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口疮
厌食
佝偻病
遗尿
蛔虫
夜啼
盗汗
腹泻/呕吐
增高
小儿疾病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新生儿腹胀中药外敷治疗
新生儿腹胀是由于胎热壅结肠胃或乳食停滞,肠蠕动减弱引起,严重者还会出现呕吐、烦躁、多啼,用中药外敷治疗疗效较好。方法:玄明粉10克,小茴香2克,二者研末混匀放置纱布袋内,袋两边缝上绷带,捆于新生儿的脐上一夜,一般症状可缓解,若小儿大便已通,腹胀消退,则不必再用,如腹胀不减,可重复使用。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狄俊虹献方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流涎症外敷方
取胆南星1克,吴茱萸3克。此为1次量。以上二味中药放微波炉里烘干,待冷,共研极细粉末贮瓶备用。将药粉加少量面粉用米醋少许调成糊状,于睡前敷于小儿足心处,外用纱布包扎,每次敷12小时,第二天早晨弃去,每晚1次。连用3~4次即愈。快速退热外敷方燕窝泥适量,生山栀(粉)15克,板蓝根(粉)10克,加水调糊状,摊布上,外敷涌泉穴(两足心),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敷1次,一般用24小时热退(感染例外,需加用抗生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儿科疾病中药敷脐疗法
敷脐是中医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肚脐在经络学说中属任脉的神阙穴,为人体元气之海。脐部皮肤又有薄且多皱的特点,最利于药物的吸收,故敷脐疗法具有疗效好、方法简单易行等特点。以下介绍几种常见儿科疾病的敷脐疗法。 新生儿脐炎:取云南白药适量。先用生理盐水或新洁尔灭等溶液将患儿脐部的分泌物清洗干净,然后将云南白药敷在患儿的肚脐部,并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再用绷带将其包扎好。隔日换药一次。 小儿遗尿:取鲜葱白1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惊厥的中医脐疗
小儿惊厥是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导常放电所致,为儿科常见病。一般以l~5岁小儿为多见。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痉挛性或强直性、限局性抽搐。如发作时间过久,可因缺氧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应及时送医就治。中医学称之为“惊风”,由于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有虚有实,有寒有热,因此凡起病急暴,属阳属实者,统称“急惊风”;凡病久中虚,属阴属虚者,统称“慢惊风”。现就急惊风的中医脐疗法介绍如下:1.雄黄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伤食的常用疗法
小儿一旦出现伤食现象,应从调整饮食入手.可暂停进食或少食1~2餐.适当吃些容易消化的粥、蛋花汤、面条等。若症状较重,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治疗.捏脊疗法:让孩子俯卧在床上.操作者沿脊柱两旁两指处.用食指和拇指从尾骶部的长强穴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采用推、捏、提、按的手法,向上至颈部.反复做3次。在推捏过程中.每捏3下.需将皮肤向上方提起:推捏后.再用拇指在腰部两侧的肾俞穴点按几下。此法宜在晨起进行.每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怎样预防宝宝长痱子
预防宝宝长痱子的关键是要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以下几点供妈妈们参考。 ●不要让孩子待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中,也不要在烈日下玩耍。环境温度高的话,孩子免不了会总出汗,这是造成宝宝长痱子的最重要原因。 ●天气闷热时,一天可给宝宝洗1~2次澡。孩子出汗之后,要及时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爽。一旦生了痱子,洗澡时不要用刺激性的碱性肥皂,水温以38℃~42℃为宜。洗澡后立即擦干,适量给宝宝使用爽身粉。 ●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山楂配乌梅调治小儿常见病
山楂性微温,味酸甘,入脾、胃、肝经,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收敛止痢之功能。对肉积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小儿乳食停滞等,均有疗效;乌梅性味酸、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消乳食、敛肺、涩肠、止汗、生津、安蛔作用。此二药配伍用以调治小儿常见积滞、泄泻、虫证等,多有良效。 消食开胃 小儿伤食泻属中医“泄泻”范畴。《内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自倍是损伤脾胃的重要原因。由于小儿饮食不节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治小儿流口水偏方
处方:葛根15克,党参、茯苓、白术、藿香各10克,佩兰、香附、泽泻、砂仁各7克,木香5克,甘草3 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功效:健脾燥湿。主治:脾气虚弱、寒湿内生之流口水,症见爱流口水,胃怕冷,舌苔厚腻,脉滑。 于志翔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口水多栗季枣粥治
我小孙子今年2岁,小家伙简直就 是个“口水兜”,尽管精心保护,但小下巴 还是红红的,真不知如何是好。后来亲戚 中有位长辈告诉我,小孩子流动口水太 多是病态,得治。他给我一个方子——栗 子茯苓枣粥,让我煮来给小孙子吃。连续 喂服1个星期后,他的口水还真是少了 很多。具体方法为:板栗、大枣各10枚,茯 苓15克,大米50克。将茯苓研细,大枣 去核,先将大米煮沸后,下大枣、茯苓、板 栗等,煮至粥熟服食,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宝宝经常打嗝 六招防治
由于刚出生的宝宝神经发育还不太成熟,所以才会经常打嗝,绝大多数不是病,无需过于担心、惊慌及治疗,通常过些时日等宝宝长大后就会自然好转,一般不会造成影响和后遗症。宝宝若无其他疾病而突然打嗝,一般无需作处理,通常打一会儿就可自行停止,除非发作时间较长,连续5~10分钟。如果宝宝因吃奶后腹部胀气,放下平躺时会打嗝。这是因为奶瓶开口小,婴儿在吸奶的时候,因用力吸而吞入太多的空气,造成了胀气现象,因此家长可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用药更应重脾胃
笔者从临床中发现小儿得病,大多由于脾胃虚弱所致,有些小儿,由于脾胃不好,消化吸收能力差,一遇气候变化,往往容易感冒,发热,咳嗽甚至影响消化系统,形成恶性循环,经常生病,对于生长发育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笔者认为,临床上对于儿科疾病更应重视脾胃,现如今一些儿科医生的用药都令人堪忧,一剂少则十六七味,多则二十多味。且不说其方能否治病,仅诸多药物对于脾胃的损伤就是不言而喻的。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指出: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宝宝发热我有妙方
我家宝宝轻微发烧时我一般不会轻 易给他吃退烧药,或是输液,因为退烧药 里大都含有抗生素,因此,特地请学中医 的朋友给了个偏方,很管用。方法为:香 菜去叶子留茎和根3-4根,白萝卜 2-3 片,牛姜1~2片,加冰糖加水煮15分 钟。煮好后在手背上试试不烫后给宝宝 喝。宝宝出汗后就会退热。香菜性温,味辛,最能发汗解表,宣肺透疹,治疗轻微感冒及发热很有效。不过症状严重时还是要即时到医院就诊。 广西南宁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1..
«
2
3
4
5
»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