓦上焙焦.研碎.用热黄酒冲服.每日1次,一般2 日可愈。 (韩正光)
病理科 外科 - 骨伤科

生骨活血 治各种骨缺血性坏死骨折

组成  黄芪30克,鹿角胶12克,三七12克,土鳖虫15克,丹参20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延胡索15克,牛膝12克,骨碎补15克,生甘草9克。  功效  活血、生血、生骨。  主治  各种骨缺血性坏死、骨折、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等。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方解  黄芪善入脾胃,能补大气,气旺则血畅;鹿角胶壮元阳,补血气,生精髓,暖筋骨;骨碎补主破血补伤折,能活血续伤,
病理科 外科 - 骨伤科

手法治疗腰椎骨错缝

腰椎骨错缝是指姿势不良或突然改变体位致使腰椎小关节的解剖位置改变,关节机能障碍而引起以腰痛、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属于中医骨伤科“急性伤筋”的范畴。患者多有屈身旋腰的扭伤史,或久坐、久蹲后突然站起等损伤病史,发病后出现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保持腰椎前屈位可缓解症状,后伸时疼痛加重,腰部肌肉紧张,患病腰椎棘突旁小关节部位深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下肢感觉、肌力以及神经反射正常,X线检查
病理科 外科 - 骨伤科

中药迅速消除足跟痛

足跟痛多见于中老年人,属中医骨痹范畴。病因多与年老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以足跟肿胀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中药治疗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及时缓解疼痛,迅速消除症状。  内服法以活血补肾、通络定痛为法。药用熟地、鸡血藤各30克,当归、牛膝、地龙、丹参(后入)各15克,透骨草、威灵仙、木瓜各12克,皂角刺、穿山甲(先煎)、三七末(冲服)各9克。每天1剂,水煎3次,兑酒少许,分3次服。15天
病理科 外科 - 骨伤科

外伤性足底部疼痛 民间草药疗法

外伤性足底部疼痛,系指患者趾骨跟骨底部由于外伤性损伤所引起的慢性疼痛。民间中草药治疗,宜舒筋活血,健骨补肾,温经通络为主。现谨献方药如下:1.中草药内服汤剂:丹参15克,怀牛膝 10克,黄芪30克,薏苡仁15克,透骨草15 克,当归15克,杜仲 12克,川断10克,狗脊15克,赤芍10克,嫩桑枝12克,白术10 克,苍术9克,川芎10 克,广地龙10克,淡附片6克,川木瓜10克,桃仁6克,伸筋草1
病理科 外科 - 骨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