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病的中医治疗

百合病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嗅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行如和,其脉微微。”由此可见,百合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两方面:其一是阴虚内热引起的心神不安证候;其二是脾胃内伤所引起的饮食失调证候。发病的基本原因多为热性病之后,阴液耗损,或余热未尽;或情志不遂,日久郁结,化火消灼阴液。阴虚内热是其基本病机。  对百合病的治疗,《金匮要略》指出:“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治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治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立方以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等,“皆取阴柔之品,以化阳刚,为泄热救阴之法也”。临床所见,热病之后百合病较少见;情志不遂,化火伤阴所致百合病较多见。笔者临床所见神经官能症、焦虑症、抑郁症等,但凡有百合病所述症状者,恒用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加减,疗效满意。  患者,张某,女,66岁。于2009年5月就诊。自述两年多来心绪烦乱,纳食不香,心悸汗出,胆怯易惊,失眠多梦,腹胀纳差,大便时干时稀。曾按焦虑抑郁综合征给予抗焦虑、抗抑郁药及中药、针灸等治疗,效果不好。刻下症见:神清,忧郁,时而寡言少语,时而滔滔不绝,面色萎黄,形体较胖,脘腹胀满,纳呆,便溏。舌质灰暗,少津,苔薄白,脉沉细。证属阴虚内热,津亏气耗。治以养阴清热,生津益气。处方:百合15克,生地12克,知母30克,炒枣仁60克,川芎30克,茯苓30克,生甘草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砂仁15克,半夏30克,浮小麦30克,大枣12枚(掰)。5剂,每剂以水16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200毫升,日3次。并嘱逐步减少抗焦虑、抗抑郁药物用量。  5剂服完,胆怯易惊好转,失眠略有改善。但大便较稀,并有腹痛。上方加炒扁豆30克、沉香15克(后下),再服5剂,腹痛消失,胆怯明显好转,每晚可睡5个小时,期间醒两次,但能很快入睡。嘱停服抗焦虑、抗抑郁药。效不更方,宗上方加减60余剂,症状消失。患者惧怕病情反复,坚持服至100剂,宛如常人。随访半年,病未复发。  正所谓“合方治疑难”,本案患者性情刚烈,所愿不遂,郁火伤阴。肝血虚则胆气怯,胆气怯突出表现为遇事惊怕,甚则不敢独居一室。“肝藏魂”,肝血不足,魂不守舍,故不能寐,或寐而不安;肝气横逆,伤脾害胃,故出现纳呆腹泻。以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养阴兼清气分、血分之热;以酸枣仁汤补肝血、敛肝气;以甘麦大枣汤补益心脾,安神宁心。四方组合,共奏养阴、清热、补肝、健脾、宁心之效。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当归四逆加吴茱英生姜汤治疗胸痹

患者,女,43岁。初诊,左胸闷痛难忍20余日,心烦眠差,疲倦乏力,四肢冷,平素经期小腹冷痛难忍,胸但闷不痛,烦躁甚,舌质淡,脉沉细。中医诊断:胸痹。证属阳气虚衰,寒痹血脉,治以温阳祛寒,温经通脉。处方:当归30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生姜50克,大枣30克,炙甘草20克,北细辛30克,吴茱萸30克,砂仁20克,白酒70毫升,川乌20克(先煎两小时)(编者按;《中药大辞典》中川乌用量1.5—6克,此处用量为作者经验,请读者慎重),黑豆20克(先煎两小时),3剂,水煎服。二诊,药后痛止,但仍闷胀,四肢冷亦明显减轻。川乌乃大辛大热有毒之品,当中病即止,故去川乌、黑豆。以当归30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生姜40克,大枣40克,炙甘草20克,北细辛30克,吴茱萸30克,砂仁20克,白酒70毫升,再进3剂,并嘱其每周配合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1次,药食同用,加强养血散寒之功。处方:当归30克,生姜30克,羊肉300克。数月后患者以他病就诊,诉胸痛已愈。按:此病属中医“胸痹”之范畴。历来治疗胸痹之法,常以《金匮要略》瓜蒌薤白半夏汤类通阳散结,豁痰下气,又或以血府逐瘀汤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何此独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因该患者胸痹之机乃是阳气虚衰,寒痹血脉。患者素来经期冷痛,四肢冷,舌淡,脉沉细为阳虚内寒,脉络不通之象。足厥阴肝经“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阴寒之邪循经上扰,则胸闷痛。肝主调畅情志,寒凝肝脉,肝气不舒,则烦躁易怒。阴寒内盛,阳不入阴,则不寐。治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并加砂仁、川乌、黑豆。“五脏之病,穷必及肾”,砂仁辛温,合甘草辛甘化阳,纳五脏之精气入肾.,温坎中之阳而消阴霾。川乌大辛大热之品除陈寒。黑豆为肾之谷,补肾养血活血,且与乌头共煎能减轻乌头毒性,《本草纲目》载其:“煮汁,解砒石、甘遂、天雄、附子……百药之毒。”仲景原方用通草通行凝滞之血脉,顾其性味偏寒,有助阴邪,且白酒、细辛、桂枝三者温通之力足矣,故去通草不用。全方配伍共奏温阳祛寒,温经通脉,扶正复阳之功,配合当归生姜羊肉汤养血散寒,药食同用,故收显效。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方法:中医方

