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蛔虫病方五则

方一金线吊白米50克(鲜品),茵陈、乌梅各30克(鲜品),水煎服,每日3次。方二茵陈、乌梅各50克(鲜),川楝子、十大功劳各15克,白芍、花椒各5克,细辛、甘草各3克,水煎服,每日3次。方三苦楝皮50克(鲜),花椒、木香、乌梅各10克,延胡索、槟榔、枳实各5克,水煎服,每日3次。方四金线吊白米(全草)100克,甘草2克。煎水当茶饮。方五土荆芥200克(鲜品),晒干研细末,延胡索3克研细末,二味混合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驱绦虫蛔虫

驱绦虫槟榔12克,南瓜子12克。空腹时先将南瓜子仁捣碎服下,槟榔水煎适量备用,2小时后服下。  驱蛔虫苦楝皮6克,水煎,空腹服,连服2天。5岁以下用量减半。  驱绦虫、蛔虫雷丸、槟榔等分为末,空腹时服每次服3~9克。(王民栋)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驱虫可多吃葵花子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师何邦广称,想要排掉肚子中的蛔虫、蛲虫,可多食用葵花籽、南瓜子或槟榔。南瓜子,又名白瓜子,中医认为,南瓜子具有驱虫的功效,可驱绦虫、蛔虫、蛲虫等寄生虫,一般人均可食用。特别是小儿,南瓜子口感脆香,相比于药物更容易接受,一天吃20~30克即可,两三天就可以达到驱虫效果。葵花籽也有如此效果。槟榔味道较为奇特,一般人可能不易接受,可以煎煮成浓汁,一般服用30~60克的槟榔汁水,嚼吃槟榔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宝宝驱虫 看虫下药

各种体内寄生虫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敌人”,宝宝一旦遭遇它们的入侵,就会变得精神不好、烦躁不安、爱发脾气、体重下降。年轻的家长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赶快去医院或药店开点驱虫药回来喂给宝宝吃,一些家长恨不得让宝宝多吃几片药把肚子里虫子彻底杀死。其实,给宝宝吃驱虫药前有很多事情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否则虫子没消灭,宝宝反倒真的会得病。2岁前的幼儿最好别吃大多数驱虫药需经肝脏分解代谢,而2岁以下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治胆道蛔虫方

1、米醋100克,花椒9克。将花椒研成细末,米醋加水100毫升,共放锅中煮开,1次温服。每日服2-3次,连服2-3天。2、车前草15克,薏米30克,米醋100克,白糖适量。车前草煎汤去渣,入薏米煮成粥,后兑入米醋、白糖,调味服下。3、黄瓜藤100克,花椒6-9克,米醋100克,鸡苦胆1个。将黄瓜藤、花椒水煎取液,去药渣,再与米醋煎开后冲鸡胆汁,1次温服,每日2次,连服2-3天。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熟花生油治蛔虫性肠梗阻

正常情况下,寄生在肠道内的蛔虫是分散、与肠管纵轴平行的,一般不引起梗阻。但在蛔虫大量繁殖或在人体发生某些生理改变,如体温升高、腹泻、肠功能紊乱以及各种刺激引起肠蠕动增强或服驱虫药剂量不足时,可诱发蛔虫骚动、聚集、扭结成团,引起肠腔堵塞。蛔虫性肠梗阻早期多为部分性,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有时吐出或便出蛔虫等症状。腹痛多呈绞痛性质。查体时,腹肌紧张不明显,多数病人可在脐周或右下腹摸到条索状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宝宝蛲虫病 中医疗法大全

蛲虫病是由蠕形住肠线虫寄生于人体回肠、盲肠和结肠等处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多见于小儿,以肛周瘙痒、烦躁不安为主要表现。潜伏期2~6周。局部表现肛周与会阴部奇痒,以夜间为甚,常影响睡眠;腹部隐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肛门胀坠感;儿童可有烦躁不安、失眠、夜惊、惊厥或癔病发作。可出现蛲虫性阑尾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膀胱炎、皮肤损害、前列腺炎、结肠炎等异位损害表现。患儿入睡1~3小时后在肛门皱襞、会阴等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预防蛔虫病的方法

蛔虫病是小儿的多发病。是由于吃进蛔虫卵而得。它的 特征是:肚子痛一时发作,——时停止,多数在早晨或空肚时 发作。喜吃香甜干燥的东西。流口水,睡中磨牙。严重的会 突然肚子绞痛,肚子里拱起一条,但用于揉按就散。呕吐食 物或蛔虫。痛得厉害的时候,会全身出冷汗,手足发凉。此 外,得了蛔虫病的人,往往眼白上有针头大小蓝色斑点,脸 上有圆的白斑。本病除了临时发生危重症状外,一般以驱蛔 为主。驱蛔后再用泻下药。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姜片虫病 简便治方

姜片虫病,是姜片虫寄生在人的肠子里引起的一种疾病。生吃染有姜片虫幼虫的荸荠,菱角、茭白、藕等水生植物就容易得这种病。一般得病轻的没有什么感觉,重的就有肚子胀,肚子痛,肚子里面作响,大便有时泄泻,有时秘结,尤以大便时解出颜色象生肉、形状象姜片的虫体为特征。病人一般面色苍白,身体消瘦,浮肿。治疗宜以驱虫为主,佐以调理脾胃。处方(1)槟榔30一60克 乌梅10克 甘草3克 水煎服。早晨空腹1次服下。小儿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绦虫病怎么治 中药处方

绦虫病,又叫做“寸白虫”病。多因为吃了染有绦虫幼叭的生牛肉,生猪肉或生羊肉而引起的。它的症状是从大便中排出约1寸长、一片一片的白色虫体为特征。它排出肛门时,在肛门周围能作短时间的活动,使病人感到瘙痒,不舒服。病轻的一般没有什么症状,病重的就会感到腹部隐隐作 痛,大便时干时稀,有时恶心,有时呕吐,饭后腹中胀闷, 消化不良,头昏,头痛,注意力不集中, 日子久了就会出现 身体消瘦,面色萎黄,脚手无力等症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小儿蛲虫病 中医内外治法

蛲虫病,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于不注意卫生, 通过染有蛲虫卵的手指或食物进入口中而引起。它的症状以 肛门奇痒为特征。尤以晚间痒得更厉害,在肛门可以发现很 细很细的小白虫。幼儿得了此病,常在夜间啼哭,白天又喜 笑如常。有的在睡后惊叫不安,有的搔痒时搔破肛门引起溃 烂。在女孩可因蛲虫爬入前阴而引起前阴奇痒。若爬入尿道, 常易引起夜间遗尿。治疗以杀虫为主,分内治、外治两法。 内治法处方(1)榧子用砂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钩虫病中医偏方

钩虫病,也有叫做“桑叶黄”,“懒黄病”或“黄胖病” 的。多由于钩虫的幼虫由皮肤钻入人体所致。当人们赤脚在 菜园、桑园或果园等粪地上工作时,如被钩虫幼虫侵入,当 天晚上足部皮肤即发奇痒,接着出现红斑。搔痒时,红斑逐 渐突起,形成小水泡,甚至破溃化脓,随即出现喉痒,咳嗽, 吐痰或痰中带有血丝。经过五至六星期后,就会出现上腹部 不适,或感疼痛。大便一时秘结,一时泄泻,有时夹有血丝 或不消化食物。面色苍白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