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口疮
厌食
佝偻病
遗尿
蛔虫
夜啼
盗汗
腹泻/呕吐
增高
小儿疾病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治疗小儿口疮的偏方2
吴茱萸30g,醋30毫升。 制用法:将吴茱萸研成细粉,用醋调成糊状,涂两足心涌泉穴,每日1次。 疗效:治疗多例,2--3次痊愈。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
秋季小儿腹泻用参苓白术丸
中医认为,小儿秋泻多因脾胃气虚夹湿所致。症见饮食不消、或吐或泻、腹部胀满、形体虚弱。若服用中成药参苓白术丸进行治疗,往往可获得满意效果。常用量为每次2克(每袋6克,即1/3袋),每日3次,多数患儿服用3天即可见效,1周痊愈。用量可酌情增减。郭旭光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小儿久咳癫痫饮食
孩子一到冬季,就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经治疗后炎症消除了,但咳嗽却总不消失,这让家长很头痛。此时,家长应看看孩子的饮食情况,注意以下禁忌:一忌寒凉食物咳嗽时不宜吃冷饮或冷冻饮料。因过多进食寒凉食物,会伤及脾胃,造成脾的功能下降,聚湿生痰,加重咳嗽。二忌肥甘厚味食物多吃肥甘厚味可产生内热,加重咳嗽,且痰多黏稠,不易咳出。油炸食物也不要多吃。三忌鱼、虾、蟹咳嗽需忌“发物”,不宜吃鱼、虾、蟹,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朱锦善治疗积滞经验
朱锦善教授,著名中医儿科学家、主任医师、教授,早年师从我国中医儿科学泰斗王伯岳先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通晓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和儿科各家学说,对小儿脾胃有独到见解,擅长治疗小儿肺、脾、肾相关疾病及疑难杂症。积滞是由于喂养不当、食停中脘、积而不化、气滞不行形成的一种脾胃疾病,临床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腐酸馊、大便不调为临床特征[1]。若积滞日久不愈,可进一步导致脾虚内热、
病理科
儿科 - 厌食
分辨生理性出汗和病理性出汗
门诊上,妈妈说:“医生,我家孩子怎么每天晚上都出好多汗啊?”爸爸说:“天这么热,还让孩子盖那么多,不出汗才怪呢!”出汗仅仅是因为盖得多或穿得厚吗?夏季天气炎热,临床上遇到的出汗问题也明显增多,很多家长对如何分辨生理性出汗和病理性出汗缺乏经验,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件事。生理性汗出《素问·经脉别论》:“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复方连术汤
组成:川连3克,苍术30克,胡黄莲10克,人中黄10克,生甘草10克。 功效:清热化湿,泻火解毒,健脾护中。 主治:复发性口疮。 用法:水煎服。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
五苓散治疗小儿秋泄
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 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简称秋泄),常用此方。秋泄系小儿秋冬季最常见之腹泻,为感染轮状病毒所致,常见于6~24个月之婴幼儿,临床表现为“三多”(即大便量多、水分多、次数多)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老中医治疗儿童抽动症经验
陈昭定,全国第三批老中医经验继承学习班导师,北京京海中医医院顾问、首席专家,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中医特聘专家,北京金童阳光抽动症研究所顾问。陈老治疗儿童抽动症经验丰富,现介绍如下。儿童抽动症又称抽动一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常见于3~15岁儿童,男多于女,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眨眼,面部肌肉抽动,缩鼻子,摇头,耸肩,秽语,喉内发声以及腹部及肢体不自主抽动等等。一、分型治疗根据患儿临床表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疳积有五疳之说 选方药 临证加减
古人对小儿疳积有五疳之说,意在说明疳积可以影响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从而出现与五脏功能失调相关的病理症状。国医大师李玉奇行医数十载,治疗小儿疳积症临证经验丰富,认为本病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为小儿脏腑娇嫩,脾胃易受损虚弱,标实为食积不化,蕴湿生热,气机阻滞,故提出治疗不单以健脾和胃为法,更注重清热凉血。现将临证运用介绍如下。望形体 观舌脉 寻病机李玉奇认为:小儿厌食症是儿科中一种常见疾病。中医称之为“
病理科
儿科 - 厌食
黄汗治则方药
芒果甘酸性温,中医谓之“发物”,多食易引起皮肤瘙痒,皮疹及胃肠不适等湿热症状,但出现黄汗较为少见。本文报告1例,介绍如下。陈某,女,10岁,于1997年5月20日初诊。患者近1个月来大量嗜食芒果,出现汗出色黄来诊。症见汗出色黄染衣,伴手掌及前额皮肤黄染,巩膜无黄染,口干,口苦,纳呆,欲呕,脘腹胀满,小便黄赤短小,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均在正常范围。辨证:脏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清胃泻火汤
组成:连翘,黄连,当归,生地,丹皮,生石膏,升麻,大黄,甘草。 功效:清胃泻火,凉血通便。 主治:实火口疮。 用法:水煎服。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
小儿伤食泻“高氏揉捏法”
乔某,女,1岁,2011年8月15日初诊。患儿腹泻5天,一日4~5次,大便酸臭如败卵。夹有奶瓣,含少量黏液,神疲,伴呕吐,食欲不振,哺乳后即泻。笔者采用“高氏揉捏法”治疗一次泻止,巩固3次而愈。具体操作如下: 揉腹:患儿仰卧。医者中指放于神阙,天枢穴,食指放于中脘穴,力度以皮肤凹陷3~5毫米为宜,顺时针方向揉腹5~6分钟。 揉足三里:患儿仰卧,下肢微屈。医者以两拇指指腹放于患儿两侧足三里穴,力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1..
«
1
2
3
4
»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