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烫伤(秘方数:8)

烧烫伤:烧烫伤亦称灼伤,是指高温(包括火焰、蒸汽、热水或热固体)、强酸、强碱、电流、化学物质、射线等作用于人体,导致皮肤损伤。轻者以红、肿、热、痛或皮肤起水泡为主要临床表现;重者可深在肌肉、骨骼,严重的合并休克、感染等全身变化。按损伤深浅分为三度。I度烧伤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Ⅱ、Ⅲ度烧伤主要表现为皮肤焦黑、干痂似皮革,无疼痛感和水泡;Ⅱ、Ⅲ度烧伤常常产生感染、脱水、休克、血压下降的表现。本病属中医学“火烧伤”、“汤火伤”、“火疮”等范畴。 方 名 虎杖黄柏治烧烫伤 苍术治烧烫伤 乳香冰片主治Ⅰ~Ⅱ度烧烫伤 主治小面积深Ⅱ度以下烧伤、烫伤,铁水、火焰、电烧伤 大黄米醋治烧烫伤 乌梅黄芩治烧烫伤 小米冰片治烧烫伤 侧柏大黄治烧烫伤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冻伤(秘方数:6)

冻伤:冻伤是人体受低温侵袭后发生的损伤。临床上,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又称冻僵)三种。虽然三种冻伤在表现上不尽相同,但都是因为感受邪气,耗伤阴气以致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而成。 方 名 当归芍药汤治冻伤 温通经脉,振奋气血。主治Ⅰ度、Ⅱ度冻伤 桂枝芍药汤治冻伤 牛脂樟脑主治Ⅰ度、Ⅱ度冻伤及皲裂 胡椒朝天椒治冻疮 桂枝肉桂治冻疮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破伤风(秘方数:7)

破伤风: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杆菌经伤口侵人肌体而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疾病。本病是风毒自创口而人,袭于肌腠筋脉,内传脏腑,筋脉拘挛,产生大量外毒素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其症发前一般表现为乏力、多汗、头痛、嚼肌酸胀、烦躁,或伤口有紧张牵拉感觉;多是由头面开始,扩展到肌体和四肢,临床表现为牙关紧闭,语言不清,张口困难,颈项强直,面呈苦笑,角弓反张,屈肘、半握拳、屈膝等。如稍有异物刺激,皆能引起全身性、阵发性肌肉痉挛和抽搐,以致营卫失和肌腠经脉,筋脉肌肉痉挛,有的还会出现发热、头痛、畏寒等症状。严重者可因身体衰竭、窒息或并发肺炎而危及生命。 方 名 槐沥饮(或桑沥饮)治破伤风 黄芪当归治破伤风 蝉蜕散治破伤风 青龙白虎汤治破伤风 蝉蜕全蝎汤治破伤风 玉竹草五爪风治破伤风 蝉衣蜈蚣散治破伤风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疔疮(秘方数:6)

疔疮:疔疮是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发的疾病。该病发病迅速,身体各部都可发生,尤以颜面和手足多见。临床表现为,疖肿发展迅速,疮形如栗,坚硬如钉,常伴有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本病多因外感疫毒、内蕴内毒,毒疫积于皮肤,使气血凝滞而发病。 方 名 乌梅轻粉治疔疮 黄连消毒饮治疔疮 二黄桅子膏治疔疮 三黄蜂房散治疔疮 疔疮二虫散治疔疮 三花败毒汤治疔疮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下肢溃疡(秘方数:7)

