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自汗、盗汗的治疗

产后自汗、盗汗产后自汗是指产妇出现涔涔汁出、持续不止者;所谓产后盗汗,是指产妇睡后汗出湿衣,醒来即止者。本病的发生主要是产后气虚,卫阳不固或阴虚内热浮阳不敛,自汗外滥所致,临床治疗产后自汗、盗汗的有效偏方、验方如下。[方一]黄芪15克,羊肉90克,桂圆肉10克,淮山药15克。将羊肉用沸水稍煮片刻,捞出后即用冷水浸泡以除膻味;用砂锅将水煮开,放入羊肉和3味药同煮汤。食时调好味,可饮汤吃肉。本方适用于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汗证(盗汗,大汗不止)14秘方

汗证,是指在安静的状态下,如静坐静卧、睡眠等时,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出汗过多,或大汗淋漓不止为主的一种证候.常用的临床偏方、主方、验要如下: [方一] 桂枝6克,芍药5克,生姜3克,炙甘草2克,大枣3枚。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适用于营卫失和所致的自汗出。 [方二] 黑豆30克,桂圆肉10克,红枣30克。 均洗净后放在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煨1小时左右,1天内分2次吃完。连吃15天为1疗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小儿盗汗

【简介】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方名】小儿盗汗【组成】取盐肤木“五倍子”于明节前后结成的盐肤(注意:不是盐肤籽)1克【制法】加水1000毫升,武火沸之后,文火再煮10分{然后去渣取液,候温,洗全身10~15分钟。洗擦后,不要擦干身子,要让液渗入肌肤。【用法】1次见效,非常灵验。【出处】中医中药秘方网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小儿盗汗治疗方

【主治】用于治疗小儿盗汗【组成】伸筋草、麦杆各适量【制法】上药煎汤备用【用法】取药液趁热外洗患儿【注意】注意防外风侵袭【出处】中医中药秘方网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主治小儿盗汗、睡出虚汗

【简介】医学上将在醒觉状态下出汗,称为“自汗”;将睡眠中出汗,醒后汗自停的现象称之为“盗汗”。【治法】【组成】北芪18克浮 小麦12克【制法】水煎服【用法】每日一剂【组成】炙甘草9克 瘦猪肉60克【制法】蒸服【用法】每日一剂,或二剂【疾病】盗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悬殊很大。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治疗盗汗单方

1.霜桑叶适量,焙干研为细末,每日1次,空腹以开水冲服6克,数日可愈。 2.五倍子3克,焙干研细末,以自己口涎调糊作饼贴肚脐孔上固定,其效果明显。3.乌梅10枚,糯稻根一把,浮小麦15克。每日 1剂,水煎服,数剂即效。4.霜桑叶30克,炒黄捣碎,水煎代茶饮。 5.黑豆、浮小麦30 克,水煎服。 (宣加)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当归六黄汤”止盗汗

“当归六黄汤”是金代著名医家李东垣创制的一帖名方,载于其所著的《兰室秘藏》一书中,称它为“治盗汗之圣药”,主治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方药组成有当归、生地、熟地、黄芩、黄连、黄柏、黄芪。具有滋阴泻火,固表止汗的功效。盗汗即夜间睡着后出汗,醒则汗止,一般由阴虚引起。阴虚有火之人,火热之气扰动;逼迫阴液,使之从毛孔外泄,就形成了盗汗。治疗宜标本兼治,滋阴止汗,当归六黄汤即是代表。此方配伍滋阴与泻火并用,滋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甘蔗叶治疗盗汗

盗汗症指夜间熟睡时汗自出,醒后汗止,多见于小孩,民间常用甘蔗叶治疗盗汗;有清热之效,生津敛汗之功。具体方法:取甘蔗叶 50-100克;洗净后;加水适量,煮沸15分钟,去渣取药液当茶饮,一般服5— 7日可痊愈。患者不妨一试。 (刘序选)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睡觉盗汗食疗用泥鳅

盗汗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病理性多汗,它表现为人睡时汗出,醒后则汗止。中医认为,盗汗多属阴虚,因阴虚引起阳亢,蒸发阴津而为汗。而西医认为营养不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结核等均可引起盗汗。无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盗汗,食泥鳅都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性治疗作用。泥鳅有补中益气、滋阴止渴、清热祛湿的药用功效,所以对盗汗极为有效。而从营养角度来看。泥鳅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良食品。据分析,每百克泥鳅肉中含蛋白质9.6克,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治骨蒸发热 盗汗 表虚自汗

治骨蒸发热处方:南瓜藤 100克,白糖适量。南瓜藤加水煎取浓汁,加白糖温服,日2剂, 15天为1个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功效:滋阴退热。治肺结核;咳嗽胸痛,气短;骨蒸潮热,两颧潮红,皮肤干燥,体形消瘦,舌红,脉细数无力等;在杭结核基础上,加用上方,效果较好。 (康全民)治盗汗黑豆皮10~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数剂可愈。治表虚自汗防风、黄芪各10克,白术20克,水煎温服。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治肾虚型盗汗验方

中医对盗汗很早就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称为“寝汗”。“寝”是指睡觉,有个成语叫“废寝忘食”,是说顾不得睡觉并忘了吃饭。很显然“寝汗”就是在睡觉的时候出汗。到了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形象地用“盗汗”来命名人们在睡梦中出汗这种病证。 组方:大熟地24克,淮山药24克,山萸肉10克,五味子10克,芡实24克,菟丝子24克,沙苑子24克,桑螵蛸10克,金樱子1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老人盗汗用药膳治

夜间睡眠时出汗,醒后汗止者,中医学称之为盗汗。不少老年人由于体质虚弱,易患盗汗症。据笔者临床验证,老年盗汗者服用药膳疗效甚佳。现将三款治盗汗药膳的制作方法介绍如下,供老年患者选用。一、糯稻根泥鳅汤:糯稻根30克,活泥鳅鱼100克。先将泥鳅鱼宰杀洗净,用食油煎至金黄色,再将糯稻根洗净后加清水2碗煮至1碗汤时,捞出糯稻根,然后放入泥鳅鱼共煮并调味,吃泥鳅鱼喝汤。此药膳具有滋补养阴、止汗之功效。主治老年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