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口疮
厌食
佝偻病
遗尿
蛔虫
夜啼
盗汗
腹泻/呕吐
增高
小儿疾病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小儿秋泻服参苓白术丸
中医认为,小儿秋泻,多因脾胃气虚挟湿所致。表现为饮食不消,或吐或泻,腹部胀满,形体虚弱。若服用中成药参苓白术丸治疗,往往可获得满意效果。常用量为每次2克(每袋6克,即1/3袋),每日3次。多数患儿服用3天即可见效,一周痊愈。用量可酌情增减。郭旭光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鸡内金山楂糖治疗小儿腹泻
山楂45克,鸡内金15克,红糖60克。先把红糖放到锅内加热,溶化后即放入洗净去核的山楂、研细的鸡内金均匀搅拌,继续加热至全部互溶后取出,稍冷却切成条状或块状,用时每日取30克,饭前服用。常州许茂林专家点评:山楂性微温,味甘、酸,可以消除食积,口服山楂能增加胃酸分泌,对胃肠功能紊乱有明显的调整作用;鸡内金俗称鸡肫皮,味甘、平,能消食化积,含有胃激素,口服后能促进胃液增加,增强胃运动功能;红糖性味温,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秋季小儿腹泻用参苓白术丸
中医认为,小儿秋泻多因脾胃气虚夹湿所致。症见饮食不消、或吐或泻、腹部胀满、形体虚弱。若服用中成药参苓白术丸进行治疗,往往可获得满意效果。常用量为每次2克(每袋6克,即1/3袋),每日3次,多数患儿服用3天即可见效,1周痊愈。用量可酌情增减。郭旭光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五苓散治疗小儿秋泄
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 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简称秋泄),常用此方。秋泄系小儿秋冬季最常见之腹泻,为感染轮状病毒所致,常见于6~24个月之婴幼儿,临床表现为“三多”(即大便量多、水分多、次数多)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小儿伤食泻“高氏揉捏法”
乔某,女,1岁,2011年8月15日初诊。患儿腹泻5天,一日4~5次,大便酸臭如败卵。夹有奶瓣,含少量黏液,神疲,伴呕吐,食欲不振,哺乳后即泻。笔者采用“高氏揉捏法”治疗一次泻止,巩固3次而愈。具体操作如下: 揉腹:患儿仰卧。医者中指放于神阙,天枢穴,食指放于中脘穴,力度以皮肤凹陷3~5毫米为宜,顺时针方向揉腹5~6分钟。 揉足三里:患儿仰卧,下肢微屈。医者以两拇指指腹放于患儿两侧足三里穴,力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小儿腹泻贴 丁萸散敷脐
小儿腹泻贴 组成和用法 公丁香、吴茱萸、厚朴、枳壳、羌活各等分,入小型粉碎机碾成极细粉末,每用2~3克填入脐中,外用活血止痛膏贴住,勿让药末外漏。每日换药1次,至痊愈为度。 方解 腹泻 泄泻的发生,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故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为主,佐以利湿。方中公丁香温中暖胃,吴茱萸温肾散寒,枳壳宽中理气,厚朴温中除满,尤妙在羌活一味,升太阳经督脉经阳气,兼能祛风胜湿。祛风能胜湿,湿化泻可止。再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小儿腹泻 家庭用的小药方
郴州市宜章县刘益民:我小孩还不到2岁,最近一段时间已经连续2次腹泻,孩子太小,不知道能否用药?请问有没有家庭用的小药方?常德市石门县乡村医生赵阔:腹泻是秋季常见病,尤其是2岁以下小儿易发。治疗秋季腹泻一般都需要1个星期左右,切忌乱用抗生素之类的药物,易导致其他病症。小儿腹泻时,建议首先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可购买口服补液盐,按要求服用,但最好是及时送到专科医院就医,根据病情合理用药。此处给您介绍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小儿腹泻治疗方案9种
小儿腹泻治疗方案1.取胡椒10粒,五味子15克,研细末混匀,用藿香水调成糊状,敷于脐上,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一次,连敷3~5天。小儿腹泻治疗方案2.取吴茱萸30克,苍术30克,丁香6克,小茴香30克。用火焙干研粉,混合均匀。取药粉5克,用热米汤拌匀敷贴脐部,外用纱布固定,每日一次,连用3天。小儿腹泻治疗方案3.吴茱萸6克,肉桂,广木香各5克,丁香、地榆各4克,将上药共研成细粉,混匀,用老陈醋调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刺蒺藜治小儿秋季腹泻
经验方:刺蒺藜,小于2岁用30~40 克,大于2岁用40-60克。用法:加水煎至500毫升,取药液温洗膝以下部位并不断搓揉足底、足背、小腿腓肠肌,每次洗2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疗效:本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0例,退烧、止泻、消除腹胀为2~5天,疗效优于用抗菌素的对照组。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治呕吐验方
生姜止呕方:生姜5片,醋250克,红糖50克,沸水冲泡10分钟,频频饮服。适用于寒邪呕吐者。 胃中素热方:山栀仁(炒黑)10克,陈皮10克,竹茹5克,水煎300毫升,入姜汁15毫升,温服。适用于胃中素热、恶心呕吐。 藿香安胃散:藿香10克,半夏5克,陈皮6克,厚朴10克,苍术10克,甘草5克,姜7片,枣两枚,水煎200毫升,温服。适用于呕吐不止者。 柿蒂芦根饮:柿蒂10克,芦根15克,旋覆花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恶心呕吐小偏方
南方夏季湿热,常使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在这样的天气下,一些脾胃稍弱的女性,经常会几天都不怎么想吃东西,吃下去常犯恶心,想吐。 专家指出,恶心呕吐在中医看来,是由于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和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胃失和调、气逆而上所致。出现这种情况,饮食应选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面食、稀粥、蛋类、汤类等。推荐湿热犯胃恶心呕吐食疗方剂如下: 1、鲜芦根30克,广霍香10克,白糖适量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小儿腹泻怎么办 中医疗法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有改变(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尤其6个月至2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小儿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虽然由于儿童营养情况及医疗条件的改善,由腹泻病引起的死亡率明显地下降,但其发病率仍高。小儿腹泻为儿科重点防治的四大病之一。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小儿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1
2
3
4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