下肢溃疡:下肢溃疡又称“下肢慢性溃疡”、“小腿顽固性溃疡”,多由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如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静脉栓塞)或因下肢外伤后感染(如金黄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未能及时控制,迁延日久而形成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主要病因为血液循环障碍,血液缓慢而瘀滞,静脉压增高,小动脉或淋巴管阻塞,以及皮肤氧合作用低下造成的营养不良性溃疡。临床症状表现疮口下陷,脓汁清稀,或脓液恶臭不秽,或腐肉覆满疮面,肉芽组织暗淡而灰白,疮口周围皮肤增厚,色素沉着等。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于“臁疮”范畴,其病理特点为湿热下注,气血瘀滞,或脉道不通,肌肤失养继而热毒盛肉腐所致。 方 名 清热解毒,理气活血,养血生肌。主治下肢溃疡 石膏龙骨散治下肢溃疡 樟树皮粉治下肢溃疡 紫草松香膏治下肢溃疡 麻仁乳香膏治下肢溃疡 硼砂丁香散治下肢溃疡 枯矾汤治下肢溃疡 ·治小腿慢性溃疡一法 ·治皮肤病不收口方·复发性阿弗它性溃疡(秘方数:9)·搜索更多(下肢溃疡)方 更多秘方......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褥疮(秘方数:5)

褥疮:躯体久着席褥而生疮,即为褥疮。该病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如治疗与护理不当,可引起大量蛋白和体液丢失,继发感染甚至危及生命。该病多因多病气血亏虚,长期卧床不起,以致气血运行失常,不能营养肌肤,复因擦磨溃破感染而成。该病的临床表现:初起时局部皮肤暗红,继而出现破损创面,黑色溃腐,四周的皮肤肿势平塌散漫,腐肉脱落,形成溃疡,经久不敛,有的自觉疼痛,有的不痛。若溃疡中央腐肉与正常皮肉分离,流出少量脓液,四周肿势渐趋局限,预后较好;若腐黑蔓延不止,肿势继续发展,或溃出脓臭稀薄,形似粉浆污水,四周形成空壳,伴有形神萎靡,饮食不思等全身症状,预后较差。多数医院将褥疮按深重程度分为四度:Ⅰ度、Ⅱ度、Ⅲ度和Ⅳ度。治疗该病宜用:内以补益气,和营托毒,活血解毒,祛腐生肌之法。 方 名 乳香白芷散治褥疮 清热解毒,祛腐排脓,敛疮生肌。主治褥疮 滋阴养血,燥湿止痒。主治褥疮 党参茯苓汤治褥疮 蚯蚓白糖治褥疮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尖锐湿疣(秘方数:5)

尖锐湿疣:尖锐湿疣是由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是人乳头瘤病毒,多半通过性交感染,在上皮细胞内生长,温暖潮湿的环境更易繁殖。其好发部位在皮肤,粘膜交界的温暖湿润处,如阴部、肛周、阴茎等。初起为小而柔软的疣状淡红色丘疹,以后逐渐增大增多,表面凹凸不平,呈乳头样或菜花样,根部可有蒂,表面湿润,可因潮湿刺激浸渍而破溃,糜烂、出血。疣体巨大,可覆盖整个阴部。尖锐湿疣偶可见于生殖器以外的部位,如腋窝、脐窝、乳房、趾间等。 方 名 黄柏香附治尖锐湿疣 马齿苋治尖锐湿疣 马齿苋治尖锐湿疣 板蓝根土茯苓治尖锐湿疣 熟地当归汤治尖锐湿疣 ·疣(秘方数:12) ·寻常疣(秘方数:5)·扁平疣(秘方数:9) ·民间方治扁平疣·治疗传染性软疣方(3天可愈)·搜索更多(尖锐湿疣)方 更多秘方......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蔬菜泥螺性日光皮炎(秘方数:4)