治过敏性紫癜(风热伤络)方: 处方:水牛角30克,生地20克,赤芍、金银花各12克,连翘、荆芥、淡豆豉各10克,丹皮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风散邪,清热凉血。过敏性紫癜是由于变态反应,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同时有血浆和红细胞渗出,血小板计数正常,此种皮疹即呈丘疹样,又伴出血,故可称为“出血性丘疹”。属于中医学血风疮、葡萄疫等范畴。 本方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癜,中医辨证属风热伤络型。症见起病较急,全身皮肤紫癜散发,尤以下肢及臀部居多,色泽鲜红,大小不一,或伴痒感,可有发热,腹痛,关节疼痛,尿血,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过敏性紫癜(血热妄行)方: 处方:白茅根20克,藕节、紫草、丹皮、生地、天花粉、乌梅、赤芍、白芍各10克,甘草3克,玄参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癜,中医辨证属血热妄行型。症见起病较急,皮肤出现瘀斑或瘀点,甚则融合成片,色紫深红,瘙痒,可伴有发热,口渴,腹痛,便血,尿血,关节肿痛,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治过敏性紫癜(气不摄血)方: 处方:黄精、当归、党参、阿胶、白芍各10克,五味子6克,黄芪、山药、生鸡内金、生牡蛎各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益气,养血止血。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癜,中医辨证属气不摄血型。症见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紫癜反复发作,瘀点、瘀斑颜色淡紫,常有鼻衄,齿衄,面色无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心慌,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治过敏性紫癜(阴虚火旺)方: 处方:龟版、紫河车、熟地、赤芍、白芍、茯苓各10克,五味子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癜,中医辨证属阴虚火旺型。症见紫癜时发时止,鼻衄,齿衄迁延不止,可有低热盗汗,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光红,苔少,脉细数。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清热解毒口服液新用

清热解毒口服液由金银花、玄参、地黄、连翘、栀子、黄芩、板蓝根等药组成,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传统应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发热面赤、烦躁口渴、咽喉肿痛等症。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还有许多新功用。扁桃体炎。内服清热解毒口服液,每次10-20毫升(1-2支),1日3次。一般3-5天显效。该方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流行性感冒。内服清热解毒口服液,每次10~20毫升(1~2支),每日3次,5天为1个疗程。该药有抑制流感病毒、解热、抗毒的作用。痈肿疮疖。用清热解毒口服液治疗此类病症,有一定疗效。方法是清热口服液内服,每次1—2支,1日3次,5日为1个疗程。该方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炎、抗毒的作用。咽喉炎。内服清热解毒口服液,每次10-20毫升,每日3次,5日为1个疗程。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清暑益气汤

来源: 《温热经纬》。处方: 西洋参5克,石斛15克,麦冬9克,竹叶、荷梗、知母各6克,黄连、甘草各3克,粳米15克,西瓜翠衣(西瓜青皮)30克。用法: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用于治疗暑热气津两伤证乙症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新用

