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便秘学会自我调理

防便秘是一场持久战,没有什么简便易行的方法可以解决,只有学会自我调理、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才是最根本的办法。拉:经常念着1 35我们都知道应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可怎样才能养成这个习惯呢?最重要的是,就算工作再忙,也要在一有便意,时马上排便,长时间忍着会影响肛门的自制功能。排便时不能,同时做三件事:打电话、看报和抽烟,因为排便是一个经大脑控制的复杂的反射过程,精神不集中易导致排便困难。每次排便要速战
病理科 外科 - 肛肠科

鱼腥草茶 巧治便秘

鱼腥草味辛,性寒,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祛痰止咳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实热型习惯性便秘,有较好疗效。取鱼腥草5-10克,用白开水浸泡10- 12分钟后,代茶饮,每日饮水量不限。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10日为一疗程。停药后复发,再服同样有效。 韦良秀
病理科 外科 - 肛肠科

治疗便秘的偏方1

生大黄适量。 [制用法]每日6克,泡水代茶饮。 [适应证]热秘。
病理科 外科 - 肛肠科

结直肠癌中医治法治则应用探讨

扶阳思想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应用探讨结直肠癌在世界范围内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 一,发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位居第 3 位和第 2 位,死亡率分别居于第 5 位、第 4 位 [1 ] 。近年来, 我国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2 ] 。目前结直肠癌 治疗通常采用根治术配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手段 提高患者的根治率,但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生 存率的重要原因是的转移和复发,降低术后的转 移复发成为热门研究的方向
病理科 外科 - 肛肠科

几个小动作就能把痔疮赶跑

大家都知道,久坐,久站,久蹲容易得痔疮。得痔疮后,如坐针毡,真是大痛苦。其实几个小动作就能把痔疮赶跑了。  很简单好记的小动作口诀:一提二卧三起坐,四举五爬六吃果。  一提:早晚有意识地向上提缩肛门,每次30下。  二卧:仰卧,脚跟靠臀部,两手放头下,以脚掌和肩部作支点,使骨盆上起,同时收肛门,骨盆放下时放松,每日做l~3次,每次20下。  三起坐:两腿交叉坐,全身放松,保持交叉姿势站起,同时收臀
病理科 外科 - 肛肠科

治疗便秘的方法

便秘是临床常见病,时医常以泻下剂治疗,其中不乏无效者。笔者侍诊冯世纶教授,见用大黄剂甚少,而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甚多,临床疗效显著。治疗便秘的方法  崔某,女,49岁。2011年5月19日初诊。便秘25年余,前医用大黄、番泻叶、果导片、肠清茶等治疗无效。现无便意,大便3~4日1行,干如羊屎,靠灌肠通便,胃腹胀硬,触诊似有硬块,口干欲饮,有痰,色黄,恶热无汗,苦夏,遇热易头痛头晕,右手有
病理科 外科 - 肛肠科

治疗便秘的偏方2

番泻叶若干。 [制用法]每日3-6克,泡水代茶饮。 [适应证]实秘。
病理科 外科 - 肛肠科

放射性直肠炎治法与用药 灌肠中药方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直肠炎是指盆腔、腹腔或腹膜后恶性 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引起的直肠炎症性病变,因直 肠移动度较差,腹、盆腔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 可导致直肠黏膜损伤,形成闭塞性血管内膜炎而 引起直肠黏膜糜烂、溃疡或出血,严重者可诱发 直肠狭窄或瘘管形成。随着放射治疗在腹、盆腔 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该病的发病率亦呈 逐年增高的趋势。本病是肛肠科临床中较常见的 肠道疑难病症之一,因其病
病理科 外科 - 肛肠科

益气养阴的“木耳香米粥”食疗方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熬夜多,加之饮食精细、不规律,运动少,便秘发病率较高。沈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孙晔主任说,此多属于中医“气虚”,或兼有“阴虚”的便秘,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困扰。推荐一款益气养阴的“木耳香米粥”食疗方,经常食用,对功能性便秘可有帮助。  取木耳20克(野生的最好),核桃仁20克,香米100克。将木耳泡发洗净后切成小块,香米加水熬熟,再将木耳块、核桃仁加入,并用大火煮开,开后小火
病理科 外科 - 肛肠科

痔疮内治六法

燥热型  症见便血鲜红,量较多,肛门肿痛,大便秘结,口干舌红,脉数有力。  治宜凉血通便,方用凉血通便汤,药用生地黄、牡丹皮、玄参、黄芩、栀子、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槐角、甘草等。症状较轻者,用肠风泻热散以清热泻火、祛风止血,药用金银花、连翘、地榆。荆芥炭、甘草。  湿热型  症见便血血色晦暗,量较多,肛门肿胀,糜烂滋水,疼痛,可伴发热,头痛,大便黏滞,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利
病理科 外科 - 肛肠科

治疗便秘的偏方3

生姜1块。 [制用法]切成约6.5厘米长的小条,蘸淡盐水插入肛门,可促通便。 [适应证]寒秘。
病理科 外科 - 肛肠科

《金匮要略》治疗便秘方证探讨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 排便周期延长; 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 艰难; 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排便不畅的病 症 [1] 。在 《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将便秘描述为 “宿食”“腹满” “不大便” “大便难” “大便坚” “脾约”等 [2] ,认为便秘与积食、内热、气滞、 水停、津亏、阳虚寒凝、阴血亏虚等因素有关, 治疗随证施以不同方药。 《金匮要略》中与便秘 有关条文散见于 《痉
病理科 外科 - 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