本病是因短时间内大量进食某些蔬菜或黄泥螺,再经日光照射后发生于面、手背等暴露部位的一种光感性皮炎。主要见于农村,发病季节随各地种植、进食菜类品种的不同而异。患者以20-40岁女性为多,儿童发病亦较常见。 本病一般在日光照射后4.5小时至1-2天突然发病。皮损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肿胀,质地坚实而发亮,呈肤色或微红,好发于面部和手背。部分患者在浮肿处发生瘀点或瘀斑,甚或水疱。主觉灼痛、刺痛、发麻、绷紧或瘙痒感。病程自限性,1-2周可痊愈。 实验室检查,血液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但分类正常。 本病的发生是蔬菜或泥螺、日光照射及个体素质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能致病的菜类,在南方主要是紫云英、油菜等,北方则以灰菜为主;食用黄泥螺主要是江、浙沿海一带居民。临床及实验室观察表明紫云英、油菜和泥螺均含有卟啉类光感性物质,其在体内经日光照射引起光化学反应。从而导致急性皮肤炎症表现。 防治原则为去除病因,包括暂时停食致病蔬菜或泥螺,避免日光照射及对症处理。利尿剂(如双氢克脲塞等)及泻剂对消肿有显著作用。同时用B族维生素和菸酰胺内服或注射。重症可酌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祖国医学中所叙述的“红花草疮”及“风毒病”可能指的就是本病。其发病主要是由于禀性不耐,皮毛腠理不密,复因多食紫云英、油菜等后,以致胃肠运化失司,热毒内生,复加日光照射,使热不得外泄,阻于肌肤而成。(王侠生) 方 名 普济消毒丸 银花米仁汤 菊花荆防饮 地石化斑汤 ·皮脂溢性皮炎外洗中医验方 ·接触性皮炎(秘方数:5) ·神经性皮炎(秘方数:9) ·脂溢性皮炎(秘方数:11) ·离位皮炎(秘方数:7) ·接触性皮炎(秘方数:5) ·虫咬皮炎(秘方数:5) ·尿布皮炎(秘方数:4) ·外阴瘙痒(秘方数:5) ·搜索更多(蔬菜泥螺性日光皮炎)方 更多秘方......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鱼鳞病(秘方数:3)

鱼鳞病 (方数:3) 鱼鳞病是一种皮肤干燥、粗糙,表面覆盖如鱼鳞样皮疹的先天性皮肤病。主要损害为皮肤干燥、粗糙,伴有菱形或多角形、淡褐到深褐色的糠秕状鳞屑,相互紧密相联,形如鱼鳞镶嵌在皮肤之上,边缘略为游离。多数对称地发生于四肢伸侧,尤以肘、膝伸侧面为重。轻者夏季消失,冬季出现或加重;重者皮肤变厚,皮纹明显,胸腹部也有皮损;严重者全身皮肤干裂,仅腋窝、肘窝、腘窝及腹股沟的皮损较轻。多数在出生后不久或幼年时开始发病,儿童期渐趋明显,至青春期后逐渐好转,但不会消失。夏季皮肤干燥少汗,少数因出汗困难,感到周身不适,或有轻微发热;冬季皮肤皲裂,感到疼痛。常伴有掌跖角化过度,指(趾)甲粗糙变脆,毛发稀疏干燥。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遗传性皮肤病。本病的诊断依据是典型的皮肤损害,如皮肤干燥、粗糙,伴有鱼鳞样皮屑,常在冬季加重,夏季减轻或消失。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是内服维生素A,外用尿素霜或维生素A酸软膏。本病相当于中医的“蛇皮癣”。如隋《诸病源候论·蛇皮侯》中说“蛇皮者,由风邪客于腠理也。人腠理受于风,则闭密,使血气涩浊,不能荣润,皮肤斑剥,甚状如蛇鳞。”现在认为多由先天禀赋不足,而致血虚风燥,或瘀血阻滞,体肤失养而成。禀赋不足者,肾精衰少,皮肤失于精血濡养而肌肤甲错,精血不能濡润,日久化燥生风,或外受风邪而成;瘀血阻滞者,因禀赋虚弱,气血瘀阻,经脉不畅,体肤失养所致。(马绍尧) 方 名 鱼鳞方 新当归饮子 蛇皮灵膏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大疱性皮肤病(秘方数:5)