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新的丹参复合制剂。由丹参浸膏、三七、冰片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理气止痛,醒神开窍之功效。传统应用于胸闷、心烦、心前区疼痛、失眠等。近年来随着临床不断深入研究,发现治疗以下疾病取得较好效果,现举数则,以供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参考选用。1.治疗心绞痛。复方丹参滴丸自临床治疗心绞痛以来已被证实具有速效、高效、安全和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其疗效不仅优于传统的抗心绞痛药,如消心痛等,而且目前尚无产生耐药性的报道。 方法: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天3次,温开水送服,4周为1个疗程。该药可显著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显著改善血液变性,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和心电图异常,有效地起到祛瘀养血,活血通络,理气止痛,抗脂质过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2.治疗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可引起脑粥样硬化及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血栓,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复方丹参滴丸中的三七皂甙等有效成分有利于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自由基代谢紊乱,清除过量的自由基,并保护抗氧酶的活性,从而提高红细胞膜的流动性。 方法: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每次10粒,每天3次,温开水送服,30天为1个疗程。从大量的药理研究证明,复方丹参滴丸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还有钙化拮抗作用,可使钙内流减少,从而使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形成减少,起到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3.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当前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很多,受推崇的当属硝酸酯类等。它能扩张静脉,以降低前负荷,扩张冠状动脉的增加心肌供血,具有作用快的优点,但具有引起心率加快及疗效短,易耐药,患者可出现头胀、头痛、面潮红等缺点。而复方丹参滴丸无上述缺点。在使用中未发现毒副作用,安全可靠,长期服用无耐药性,且有高效、速效的特点。 方法: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天3次,温开水送服,30天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即有明显的效果。4,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高血压压力负荷过度可形成左心室肥厚和心室重构。研究证明,左心肥厚是引起冠脉血流受阻的直接原因。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降低粘稠度及扩冠作用,增加冠脉血流量,并可以递转左心肥厚,中断心室重构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降低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 方法: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温开水送服,每天3次。长期服用。5.治疗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中枢性睡眠暂停是由于心脑供血不足引发的老年人常见病。复方丹参滴丸的主要成分丹参素具有消除自由基、稳定细胞膜的作用,通过促进脑供血来改善脑循环而调节呼吸中枢的功能,起到降低血管阻力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方法: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天3次,4周为1个疗程。6.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丹参具有增强心功能,扩张血管抗血凝及抗炎、抗内毒素的作用。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后,能显著提高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舌下含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天3次,连续用药4周为1个疗程。7.治疗支气管哮喘。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成人每次10粒,每天3次。作者观察后认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支气管哮喘作用与西药酮替芬比较疗效相当,可使体液免疫功能得到改善,并能使患者的微循环障碍得到改善。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治甲状腺囊肿方

处方与用法:浙贝母15克(先煎),柴胡5克,牡蛎10克(先煎),海藻、昆布、香附各5克,半夏3克。水煎服,每日1剂,15日为1个疗程。停服5天,再服下1个疗程,经期暂停服药。功效:化痰散结,理气疏肝,治甲状腺囊肿,无疼痛或多饮、多食、眼突之症者。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茵陈蒿汤

来源: 《伤寒论》。处方: 茵陈15克,栀子10克,大黄5克。用法: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退黄。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症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身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方解: 本方为治疗湿热黄疸的第一要方。方中重用茵陈清利湿热退黄,是为君药;配伍栀子通利三焦,导湿热下行,是为臣药;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是为佐药。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左金丸外用有新招

左金丸又各茱连丸,有清肝泻火之效。常用于治疗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症见胁肋疼痛、嗳气嘈杂、口干咽燥等症,常作丸药或汤剂内服。临床发现,外用治疗多种疾病,也有很好疗效。复发性口腔溃疡。取左金丸10克,研成细末,用陈醋适量,调成糊状,做成1元硬币大小的圆饼,在睡前敷在双脚足心(涌泉穴上),以纱布覆盖,胶布或绷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一般3—5天见效。睾丸炎。取左金丸40克,研成细末,用陈醋调成糊状,涂抹在阴囊肿胀处,用四层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5天可见效。小儿流涎。取左金丸10克,研为细末,以陈醋调成糊状,外用填敷在脐周内,或敷在双脚足心,隔天换药1次,一周为1疗程。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手足心热中医调理

