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子鸡汤治疗佝偻病

冬季是3岁以下小儿佝偻病的好发季节。如果小儿已经确诊有佝偻病,可用黄芪子鸡汤辅助治疗。  方法:将黄芪、菟丝子、白术、麦芽各10克,牡蛎30克,布包好,与洗净的400克小母鸡一块入汤锅中,文火煲汤。小母鸡煲熟后,去药包,加调味品即可服,隔7日服食1次。适用于脾肺气虚及脾肾亏损的佝偻病患儿。
病理科 儿科 - 佝偻病

小儿佝偻病 中药治方

治小儿佝偻病方:黄芪、菟丝子各20克,牡蛎、苍术、麦芽、甘草各10克。以上为1剂量。水煎取药液200毫升,3个月内者每次服5毫升,3—18个月者每次服10毫升,18个月以上者每次服15毫升,1日3次,连服4周为1疗程,一般服1—2疗程。功效:健脾益气,补肾壮骨。主治: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疗效:治小儿佝偻病38例,疗程4—12周,显效31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1.6%。点评:本方以黄芪健脾益气,菟
病理科 儿科 - 佝偻病

治小儿足软不能行走

处方与用法:熟地、山楂、鹿角胶、牛膝、茯苓、黄精、茺蔚子、猪苓、丹皮、肉苁蓉各100克,当归60 克。上药共研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2克。早晚各 服1次,每次每 岁1丸,5岁以 上不再增加药量。服完1料为1个疗程,若有一定效果,可再继续服2-3个疗程。功效:温补肝肾,强筋壮骨,治小儿足软。不能行走,肝肾不足者。(何英琳)
病理科 儿科 - 佝偻病

佝偻病“软骨病”治疗2偏方

【简介】佝偻病就是我们常说的婴幼儿“缺钙”了,(老年人缺钙容易引起骨质疏松)【治法】1。蛋壳散:鸡蛋壳50个。炒黄,研细末,每日服3克。或做成干饼食用。【治法】2。骨头汤:鱼骨、鸡骨、猪骨不拘多少。煮汤常服。【预防】介于佝偻病所形成的骨骼变形,一旦形成就可能会留下后遗症,所以,佝偻病重在预防,一定要有先知先觉,避免发生骨骼变形。
病理科 儿科 - 佝偻病

佝偻病方六

鸡蛋皮若干。将鸡蛋皮洗净;烤干,研粉过箩极细。1周岁以下,每次服0.5克;1—2岁,每次1克;每日2次。本方可用以防治小儿佝偻病。
病理科 儿科 - 佝偻病

佝偻病方七

田螺、酱油、醋各适量。将田螺漂洗干净,放于沸水锅中煮沸,挑取螺肉蘸调料吃,可以常煮食。本方可治因钙代谢失调而引起的小儿佝偻病。
病理科 儿科 - 佝偻病

佝偻病方八

猪脊骨或腿骨150克,红萝卜200克。将二者洗净共煲汤服食。本方适用于因肾脾虚弱所致的小儿佝偻病。
病理科 儿科 - 佝偻病

佝偻病方一

黄芪30克,五味子3克,猪肝50克,猪腿骨(连骨髓)500克,先将猪骨髓敲碎,与五味子、黄芪——起加水煮沸,改用文火煮1小时,滤去骨片与药渣,将肝切片人汤内煮熟,加盐与少许味精调味,吃肝喝汤。一剂可分1顿服完,宜常服,直至病愈。本方适用于以脾肾虚弱为主要症状的小儿佝偻病。
病理科 儿科 - 佝偻病

佝偻病方二

鲜鸡肉500克,青辣椒、葱、火腿、蒜各50克,猪油250克,酱油20克。将鲜鸡肉削去皮,揩干净,切为滚刀,炒锅内放人猪油,待油温上升到50℃时,将鸡肉入锅炸一下捞起,锅中留油25克,将余油倒出,先下大蒜片,下青椒、火腿、葱炒一下,把鸡倒入锅内,加入酱油,加一匙肉汤,用淀粉勾芡,加入味精及少许芝麻油。本方能防治儿童佝偻病。
病理科 儿科 - 佝偻病

佝偻病方三

鹿茸100克,附片30克,猪蹄2只。将鹿茸切薄片,猪蹄洗净,3味同入锅,微火煮数沸,调味食用。本方适用于小儿发育不良,骨软行迟,囟门不合等症。
病理科 儿科 - 佝偻病

佝偻病方四

生板栗500克,白糖250克。先将板栗加水煮半小时,待凉,剥去皮,放在碗内再蒸40分钟,趁热用刀将板栗压拌成碎泥,加入白糖搅匀,再把栗泥填平成饼状,摆在盘中即成色味俱佳的食品,可供患几经常食用。本方常吃对治疗小儿佝偻病有效。
病理科 儿科 - 佝偻病

佝偻病方五

龟板(即乌龟的腹部甲壳)若干。将龟板用清水浸泡3日,但需每天换水。刮去污垢,放入砂锅内,加多量的水用文火煮,每天煮8—10小时,连煮3天,取出晒干,碾为细末。每次1克,每日2—3次,开水吞服。本方能有效地防治小儿佝偻病。
病理科 儿科 - 佝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