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疮茶养胃散火

南宁市望州路卢先生:  刚过春节,很多人吃了热气的东西,容易生口疮,现介绍一剂口疮茶,可清心泄热,养胃散火,有意者不妨一试。  用料:川黄连3克,石斛15克,藿香5克。  功效:清心泄热,养胃散火。  适应证:心脾积热或脾胃伏火引起的口疮,症状如口舌出现单个或多个黄白色的溃烂点,黄豆或豌豆大小,饮食时疼痛明显,疮周鲜红微肿,伴有心烦口渴、苔黄舌红等症。现代医学之复发性口疮,许多感染性疾病或内科疾患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

治疗夜啼的偏方13

(崔氏名五驚丸)治小兒夜啼,至明即安寐,芎藭散方o芎藭﹑白朮﹑防己(各半兩)o右三味治下篩,以乳和與兒服之,量多少,又以兒母手掩臍中,亦以摩兒頭及,驗,二十日兒未能服散者,以乳汁和之,服如麻子一丸,兒大能服藥者,以意斟酌之o
病理科 儿科 - 夜啼

口疮方六

鲜荷叶1块,鲜冬瓜500克,食盐少许。将荷叶、冬瓜加水煲汤,食盐调味,饮汤食冬瓜。本方除治小儿口疮外,亦适用于暑天口渴心烦,肺热咳嗽,痰黄稠,小便短赤。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

小儿腹泻敷脐治疗方

1.取肉桂、广木香、吴茱萸各5克,丁香、地榆各4克。将上药共研成细粉,用老陈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48小时换药一次,连用3次。  2.取胡椒10粒,五味子15克。共研细末,用藿香水调成糊状,敷于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一次,连敷3~5天。  3.取五倍子两份(炒黄),干姜两份,吴茱萸一份,丁香一份。将上药研细,混合均匀,每次取6~9克,用75%酒精或白酒调成糊状,敷于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治手足口病验方

石膏菊花汤生石膏30克,菊花20克,连翘10克,竹叶10克,生地黄10克,大青叶10克,蝉衣10克,百部6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各服1次。本方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  清瘟败毒饮板蓝根12克,射干3克,山豆根3克,蝉衣3克,薏苡仁5克,紫草5克,鱼腥草10克,葛根5克,黄芩5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各服1次。本方有清热解毒,化湿活血之功。  清热泻脾散生石膏15克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侏儒症 治疗1

侏儒症   侏儒症又称生长激素(GH)缺乏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生长激素减少或功能障碍,造成生长缓慢和身材矮小。   GH缺乏的病因主要有特发性(目前认为特发性大部分与围产期病变造成下丘脑损伤有关)、遗传性(GH基因缺陷)、获得性(下丘脑或垂体附近的肿瘤浸润或压迫、外伤或放疗等)以及心理社会性侏儒等。   根据GH和IGF-1水平及患儿对外源性hGH的治疗反应可将GH缺乏症分为四型:Ⅰ型最常见,血G
病理科 儿科 - 增高

几款治疗口疮的简易方

口疮是以口腔内唇,颊,上颚等处黏膜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之小溃疡面,单个或多个不等呈椭圆型,周围红晕,表面凹陷,局部灼痛,反复发作,影响进食和吞咽,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现简介几首治疗本痛的简易方。  1.吴茱萸10克,川黄连10克,苍术10克,三药共研细面,使用时取适量用老陈醋调成糊状,外敷涌泉穴,1日1换,1周1疗程。  2.柿饼霜,使用时取适量外敷患处,每日3~4次。  3.生地30克,麦门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

治疗夜啼的偏方14

治少小夜啼,一物前胡丸方o前胡隨多少擣末,以蜜和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稍加至五六丸,以差為度o
病理科 儿科 - 夜啼

口疮方七

生地、大青叶各6克,生石膏、花粉各9克,粳米30克,白糖适量。将前4味煎汤,去渣后入粳米、白糖煮粥,日1剂,连续服食3--4剂。本方适用于虚火上炎所致的小儿疮疹性口腔炎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

宝宝呕吐怎么办 胃热服连翘

胃热呕吐是幼儿(3岁以下)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口渴喜饮、烦躁少寐、食入即吐、吐物酸臭、大便秽臭、小便黄少、唇舌发红等。用单味连翘煎服,止呕效果奇佳。方法:将连翘6克,放入小锅(或杯)内,加水150毫升共煎煮,水沸后再煎3分钟。取药汁约100毫升,分2-3次服完,每日1剂。一般1剂即可见效,小儿呕吐即止。连翘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功效。连翘止呕见载日本方书《皇汉医学》中,在我国则鲜有报道。小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新生儿腹胀外治方

新生儿腹胀是由于胎热壅结肠胃或乳食停滞.使肠蠕动功能减弱.引起腹胀.严重的还会出现呕吐、烦躁、多啼。方用:玄明粉10克.小茴香2克。上药研末混匀.放置纱布袋内。袋两边缝上绷带.捆于新生儿的脐上一夜.若小儿大便已通.腹胀消退.则不必再用.如腹胀不减.可重复运用。 (狄俊虹)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老年人也要“增高”

所谓中老年人“增高”即是:当您年过40岁以后,如果服用治疗骨质疏松的保健品,您就不会变矮,也就“增高”了。   从前的篮球队员、如今的退休工人张大爷,体检时发现,自己身高竟比年轻时候矮了6厘米。他不禁纳起闷来,这6厘米到哪里去了呢?他去问朋友,朋友说:“人老了,变矮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用不着大惊小怪。”他去问卫生所的医生,医生告诉他说:“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我知道许多老年人都有这种情况发生,也许
病理科 儿科 - 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