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方四

风眼果7—10个(去壳)猪瘦肉100克。将二者加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凤眼果及猪瘦肉。本方对小儿疳积,蛔虫病有效。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小儿腹痛偏验方

腹痛为小儿常见的临床证候,以腹部胃脘下,脐的两旁及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疼痛者,均统称腹痛。腹痛涉及的疾病范围很广,许多内、外科疾病均可出现腹痛症状。本节主要是指无外科急腹症指征的小儿腹痛,这类腹痛以感受外邪,乳食积滞,脏气虚冷,气滞血瘀为发痛因素。  验方组成:柑子皮1个 枫树叶1撮 油菜子1杓 四季葱头2个 香附子1杓。  功能主治:小儿腹痛。  用法用量:共捣烂调盐水炒热敷肚脐。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小儿蛔虫各种治疗方法

小儿蛔虫 小儿蛔虫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食欲不振,或喜食异物,面黄形瘦,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触之腹部柔软,或可扪及虫团聚散,并可见吐蛔或便蛔,且大便干稀不调。有些患儿出现淡色白斑、巩膜出现兰色斑点,下唇或出现颗粒样大小白点,舌苔薄腻或花剥,舌尖红尖。 本病发生原因是因小儿吞食了蛔虫卵所致,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手或食入不洁的饮食而致。若平素小儿脾胃虚弱,饮食不节,素蕴湿热者更易发生本病。临床上常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蛔虫方一

使君子30克,猪瘦肉Z0克,面粉30克。把使君子肉捣碎,猪肉洗净剁碎,同与面粉混合均匀,做饼10个,蒸熟。每服1个,且日2次。本方适用于小儿身体虚热而有蛔虫者。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蛔虫方二

使君子适量。将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龄每岁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过20粒),分3次嚼服,连服3日为1疗程。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及蛲虫病。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蛔虫方三

楝根白皮、槟榔各20克,白糖适量。将楝根白皮去净皮,与槟榔片同水煎取汁,浓缩,加白糖制成60毫升糖浆。睡前空腹饮,连用2日。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钩虫。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小儿磨牙饮苹果汁

小儿夜间磨牙除了与肠道寄生 虫、牙齿生长发育不良、精神因素有 关外,还可能与消化道疾病、营养不 良有关。不少孩子有挑食的习惯,营 养不均衡,导致钙、磷、各种维生素 和微量元素缺乏,引起面部咀嚼肌 晚间不自主收缩,牙齿便来回磨动。 喝苹果蜂蜜汁可很好地消除夜间磨 牙的现象。具体方法:新鲜苹果0.5公斤, 切碎,捣烂绞汁,放人锅中,慢火熬 煮成稠状,再加入蜂蜜30毫升混匀 即可,放人冰箱冷藏备用。使用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中医驱虫小妙法

小宝宝喜欢乱抓东西,看到什 么新事物都喜欢用手拿过来玩,甚 至会放进嘴巴里,这样就容易出现 感染或者导致肠道出现寄生虫。小 儿寄生虫病主要有蛔虫、蛲虫、钩 ,虫、囊虫等,它们会导致小儿腹部不 适、影响其肠胃功能。因此,家长在 生活中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卫生,防 止感染寄生虫。一旦发现孩子肠道 有寄生虫时,要及时驱虫。其实,帮 助孩子祛除体内寄生虫有很多小方 法,家长不妨一试。方一将使君子炒熟,然后去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主治小儿肠虫证 张士卿验方详解

张士卿,男,1945年生,医学硕士,教授,主任中医师,首批甘肃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曾任甘肃中医学院院长,现为甘肃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帖,《中医儿科杂志》主编,出版《王伯岳儿科临床经验集》《于己百临床经验集》等论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组成:乌梅10克,花椒3克,细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治小儿蛔虫病 肠炎肠梗阻方

治小儿蛔虫病方处方:花椒5克,大米30克。将花椒研成粉,取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花椒粉,再煮一二沸即可服用。每日1剂,分3次服,至打出蛔虫时止。主治:小儿蛔虫病。 王瑾婷小儿急性肠梗阻方焦麦芽10克.焦 山楂6克,陈皮3克。 厚朴3克,藿香2克. 茯苓3克.炒白术3 克.炙甘草6克.生姜 2片。水煎,少量频服, 1剂。 (吴明)治慢性肠炎方处方:车前子适量。将车前子打粉,每次5克,加红糖适量,温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吃南瓜把留子备用 驱虫妙招

春天喜欢种几颗南瓜,吃南瓜时把南瓜子留下、清水洗净、控水晒干、留子备用。为何对南瓜子喜爱,缘于一段故事。  三十多年前,我在鲁北一农村务农,后来负责村里的合作医疗工作。那时家家户户大多存有“连茅圈”(猪圈与厕所一体),健康意识不强,肠道寄生虫病时有发生。我有幸参加公社组织普及防治绦虫病知识,对绦虫病有了初步了解。原来绦虫寄生人体内,虫卵随粪便排出,猪吃人的粪便绦虫也寄生猪体内,人畜共患,循环传染。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乌梅 治疗蛔厥 手足冷而吐蛔等症

乌梅味酸,蛔虫遇酸则伏,故有安蛔之效,可治疗蛔厥、手足冷而吐蛔等症,笔者常用《伤寒全生集》中的理中安蛔汤方,做成蜜丸服之,常收捷效。  方用:人参、白术、炮姜、茯苓、川椒、乌梅各30克,手足冷,加附子;有呕,加陈皮。半夏;吐蛔未止,加黄连、苦楝根皮、细辛。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方中用理中汤温里和中,以川椒、乌梅伏蛔杀虫。《成方便读》中说:“夫腹痛一证,固有寒热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