大疱性皮肤病 (方数:5) 大疱性皮肤病是指具有大疱性损害为主的一组皮肤疾病,本节重点涉及天疱疮、类天疱疮及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天疱疮可分为寻常型天疱疮、落叶性天疱疮、红斑性天疱疮、增殖性天疱疮等。天疱疮一般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大小不—、圆形或不规则形水疱,疱壁较薄而松弛,易破,破后形成糜烂面或结痂,尼氏症阳性。寻常型天疱疮临床表现口腔粘膜呈大疱,溃后呈糜烂或浅溃疡,自觉疼痛,进食困难;增殖型天疱疮皮损好发于皱折部,疱溃后疮面可呈乳头状增生,但易愈合;落叶性天疱疮可见水疱反复成片出现,疱破后结成干燥性痂片,痂片不断脱落如剥脱性皮炎样表现;红斑性天疱疮皮损局限于头面、颈、躯干上部正中,皮损系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水疱,疱溃后结成污褐色油腻性痂片,其下面为潮红湿润面。类天疱疮多发于老人,水疱好发于皱折部,水疱出现突然,疱壁厚,自觉痒。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多发生在出生后不久的男孩,至青春期可能自愈,皮损常为轻度摩擦即发生大小不等水疱、糜烂、结痂,数天后能自愈,留下色素沉着或萎缩性疤痕,损害好发于膝、肘腕、手指、足跟等处。大疱性皮肤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了,现代医学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本病的诊断主要是结合病史、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及免疫荧光试验,一般诊断不难。现代医学对大疱性皮映病治疗采用细心护理,防止继发感染及并发症。一般给予多种维生素、蛋白合成剂(苯丙酸诺龙等),纠正电解质紊乱。首选药物为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口服或肌注等),还采用免疫抑制剂等。祖国医学对大疱性皮肤病尚无一个确切命名,在明《外科启亥·天疱疮》中描述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天疱疮”,《外科心法要诀》将本类疾病定为“火赤疮”,清·陈远公著《洞定天奥旨》中又定名为“蜘蛛疮”。天疱疮发病病因大致是心火脾温内蕴,处感风热毒邪,阻于皮肤而成或病久湿火化燥,灼津耗气、胃液亏损以致气阴两虚、阴伤胃败。类天疱疮多系脾虚湿热蕴阻肌肤所致。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系由先天不足脾肺虚弱,湿浊胎毒蕴阻肌肤,或日久脾肾二亏所成。(汝丽娟) 方 名 温桂紫云汤 石膏生地汤 茵黄利湿汤 生白青黄汤 丹参桃红汤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冻疮(秘方数:6)

冻疮是发生于冬季由寒冷和潮湿刺激引起的皮肤疾病。儿童、青年女性或久坐不动、周围血液循环不良者易患此病。手指、手背、脚趾、足跟、鼻尖、面颊、耳轮、耳垂等均为好发部位。临床症状初起为局限性紫红色水肿性斑块,边界不清,触之较冷,压之褪色,皮损多对称分布,自觉有痒、胀和烧灼感,于受热后尤为明显。病重时,上述症状加剧,表面可发生水疱,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浆液,疱破后形成糜烂或溃疡,有疼痛感,合并感染可出现全身症状。本病未经治疗至春季气候转暖时可自愈,遗留色素沉着或疤痕,当冬季来临病又易再发。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皮损,即在手足背面出现数目不等的绿豆至黄豆大小的紫红色斑,圆形或卵圆形,中心部色泽更深或微凸起形成水疱,类似多形红斑样损害,称为多形红斑性冻疮,常与一般性冻疮同时发生。 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气候寒冷和潮湿,引起人体局部血管痊孪,麻痹郁血。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肢端血液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缺乏运动、营养不良、贫血及一些慢性病又为冻疮发病的诱因。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发病季节。 现代医学对冻疮的治疗大都采取外治方法。对未破溃者可用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如10%樟脑或辣椒酊等局部揉搽,对已溃者则可用5%硼酸软膏及抗生素软膏等涂抹并包扎。还可用氦氖激光照射的治疗方法。内服药常使用烟酸等末稍血管扩张剂。值得注意的是做好预防工作非常重要,在寒冷季节主要保暖,保持手足等部位的滋润,鞋袜不宜过紧,受冻处不宜用火烤或热水浸泡,要坚持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并经常在易受冻的部位涂抹防冻护肤用品,防止发病。 祖国医学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冻疮的记载,并有“涿”(瘃)、“冻烂疮”、“冻疮”等不同名称。中医认为,寒性收引,易伤阳气。冬令之时,或因疲劳,或因饥饿,或静止不动,逾时过长,或创伤出血,或素体气血不足,寒冷侵袭,耗伤阳气,外露肌肤失于温煦,内有血脉不畅,气血凝聚,而生冻疮;若暴冷着热,冷气与火气相搏结,亦可致气血瘀滞,而坏烂成疮。(乔子虹) 方 名 治疗冻疮中药13方 新当归方 复归方 桔皮生姜方 紫红归方 五味香精方 薄盖灵芝方 ·治疗冻疮验方 ·冻疮膏 ·冻疮末破溃者 ·治疗冻疮中药13方 ·冻疮 浸泡治疗方法 ·治冻疮便方 ·十滴水让你免受冻疮之苦 ·萝卜辣椒外敷治冻疮 ·冻疮(秘方数:6) ·搜索更多(冻疮)方 更多秘方......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手足皲裂(秘方数:4)

