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自汗症方

处方:桑叶30克,以米汤1000毫升,武火煮15分钟,分3次服,5天为1个疗程。功效:温中健脾,益气生津,固表止汗,治自汗症,汗出浸衣,舌淡,脉细无力等。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治疗盗汗之圣药:当归六黄汤

当归六黄汤出自《兰室秘藏》,并称其为"盗汗之圣药"。《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认为该方“用当归以养液,二地以滋阴,令阴液得其养也。用黄芩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令三火得其平也。又于诸寒药中加黄芪,庸者不知,以为赘品,且谓阳盛者不宜,抑知其妙义正在于斯耶!盖阳争于阴,汗出营虚,则卫亦随之而虚。故倍加黄芪者,一以完已虚之表,一以固未定之阴。”吴昆认为杂证之盗汗“与伤寒盗汗不同。伤寒盗汗是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治盗汗妙方当归六黄汤

当归六黄汤出自《兰室秘藏》,并称其为“盗汗之圣药”。《医宗金鉴》认为该方用当归以养液,二地以滋阴,令阴液得其养也。用黄芩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令三火得其平也。又于诸寒药中加黄芪,庸者不知,以为赘品,且谓阳盛者不宜,抑知其妙义正在于斯耶!盖阳争于阴,汗出营虚,则卫亦随之而虚。故倍加黄芪者,一以完已虚之表,一以固未定之阴。“吴昆认为杂证之盗汗”与伤寒盗汗不同。伤寒盗汗是半表半里之邪未尽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治小儿盗汗方

处方与用法:生地12克,川芎、当归各5克,白芍10克,酸枣仁、石斛各8克,煅龙骨12克,胡黄连3克,浮小麦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补血养阴,清热止汗,健脾敛汗,治小儿盗汗,汗出如洗,神疲,纳差,口干,唇舌不华,少津,脉细数等。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治疗小儿盗汗方

方药:泥鳅鱼150-200克,用热水洗去鱼身粘液,割腹去内脏,用适量油煎至黄焦色,加水一碗半,煮汤至大半碗,加盐调味即可。用法:年龄小者可分次服,每天1次,连服3天,其中鱼肉也可同时食用。功能:补虚,止汗。主治:小儿盗汗。疗效:治疗4l例,显效37例,有效2例,无效2例。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治疗小儿盗汗单方

方法:取黑木耳、红枣各15克,冰糖适量,水煎取汁大半碗,每日1剂,分2—3次服用。3天为1疗程。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桂枝龙牡汤治小儿多汗

一般来说,小孩比大人爱出汗。如果排除佝偻病、结核病等器质性多汗,孩子仅在刚入睡时、游戏后出汗多,多属正常的生理性多汗。但如果白天或夜晚入睡后,孩子始终多汗,甚至汗湿头发、衣被,中医认为多是营卫失和之象。  对此,中医有个经典验方,即桂枝龙牡汤。具体方法是:取桂枝3克,白芍9克,龙骨、牡蛎各15克。将上药与大枣2枚、生姜2片共煎,取汁100毫升,于早中晚3次分服,一般5~10剂可见效。此方尤适宜3~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仙鹤草巧治盗汗

仙鹤草性味苦涩平,人肺、肝、脾经。临床主要用于止血、强壮、杀虫、止痢等,亦常用于煎汤熏洗治疗跌打损伤。民间验方将仙鹤草用于治疗盗汗,颇有良效。治疗方法:仙鹤草50克(鲜者倍量),大枣30克,水煎2次取汁,早晚分服,每日1剂。典型病例:张某,男性,36岁。患者于 3个月前无任何诱因出现夜间盗汗,先后经多处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曾口服多种中西药治疗,无明显好转。近半月来盗汗渐重,并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家庭调理孩子气虚汗多

中医学认为,小儿体属“纯阳”,阳气偏于旺盛,所以比成人更容易出汗。特别是婴幼儿,即使在凉爽季节,睡眠中也常微微出汗,头部就更明显了。这是由于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的缘故,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必担心和治疗。  如果孩子在安静状态或睡眠中经常出汗很多,甚至大汗淋漓。这就属于病态了。这是因为孩子气虚、阴虚引起的。现推荐以下家庭调理中药方:    症状一  既有气虚的症状,又有阴虚的表现,如面黄肌瘦、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伤湿膏贴神阙穴治盗汗

盗汗是多种疾病在发病过程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败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佝偻病、植物神经紊乱、更年期综合症等。可用伤湿止痛膏贴肚脐以缓解盗汗症状。伤湿止痛膏原为治疗风湿及跌打损伤所制,因其具有较浓的芳香气味,通过贴脐刺激后,经络疏通,气血流畅,脏腑安和,阴平阳秘,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善各组织器官的活动,促使机体逐渐恢复正常,同时改善盗汗症状。方法是,先用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更年期盗汗桑叶煮水治

我妻子今年。50岁,患更年期综合征已经半年了。半年来,她经常烦躁不安,而且每天夜里都出现咨汗。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认为她应采用心理疏导疗法,并口服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我俩认为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多,因此没有采纳这种疗法。后来,一位学小医的朋友告诉我,服川桑叫水治疗此病效果很好、,我妻子连续3天服用桑叶煮的水,盗汗症状便消失了。方法是:取桑叶100克,用清水洗净后人锅加1碗清水煎煮至剩余半碗的药液时,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小儿盗汗 用"止汗贴”

盗汗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睡时汗液出,醒后即收为主症。笔者采用“止汗贴”外敷神阙及膻中穴治疗不同证型的盗汗10余年,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治疗方法将五倍子、龙骨、郁金按2:1:1碾粉备用。睡前将患儿神阙穴及膻中穴擦净,再将药粉与陈醋调成泥团如蚕豆大小敷于神阙穴及膻中穴,然后用4厘米X4厘米胶布一块贴在放好药团的神阙穴及膻中穴上,胶布中点对准脐中及双乳中穴,每次敷6—12小时,一日一次,5 次为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