很多人常有这样的感觉,手心经常发烫;有的人还有夏季手心热,冬季反而手心冷的特点;还有一些人手心、脚心都感觉热,甚至心里老是烦烦的,容易发脾气。在中医学中,这叫“五心烦热?,多见于阴虚、血虚和食积。前二者多发于女性,后者多为儿童。阴虚所致手心热多见于肾阴不足,或肝肾阴虚。表现为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少津,严重者可出现性机能虚性亢奋。这样的患者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这一类滋阴清热的药物。血虚所致手心热,多见于年轻女性,多伴有痛经。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夏天手心热、冬天反倒手脚冰凉。这类患者,平日可服用当归补血丸这类补养气血的药物,或者用当归6克,黄芪30克,配合来熬汤。食积也称“停食”,是指小儿由于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引起小儿脾胃功能失常,造成小儿消化功能紊乱,导致食积症。多表现为食欲不振、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腹胀嗳气。小孩手足心热,既不能滋阴,也不能用养血的方法,当以健脾消积为治法,可服用保和丸或以捏脊疗法缓解。总的来说,手心热的成人,不管哪种症状,生活中一要忌生气,二要忌食辛辣。这是因为“气有余便是火”,火热损伤阴血,会发生手心热;辛辣食物也容易损伤阴血,阴不制阳,则会手心热。儿童要注意饮食有节,多食易消化的食物。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江苏名医治老年代谢综合征方

江苏名医治老年代谢综合征(阴虚血瘀)方 处方:黄精15克,虎杖、枸杞子、丹参、首乌、葛根、川芎、干地龙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阴化瘀。用于治疗老年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属阴虚血瘀型。症见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眩晕,善忘,齿松发脱,心区刺痛,肢体麻木或偏瘫,舌质紫暗,脉细数。 专家点评:代谢综合征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集簇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代谢综合征尚无与之直接相对应的中医病名因,其为多种疾病的总和,如“高血压”、“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为一多源性疾病。疾病初始主要以“肥胖”,“湿阻”等辨证治疗;随着病情演变,征候错杂,逐渐归人“消渴”、“眩晕”、“胸痹”、“中风”等范畴。江苏名医治老年代谢综合征(湿浊瘀滞)方 处方:苍术、薏苡仁、牛膝、黄柏各10克,虎杖8克,大黄4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泄浊通络。用于治疗老年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属湿浊瘀滞型。该型以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为主。症见头晕,肢体困重,脘腹胀闷,食少纳呆,腹胀满,恶心欲呕,大便不爽,足趾关节疼痛,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濡或脉涩。江苏名医治老年代谢综合征(痰浊内阻)方 处方:茯苓15克,半夏、苍术、白术、天麻、陈皮、荷叶、海藻、莱菔子、山楂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燥湿化痰和胃。用于治疗老年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属痰浊内阻型。该型以高脂血症、肥胖为主。症见胸闷脘痞,胀痛,头身困重,疲乏嗜睡,体肥胖,头昏胀痛,纳呆呕恶,舌胖大边有齿痕,苔浊腻或滑,脉弦滑。江苏名医治老年代谢综合征(气阴两虚)方 处方:黄芪20克,太子参15克,天冬、五味子、生地、黄精、枸杞子、天花粉、葛根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气养阴。可用于治疗老年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型。该型以糖尿病、微量蛋白尿为主。症见咽干口燥,倦怠乏力,多食易饥,口渴喜饮,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小便赤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或细弦。江苏名医治老年代谢综合征(肝阳上亢)方 处方:天麻12克,石决明、钩藤、夜交藤各15克,牛膝、黄芩、白芍各10克,夏枯草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平肝潜阳。用于治疗老年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型。该型以高血压为主。症见头目胀痛,眩晕耳鸣,口苦,遇烦劳郁怒加重,颜面潮红,急躁易怒,甚或跌仆,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血府逐瘀汤

方源: 《医林改错》卷上。处方: 当归、生地、红花各9克,桃仁12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甘草各3克,桔梗、川芎各4.5克,牛膝10克。用法: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要适应病症: 神经精神系统病症 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综合征、脑外伤后遗症、脑水肿、脑血管病、癫痫、脑囊虫、脑积水、脑动脉硬化、眩晕、麻痹震颤、精神分裂症等。 心血管系统病症 如冠心病、心绞痛、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无脉症、血栓性静脉炎等。 消化系统病症 如溃疡病、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呕吐、呃逆等。 妇产科病症 如原发性痛经、流产后腰痛或出血、产后身痛、月经失调、不孕症、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方解: 本方为王清任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诸症之名方。即由于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所致头痛、胸痛、憋闷、急躁、肝气病及用归脾治疗无效的心跳心忙、胸不任物或胸任重物、夜睡多梦、失眠不安、发热、饮水即呛、干呕、呃逆、食从胸后下等症,均可用本方治疗。本方由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合四逆散(柴胡、枳壳、甘草、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纯化瘀之伤正;四逆散疏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血府);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利血脉。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