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多汗症”

如果说在炎炎夏日,身体出汗是再寻常不过的了。但有的人,无论夏季还是冬季,吃顿饭、做点事或稍一紧张便汗如雨下,这可能就是某些疾病在作怪了。  在医学上,多汗症可分为全身多汗和局部多汗。    全身多汗症  低血糖症:可导致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震颤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除怕热多汗外,还表现有食欲增大,吃得多,反而消瘦,大便次数增多,心慌,精神紧张等症状。  糖尿病:由于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桂枝汤治汗证效果佳

桂枝汤为汉代医学家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剂,其治疗作用广泛,加减衍化的方剂很多,故有“群方之冠”的称谓。  本方现代用法为:桂枝、芍药、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个,水煎温服,每日1剂,一般3~5天可愈。此方是治自汗和多汗的有效方剂,能使营卫调和、阴阳调节。  需要注意的是,感冒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黏腻、酒肉等食物。晓华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瘪麦子”治盗汗歪打正着

《太平圣惠方》是宋代御医王怀隐等人编写的一部大型方药著作。在著作中,有一则王怀隐偶得浮小麦治病的故事。  一天,王怀隐到后院查看晾晒的中药材,发现新购进一堆小麦,便问伙计:“这些又瘦又空的蛀小麦,何人送来?”伙计回答:“是城南张大户送来的。”正在此时,忽然来了一位急症病人,那病人的丈夫对王怀隐恳求说:“王先生,我娘子近来不知何故,整日心神不宁,常常发怒,有时哭笑无常,甚至还伤人毁物,今请先生施恩,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轻度盗汗可服玉屏风

药师经验  南宁康全大药房药师徐星新  最近,有位南宁市民前来咨询,他说虽然每天晚上都开着空调睡觉,空调温度也就25摄氏度,但是入睡后就会不停地冒汗,常常大汗淋漓,衣服全湿。我告诉他这是“盗汗”的表现,可能是气血不足引起的脾虚或者气虚。我推荐他用了“玉屏风颗粒”,服用了一两盒后,他还过来跟我介绍经验说,他的“盗汗”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睡眠质量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小儿盗汗吃什么药 木耳红枣汤

许多小儿经常在夜间睡着后出汗,醒来则汗止,这就是所谓的盗汗。笔者介绍一款木耳红枣汤治之,简便易行,无副作用,不妨一试。  取黑木耳、红枣各15克,冰糖适量,水煎取汁大半碗。每日一剂,分2~3次服用,一般患儿连服1~6天即可见效。(郭旭光)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浮小麦治疗多种盗汗

浮小麦为禾本科植物小麦干瘪的果实水淘浮起者。其味甘、咸,性凉,具有益气养心,除热止汗之功效。临床用以治疗多种盗汗,均有较好的疗效。  产后盗汗:浮小麦15~30克,黄芪10~15克,红枣10枚,煅牡蛎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体虚盗汗:浮小麦20克,红枣、乌梅肉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热病后盗汗:浮小麦、玉米芯各30克,煎汤代茶饮。汗多者服用3剂即可。  肺结核盗汗:浮小麦、百部各15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夜间盗汗的原因 中药治方

夜间盗汗的原因:盗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悬殊很大。  陈某,女,47岁。2009年6月12日初诊。每日午夜12点过后则大汗如洗,衣被尽湿。待天明则汗出减缓,夜夜如此,伴头晕乏力,心慌短气失眠。诸医皆云:神经衰弱。每日服药盈握,病情难以控制。中医诊为阳虚,予桂附、真武之类,或益气参脉之品,皆无效。观其体弱消瘦,舌淡,苔灰白,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浮小麦治盗汗

中医认为,浮小麦味甘、咸,性凉,具有益气养心、除热止汗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多种盗汗。  产后盗汗:取浮小麦15~30克,黄芪10~15克,红枣10枚,煅牡蛎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体虚盗汗:取浮小麦20克,红枣、乌梅肉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热病后盗汗:取浮小麦、玉米心各30克。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汗多者服用3剂即可。  肺结核盗汗:取浮小麦、百部各15克,百合30克。水煎服,每日1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夜里盗汗抓紧治

眼下,已是凉爽宜人的秋季,可仍然有许多人爱出汗。这种出汗很有特点:白天不出汗,晚上睡着后才出汗,并且醒来汗就不出了。这种异常出汗的现象,中医称为“盗汗”,盗汗严重的人,会因大汗淋漓而在睡梦中浸湿床单、破褥,这杆很容易出现脱水。盗汗过多或过久会导致人体内电解质紊乱,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出现气短、乏力,严重时会虚脱,甚至休克。在中医看来,汗属津液的 —种,出汗过多必然伤津耗液。而津血同源,长期盗汗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夜里盗汗的中医验方

眼下,已是凉爽宜人的秋季,可仍然有许多人爱出汗。这种出汗很有特点:白天不出汗,晚上睡着后才出汗,并且醒来汗就不出了。  这种异常出汗的现象,中医称为“盗汗”,盗汗严重的人,会因大汗淋漓而在睡梦中浸湿床单、破褥,还很容易出现脱水。盗汗过多或过久会导致人体内电解质紊乱,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出现气短、乏力,严重时会虚脱,甚至休克。  在中医看来,汗属津液的—种,出汗过多必然伤津耗液。而津血同源,长期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夜里盗汗 中医有方

眼下,已是凉爽宜人的秋季,可仍然有许多人爱出汗。这种出汗很有特点:白天不出汗,晚上睡着后才出汗,并且醒来汗就不出了。  这种异常出汗的现象,中医称为“盗汗”,盗汗严重的人,会因大汗淋漓而在睡梦中浸湿床单、破褥,还很容易出现脱水。盗汗过多或过久会导致人体内电解质紊乱,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出现气短、乏力,严重时会虚脱,甚至休克。以下介绍几个治疗盗汗的中医验方。  地骨皮茶  地骨皮就是枸杞的根皮,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小儿盗汗 试试脐疗

脐疗,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的陈文英主治医师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在脐部敷药对很多疾病有疗效,其中小儿盗汗就是很常用的一种。临床上,一般用五砂散或五味敷剂对小儿盗汗进行脐疗。  五砂散的成分是五倍子和辰砂,用时取药散0.5~1克,用温水调成糊状,于患者临睡前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