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 防中暑 防受凉 防湿邪

烈日炎炎,也是健康的关口,稍有不慎,即会生病,故要格外小心。防中暑 伏天阳气鼎盛,气候炎热为四季之最,在热浪的袭击下,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调节极易失衡而发生中暑。此时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注意不要在烈日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外出应带上遮阳伞、帽,中午要保证午睡。须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淡盐开水、绿茶、绿豆汤以及各种清凉饮料。防受凉 在暑热蒸腾的伏天,人体毛孔开放,汗出不断,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刮痧可有效缓解“发痧”中暑症状

中暑,中医亦称“发痧”,轻者主要表现为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刮痧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先将患者转移到一个荫凉避风的地方,解开上衣,暴露颈部、背部、胸部、上肢、下肢等部位,用边缘光滑的水牛角板(因其有清热定惊、凉血解毒作用)蘸上香油、滑石粉或其他润滑剂,与皮肤成90度或45度角进行刮拭,一般是由上往下刮,胸部由内往外刮。如没有水牛角板,也可用一些边缘光滑的嫩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阴暑的预防 阳暑的特点

阴暑,阳暑,是什么?在炎热的夏天,相信人们对中暑都较熟悉,而对阴暑、阳暑却模糊不清。其实,这是夏天最常见的两种病症,只不过是中医名称罢了。那么,这两种病症究竟有哪些特点,发病率哪个高,又怎样预防呢?阳暑的特点明代名医张景岳对阳暑的起因及病状曾做过描述:“阳暑者,乃因暑而受热者也,……凡以盛暑烈日之时,或长途,或于田野,不辞劳苦,以致热毒伤阴,而病为头疼烦躁,肌体大热,大渴大汗,脉浮气喘,或无气以动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中暑有阴阳之分 白虎汤 藿香正气

中医认为,中暑有阴、阳之分,著名医家张景岳曾说:“暑月受寒,故名阴暑;暑月受热,故名阳暑。”我们平时所指的中暑大多指阳暑,多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主要表现为头晕胸闷、高热汗出、体若燔炭、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大渴大汗、喘促气粗等,这种中暑往往病情较危重。治疗阳暑主要以清热解暑为主,可用张仲景的白虎汤,药物组成为生石膏50克(先煎),鲜芦根、生地黄30克,竹叶心、知母各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中暑了怎么办 中医方法缓解

中医认为,暑为夏季之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容易耗气伤津。暑热之邪入侵人体后,会导致津液受损,引发中暑症状,轻则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四肢发凉、出冷汗、面色苍白等,重者可发生抽搐或突然晕倒,甚至引发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一旦发生中暑,除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外,还可采用以下中医方法缓解。针灸对于轻症中暑者,可用药油按摩太阳穴;胸口不适者,可指掐内关穴(前臂正中,腕上横纹2寸),还可饮服绿豆汤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酷暑盛夏解暑除乏 中暑饮食

酷暑盛夏,很多人会因为出汗过多而引起头痛、头晕、口渴、精神疲乏等不适。这时喝点酸梅汤有助消除暑热,缓解疲乏。具体做法:取酸梅2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加水适量煮好后加入冰糖15克即可。这种红枣酸梅汤,有很好的补阴生津作用,适用于感受暑热之邪而出现乏力、口渴等症状者。如果以心烦失眠等心火旺盛表现为主者,则可以选用绿豆酸梅汤。用绿豆100克、酸梅50克,加白糖50克煮汤即可饮用,既能生津止渴,又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治小儿夏季热(气虚伤津)方

治小儿夏季热(气虚伤津)方处方:党参1-2克,白术、淡竹叶各4克,麦冬、石斛各5克,粳米10克,甘草3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健脾益气,清暑养阴。用于治疗小儿夏季热,中医辨证属气虚伤津型。症见消瘦,精神一般或神乏,发热时间较长,汗少或无汗,烦渴欲饮,尿清长,食欲不振,脉细数,指纹紫红,舌质偏红,苔少或薄黄。本型多见体虚或久病特别是久泻后继发本病的患儿。创方者:孟庆英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清暑宣肺 治疗小儿夏季热

治小儿夏季热(肺胃实热)方处方:香薷、藿香、竹叶、知母各4克,胡黄连3 克,粳米、生石膏各10克,黄芩、金银花各5克,甘草 3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清暑、宣肺、泻热。用于治疗小儿夏季 热,中医辨证属肺胃实热型。症见入夏后发热,持续不退,气候越热,发热越高,多见暮热早凉,或早热暮凉,无汗或少汗,口渴喜饮,小便多,发热甚时烦躁不安,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滑数。创方者:孟庆英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小儿暑热症 清暑扶正为本方

郑某,男,2岁4个月。持续发热12天,同时伴少汗,多饮多尿,纳呆。查枕部热两足清,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数。辨证为暑热交蒸,气阴两虚。治宜解暑清热,益气养阴。立方:太子参9克、香薷6克、薏仁9克、生扁豆9克、藿香5克、佩兰叶5克、生石膏15克、生谷芽9克、麦冬5克、甘草3克、乌梅5克。每日1剂,煎汤代茶频饮。二诊:服药2天后,体温降至37.5°C,第3天降至37°C,4天后体温正常,诸症亦渐消失,后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预防中暑 增进食欲

夏日的高温让人们极度不适,人们的胃口也变得越来越差,在这样的天气里,如果我们多喝点汤汤水水,不仅可以预防中暑,还可增进食欲。冷饮西瓜汁:将西瓜瓤500克,去籽,放入榨汁机中打成汁状,加入500毫升凉开水及适量白糖和少许盐,在冰箱中略冷却后饮用。本品具有清热消暑、生津止渴的作用。西瓜翠衣饮:西瓜鲜外皮(西瓜翠衣)200克,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待凉后去渣取汁,加白糖适量,代茶饮。本品具有清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最难熬的大暑 防中暑

小暑刚过,各地即将迎来最难熬的大暑。陆续出现桑拿天,稍不注意就会出现中暑症状。一般情况下,中暑的人会感到恶心、头晕、头痛,伴随着会有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皮肤潮红等。如果出现中暑的症状,一定要在阴凉的地方休息,中暑严重的话,需要到医院迅速就医。那么应该如何预防中暑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细节?多喝水预防中暑的第一招,就是要多喝水。在大多数情况下,多喝水对身体总归没坏处。在高温时候,多喝水能够及时补充体内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 对证选用中成药

中暑,是指发生在夏季烈日暴晒或高温环境下的一种急性病。按照轻重程度,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先兆中暑有以下主要症状:身热、头昏、头胀、乏力、心悸、胸闷、口渴、大汗、恶心、吐泻、小便短赤等;轻度中暑除上述表现外,尚有下列各种表现:体温高于38.5℃;或出现早期循环衰竭症状;或在暑天高温下劳作,由于饮水不足而出现暑热烦渴、暑热伤津的症状;或是由于过食生冷、饮食不洁出现吐泻、恶心等。重度中暑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