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全身浮肿,方药,异功散加味合柴胡舒肝散

陶某 女 28岁 湖南宁乡 职员主诉:经行全身浮肿1年首诊:2013年5月15日。患者诉近一年来经行全身浮肿,以双下肢尤甚,月经干净后渐轻,疲乏,稍有痛经,月经夹少许淤块,纳食可,二便调,经前乳房稍胀,月经周期正常,行经3-5天。舌质偏暗,苔白腻,脉弦细。 诊断:经行浮肿 脾虚湿困 肝郁脾虚 治法:健脾化湿 疏肝理脾 方药:异功散加味合柴胡舒肝散 处方: 黄芪15g 党参15g 白术15g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月经后期喝归附汤

女性月经周期推后7天以上,甚至 每隔40~50天行经1次,称为月经后期。 中医辨证为血脉虚寒证的患者,表现为 月经后期,色淡而量少,质稀,腹部冷 痛,喜按,喜暖,得热痛减,按之痛减, 头晕气短,面色苍白,腰酸乏力,小便 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治宜 养血温经散寒。用中药当归、附子二味 水煎服用,治疗本病效果满意。方法:取当归、制附子(先煎)各 9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每 日l剂。注意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崩漏属妇科疑难急重病症 治以补肾活血为法

李坤寅治疗崩漏经验撷菁崩漏[1 ] 属于妇科疑难急重病症, 是 “肾 - 天癸 - 冲 任 - 胞宮生殖轴” 的紊乱, 引起月经周期、 经期、 经量 的严重失调,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李坤寅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师从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欧阳 惠卿教授, 从事妇科医、 教、 研 30 余年。李教授认为崩 漏基本病机为冲任损伤、 不能制约经血, 其本又在于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治月经不调 痛经月经疹方

治月经不调二方方一:丹皮10克,黄芩、知母、当归、白芍、茯苓各5克。每日1 剂,水煎分3次服。主治:月经不调,中医辨证属阴虚血热型,症见月经或多或少,心烦失眠,手足心发热。方二:白芍、黄芩各10克,当归、生地、丹皮、香附、砂仁各5克,川芎3克,牛姜3片。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主治:月经不调,中医辨证属血虚发热型,症见月经量少,临经腹痛,头晕目眩。 郑实健治月经疹方处方:土茯苓30克,金银花15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经前烦躁症的“辨病论治”

“病证结合”辨治经前烦躁症经前烦躁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PMDD) 又名经前焦虑障碍、 经前心境恶劣障碍, 指 在经前1周反复出现的一系列躯体、 精神及社会交往 方面的综合症状, 月经来潮后症状减轻, 月经结束后 症状消失, 常严重干扰育龄期妇女的经期生活, 是经 前期综合征 (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 的一种严 重类型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无明显诱因闭经6个月 验方治之

彭某,女,32岁,已婚,2006年1 月16日初诊。患者自述月经一直有 规律,颜色、质、量均正常,末次月经 2005年7月15日,而后无明显诱因闭经6个月,每月中旬均有腰酸、下 腹部坠胀等症状,手足心发热,睡眠、 饮食、大小便均正常。诊见舌质红,舌 苔薄黄,脉细弦。笔者辨证为阴虚火 旺,热灼血瘀。治宜活血通经,引血下 行。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赤芍、白 芍、生地、熟地各15克,当归、桃仁、 红花、泽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国医大师张志远辨治月经病经验举隅

月经病是指月经的期、 量、 色、 质发生异常, 以及伴 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 是妇科临床的 多发病 [1 ]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治疗月经病, 从阴阳 气血整体出发, 强调女性以血为本, 以血为用, 气血为 女子濡养的根本, 重视调益冲任二脉, 以通为要。现将 先生治疗月经病经验摘录于下, 以飨同道。1 痛经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 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 或痛引腰骶, 甚则剧痛至昏厥者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治月经先期 急性乳腺炎方

治月经先期方处方:黄芩、地骨皮,椿根白皮各9克。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3次服,每日1剂,每月服10 剂。或按上方比例取药,共研成粉,每次服9克,每日1次,每月服15次,温开水送下。主治;月经先期,中医辨证为血热妄行型,症见月经提前’血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有块,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喜冷怕热' 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j脉-滑数或洪数。高咏茵治急性乳腺炎经验方法:取葱白10克,半夏 6克。共捣烂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崩漏(冲任不固)治则调摄冲任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陈宝贵教授临床中体会凡见到崩中漏下或月经过多,属于脾肾两虚而致的均用固冲汤治疗。脾为后天之本,脾气健旺,气血生化有源,则冲脉盛,血海盈。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健固,封藏有司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治经前战汗验案

病例:杨某,女,26岁。患者于妊 娠18周时引产后,每每经期后延,量 少色淡,月经来潮前周身酸楚,烦躁不 安,辗转反侧,直至周身汗出月经始 见,见经后诸症方安。曾经西医治疗无 效。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辨证属 气血损伤。治以发汗解肌,养血通经。 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20克, 生姜、苏叶、益母草各12克,桂枝、 白芍、川芎各10克,大枣5枚。于经前 3天开始服药,每日1剂,水煎分3次 服。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中医绝经前后诸症 中医典型病案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一段时间,由于卵巢功能减退,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平衡失调而出现的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失眠健忘、耳鸣心悸、腰膝酸软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属中医绝经前后诸证范畴,依其临床表现侧重不同,归入“心悸”“失眠”“眩晕”“头痛”“脏躁”“浮肿”“崩漏”等范畴。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物,常用的激素替代治疗,有潜在的致癌性,不能长期使用,且疗效欠佳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解郁通经治闭经 月经延期量少至停闭不行

治闭经方处方:当归、菟丝子各12克,白芍、茯苓各10克,柴胡、熟地、白术、香附、女贞子各8克,甘草6克。加减:郁郁寡欢者,加郁金9克;腰膝酸软者,加怀牛膝10克;经少色暗者,加益母草15克,鸡血藤12克。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功效:补肾疏肝,解郁通经。主治:闭经,中医辨证为肾虚肝郁型,症见常因情志不畅引起月经延期量少至停闭不行,伴两胁胀痛,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失眠倦怠,面色少华,腰膝酸软,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