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口疮
厌食
佝偻病
遗尿
蛔虫
夜啼
盗汗
腹泻/呕吐
增高
小儿疾病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驱虫止泻方
【功能主治】 功能驱虫,健脾止泻。主治钩虫病腹泻。 【处方组成】 党参15克、白术20克、山药30克、苡仁30克、槟榔30克、贯众30克、清炙甘草5克、砂仁(后下)3克、榧子肉100克、红枣20克,水煎,分早中晚3次服。 【辨证加减】 脾阳不足加炮姜4.5克、肉桂3克;脾阴耗伤去党参、白术,加沙参12克、石斛10克、芡实15克、莲子肉15克;肾阳不振加附子6克、四神丸9克(包煎);气虚脱肛加升麻6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囊虫散
【功能主治】 功能杀虫,软坚散结。主治囊虫病。 【处方组成】 姜半夏30克、陈皮30克、茯苓40克、白芥子40克、苡仁50克、雷丸30克,上药共研为细末,过100目细筛,备用。口服1日2次,每次15克。亦可制成水丸或蜜丸,口服每次15克,1日2次。30天为1疗程。可续服1-6疗程。 【辨证加减】 若心烦加丹皮15克、龙骨20克、茯神20克、枣仁15克;结节消失缓慢加海藻30克、大贝母30克、红花1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小孩驱蛔虫 婴幼儿腹泻腹胀偏方
治疗小孩驱蛔虫偏方生南瓜籽20粒,去壳饭前空服,一次吃下,第二天虫子即可随大便排出。治疗婴幼儿腹泻腹胀偏方大蒜一头,连皮烧焦,再与半碗水烧开,加适量白糖服汤,一日一次,一般两三天即可消食止泻。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小儿疳积验方的由来与验证
一、方剂的来源、组成、剂量与服法: 回忆年幼时,笔者常患蛔虫病,长期反复的脐周绞痛,真是令人难忘。那些年,笔者是年年服驱蛔药,年年都驱出蛔虫,少则数条,多则数十条。看到这些长短大小不一的蛔虫,心里总是有些恐怖。之后,蛔虫没有了,但人消瘦了,加上食少无味,大便稀溏,日2-3次,成天有气无力的,所以母亲又带我去看了不少医生,他们都说我患了小儿疳积病,但服药却不见效果。听说城里的医生好,也去看了很多次,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南瓜子可以驱蛔虫
小儿是长蛔虫最大的人群,每年都给孩子吃一两次蛔虫药是做父母必备的工作。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南城分院针灸科梁中德医师说,平时父母给孩子吃点南瓜子,也可以起到驱蛔虫的作用。其中南瓜子氨酸为有效驱虫成分。平时给孩子生南瓜子适量(二三十颗左右),带壳嚼食,可驱蛔虫,或以炒熟南瓜子研细,调入蜂蜜服食,可驱绦虫。不过医生提醒,对于幼儿(三岁以下),不建议吃,以免在吞咽过程中南瓜子卡住喉咙出现意外危险。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小儿蛲虫病冰片巧治疗
记得儿子2岁的几天晚上,在熟睡中他时不时川厂在肛门前抓挠,我带他去了医院儿科,诊断为蛲虫病。医生开了几片西药,吃后不见好转。这时恰逢一位懂中医的朋友来到我家,听说儿子病情后,说他知道一个专治此病的中药验方,可以给孩子试试。用冰片1克,麻油3毫升,混匀调成糊状,于每晚睡觉前,先用消毒过的棉球塞入肛门内涂抹后取出,再换棉球蘸上调配好的药糊外涂肛门四周。用此法治疗几天后,儿子竟能安然入睡了。我的体会是此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安蛔定痛 治疗蛔厥证
