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高 春末夏初这个绝好机会

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对各国的调查,公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报告:儿童生长速度,一年四季各不相同,最快的是在四五月,平均达到7.3毫米;最慢的为10月,只有3.3毫米。盼望自己孩子长高的家长应该利用好春末夏初这个绝好机会。注意平衡营养婴儿应尽可能采用母乳喂养,随着孩子月龄增加,及时添加辅食,注意荤素搭配。在动物食品中,适当增加水产品,如沙丁鱼、鱿鱼、鲫鱼、鲤鱼和含钙、磷丰富的鱼松。植物性食品中除粮食外,要经
病理科 儿科 - 增高

孩子身材矮小 走出增高误区

导致孩子身材矮小的原因很多,现有比较明确的因素包括遗传、生长激素缺乏、宫内发育迟缓、慢性营养不良、性早熟等,其中性早熟因素在门诊所占比例在不断上升。按照正常的发育标准,女孩应从8岁开始发育,男孩应从9岁开始发育。但门诊病人中,女孩6岁时即出现乳房发育;9岁时身高1.3米,而骨龄已达到14岁;还有5岁的女孩来月经;11岁的男孩发育成熟……城市孩子早熟已是普遍现象,由此引出的身高、发育提前定型令人忧虑
病理科 儿科 - 增高

冬季应如何储备能量字实现长高

一年四季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影响各不相同,春天是儿童身高增长速度最快的季节,而秋冬天则以体重增加为主,但是,冬天行之有效的能量蓄积,是儿童身高增长的有力保障。眼下正值冬季,听听医生怎么讲。  据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内分泌门诊毛辰医师介绍,一般情况下,在3、4、5月中,身高增加值等于9~11月3个月身高增长的2~2.5倍。想达到2~2.5倍的增长速度,冬季打好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冬天因气温低,活动少,光
病理科 儿科 - 增高

营养+睡眠+运动=增高“砖瓦”

理想的身高与合理的营养密不可分。特别是蛋白质,它不仅是人体的“建筑材料”,而且是参与人体重要生理活动的酶、激素、血红蛋白、肌纤凝蛋白以及构成人体支架的胶原蛋白的重要物质。 人在青春期,身高会出现快速成长,生长激素能促进骨骼、肌肉、结缔组织和内脏的生长发育,其分泌有其明显的规律性,即白天分泌较少,夜晚睡眠时分泌较多。深睡一小时以后逐渐进入高峰,一般在22时至凌晨1时为分泌的高峰期。如果睡得太晚,对于
病理科 儿科 - 增高

左右身高因素

那么,除了不可逆的地理环境因素外,还有什么在左右我们的身高?  因素一  遗传:决定身高的最重要因素  父母身高基因的遗传,通常是决定子女身高的最重要因素。  广西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陈少科表示,孩子的身高有70%~80%来自遗传。广西民族医院骨科二区副主任方旭则认为,现代人的营养变好,通常孩子的身高会比父母高一些,一般会高5厘米左右。  方旭称,生活中仍有一些个案,如父母长得都较矮,孩子却比父母
病理科 儿科 - 增高

睡眠是生长发育的黄金时间

1、俗话说“人在睡中长”      生长激素在入睡初期的深度睡眠时分泌最多,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达到最高峰。如果睡眠受到干扰,减短睡眠时间的话,生长激素的分泌就会减少,身高的增长也有可能受到影响。所以千万不要让孩子因为玩耍或者学习而熬夜。      2、解除骨骼疲劳      睡觉可使大脑神经、肌肉等得以松弛,有利于关节和骨骼伸展和解除肌体疲劳。在我们小的时候,都做过那种从很高的地方摔下来的梦,那
病理科 儿科 - 增高

孩子长不高 城里性早熟 农村不重视

通过门诊分析,城里不长个的孩子通常是性早熟,别的孩子还没发育他们就开始快长,骨骼发育提前,也意味着骨骺提前闭合,后劲不足,再长高的空间很小。而农村的孩子通常是生长激素缺乏,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有的是家里没钱,一拖再拖。也有一些要求比较高的父母,儿子已经长到1米65,发育、体内激素完全没问题,但还是希望能再高一点。      9岁女孩来了例假      案例:孩子一直比同龄孩子长得高且胖,爸爸妈妈还
病理科 儿科 - 增高

骨龄 诊断鉴别

骨骼年龄,简称骨龄,是由儿童的骨骼钙化程度所决定的。因为骨龄能较精确的反映人从出生到完全成熟的过程中各年龄阶段的发育水平,所以它在各发育年龄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尤其在内分泌疾病、发育障碍、营养障碍、遗传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的分析与诊断方面,骨龄更具重要作用。   判断骨龄主要利用X线摄片。一般以手腕部最为理想。这里集中了大量的长骨、短骨和圆骨,集中反映了全身骨骼生长和成熟状况,而且投照方法简便,对人体
病理科 儿科 - 增高

身高是衡量人的生长发育情况的主要标准

谈到身高,先要从一个人的生长发育谈起。因为身高是衡量人的生长发育情况的主要标准之一,是一个人生长发育情况外在的表现和反映。一个人从受精卵开始,就启动了生长发育过程。人体的生长发育是快慢交替进行的,即快-慢-快-慢的过程。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第一次生长突增高峰在胎儿期,第二次在青春初期。    以身高为例,第一次生长突增期间,身高在孕中期(4~6个月)的3个月内约共增长27.5厘米,占整个胎儿期身高
病理科 儿科 - 增高

身材的生长速度

因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不同,孩子身材的生长速度并不一致。有的孩子是先快后慢,有的孩子是先慢后快,存在个体差异。但只要符合生长规律,增高速度在正常幅度之内,便属于正常的生理情况。   有的家长总是担心孩子的生长速度变慢,是不是真的减慢,是正常范围还是病态,需要正确判断。   父母可以在家中使用正确的测量身高的方法,定期测量孩子的身高,按日期顺序作好笔录,出现以下情况时,可初步断定孩子的生长速度减慢。
病理科 儿科 - 增高

评价孩子的身高发育情况

评价孩子的身高发育,可将孩子身高的实测值与当地标准进行比较。通过客观对比初步了解孩子的身高发育是否正常,属于什么等级,有无生长障碍的表现。    评价孩子的身高发育情况,涉及到多方面因素和较为复杂的统计学处理。常用的评价方法有百分位数法、离差法、指数法几种。所谓百分位数法评价身高的方法,是将某年龄组的男孩或女孩,随机取出100名,按身高的厘米数由小到大排列起来,小的百分位数值低,大的百分位数值高,
病理科 儿科 - 增高

测量身长的比例的意义

人体头部、躯干和下肢三部份的发育速度是不一致的,与身长的比例并不相同。测量儿童和成人身体各部位长度的比例对判断一些矮身材疾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测量身长与头长比例。身长与头长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不同。新生儿的身长是头长的4倍,2周岁时身长是头长的5倍,6周岁约为6倍,成人后约为8倍。年龄越小,头长相对越大,这是正常的生理情况。如果身长与头长的比例失调便是病理现象,可出现在一些染色体异常
病理科 儿科 - 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