手足皲裂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手足皮肤干燥和裂开的疾病。好发于冬季,成人发生率较高。主要症状为手掌足蹠部皮肤增厚,干燥粗糙,开始只是龟裂,以后发展成皲裂,裂口方向多与皮纹一致,因发病部位不同,其长短不等。手指尖、指屈面、手掌、足趾及蹠外侧等经常受摩擦和牵引处为好发部位。根据裂口深浅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三度,Ⅰ度仅达表皮,无出血、无疼痛等症状;Ⅱ度由表皮深入真皮,可有轻度刺痛,但不引起出血;Ⅲ度由表皮深入真皮和皮下组织,常有出血和疼痛。本病的发生与表皮增厚、干燥、外界刺激以及局部活动有关。掌蹠部皮肤无皮脂腺,角质层较厚,并在反复活动中发生保护性增厚,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皲裂。但到冬季,气候干燥寒冷,汗腺分泌减少,又缺乏皮脂滋润,再加上各种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因素的刺激和摩擦,使掌皮较厚的皮肤变干变脆,失去弹性,当局部活动或牵拉力较大时,即可将其拉破而产生皲裂。另外,某些皮肤病上如掌蹠慢性湿疹、鱼鳞病、手足癣、冻疮等均可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皲裂。本病诊断主要依据发病季节和临床症状。但需要与上述诸种皮肤病引起的皲裂相鉴别。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取外治方法。先用小刀将皲裂处厚硬的表皮角质层适当削薄,这样可减轻疼痛,然后用适度的热水浸泡三十分钟或更长时间,接着涂抹角质剥脱剂,如10%雷锁辛、水杨酸软膏或15%尿素脂等。除此以外,要加强个人防护,尽量减少来自外界的多种因素的刺激。本病在中医临床中称为“裂口疮”、“裂手裂脚’、“干裂疮”等。祖国医学认为“手足破裂,破裂者干枯之象,气血不能营养故也。因热肌骤被风寒所逼,凝滞血脉,以致皮肤渐枯渐槁,乃生破裂;日袭于风,风热相乘,故多作痛。”本病的发生是肌热、骤受寒冷风湿所逼,导致血脉阻滞,肌肤失去濡养,燥胜枯槁而成。若反复摩擦,或不断牵拉,或冷水久渍,或肌肤破伤,再遇气血不足之人,常可成疾。(乔子虹) 方 名 白芨方 紫芨香蜡方 复合一枝黄花方 红花治裂方 ·三种食物巧治手足皲裂·脚部皲裂用保鲜袋治疗·保鲜膜+蛇油膏巧治皲·冬季手脚干裂小验方·手足口病(秘方数:4)·搜索更多(手足皲裂)方 更多秘方......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