蛔厥证是由于蛔虫窜入胆道、胆囊,致使气机不利,疏泄失常,脘腹剧痛的病症。临床常表现为剑突下或右上腹突发阵发性剧烈绞痛、恶心、呕吐、肢冷汗出、辗转不安,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并可伴有吐蛔、黄疸等症状。 治宜清上温下、安蛔定痛,可采用以下方法治疗: 中药内服 1.乌梅丸:乌梅300枚,附子(炮去皮)6两,细辛6两,干姜10两,黄连16两,当归4两,蜀椒(炒香)4两,桂枝6两,人参6两,黄柏6两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乌梅丸治蛔厥
回想16年之前,农村老百姓生活条件简陋和贫穷,没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患小儿蛔虫病很普遍。笔者曾用乌梅丸治疗一例蛔厥证,难以忘怀,坚定了笔者学好中医的信心和决心。现叙述如下: 蒋某,男,9岁。1986年8月26日初诊。其母代诉:一月前大便时发现蛔虫两条,当日上午开始肚子痛,有短暂停顿,痛时烦躁不安。西医诊为腹痛待查,蛔虫病。用5%葡萄糖、庆大霉素4万u、盐酸消旋山莨菪碱针3毫克静脉滴注,疼痛未减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肠道蛔虫 秋季驱蛔正当时
肠道寄生虫以蛔虫最为常见。用药驱蛔虫虽说一年四季都可进行,但是最佳季节是在秋天。 夏季,大人和儿童进食大量的生鲜蔬菜和瓜果,这些食品难免带有蛔虫卵,感染蛔虫的机会较多。到了秋季,幼虫长为成虫,都集中在小肠内,此时服用驱虫药,正好药到虫驱。 常用的驱蛔虫药有驱蛔灵(枸橼酸哌嗪)、盐酸左旋咪唑、盐酸四咪唑(驱虫净)、阿苯哒唑(肠虫清、丙硫咪唑、抗早敏)、甲苯哒唑(甲苯咪唑,安乐土)等。目前小儿服用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中医治疗蛔虫病
蛔虫病是小儿的多发病。是由于吃进蛔虫卵而得。它的 特征是:肚子痛一时发作,——时停止,多数在早晨或空肚时 发作。喜吃香甜干燥的东西。流口水,睡中磨牙。严重的会 突然肚子绞痛,肚子里拱起一条,但用于揉按就散。呕吐食 物或蛔虫。痛得厉害的时候,会全身出冷汗,手足发凉。此 外,得了蛔虫病的人,往往眼白上有针头大小蓝色斑点,脸 上有圆的白斑。本病除了临时发生危重症状外,一般以驱蛔 为主。驱蛔后再用泻下药。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钩虫病中医偏方
钩虫病,也有叫做“桑叶黄”,“懒黄病”或“黄胖病” 的。多由于钩虫的幼虫由皮肤钻入人体所致。当人们赤脚在 菜园、桑园或果园等粪地上工作时,如被钩虫幼虫侵入,当 天晚上足部皮肤即发奇痒,接着出现红斑。搔痒时,红斑逐 渐突起,形成小水泡,甚至破溃化脓,随即出现喉痒,咳嗽, 吐痰或痰中带有血丝。经过五至六星期后,就会出现上腹部 不适,或感疼痛。大便一时秘结,一时泄泻,有时夹有血丝 或不消化食物。面色苍白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小儿蛲虫病 中医内外治法
蛲虫病,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于不注意卫生, 通过染有蛲虫卵的手指或食物进入口中而引起。它的症状以 肛门奇痒为特征。尤以晚间痒得更厉害,在肛门可以发现很 细很细的小白虫。幼儿得了此病,常在夜间啼哭,白天又喜 笑如常。有的在睡后惊叫不安,有的搔痒时搔破肛门引起溃 烂。在女孩可因蛲虫爬入前阴而引起前阴奇痒。若爬入尿道, 常易引起夜间遗尿。治疗以杀虫为主,分内治、外治两法。 内治法处方(1)榧子用砂
病理科
儿科 - 蛔虫
1..
«
2
3
4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