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7 秒,为您找到 1635 个相关结果.
  • 活络祛寒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经络受寒,四肢发搐 活络祛寒 活络祛寒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具有活络祛寒之功效。主治经络受寒,四肢发搐。 处方 生黄耆5钱,当归4钱,丹参4钱,桂枝尖2钱,生杭芍3钱,生明乳香4钱,生明没药4钱,生姜3钱。 功能主治 活络祛寒。主经络受寒,四肢发搐。 摘录 《衷中参西》上册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活络祛寒汤组成 …
  • 二圣汤《古今医鉴》

    《古今医鉴》卷十一引刘嵩皋方 血崩 二圣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古今医鉴》卷十一引刘嵩皋方。主治血崩。 组成 何首乌(切)五钱,甘草三钱。用法用量 用黄酒一碗,煎至八分,取出,入刺刺芽汁一盏同服。主治 血崩。重要文献摘要 《医学汇涵》:“二圣汤,刘嵩皋传。治血山崩,如神。何首乌(切)五钱,甘草三钱。用黄酒一碗,煎至八分取出,入剌剌芽汁一盏,同服立应。”
  • 起痿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册 因脑部充血以致肢体痿废,迨脑充血治愈,脉象和平,而肢体仍痿废者 起痿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册。主治因脑部充血以致肢体痿废,迨脑充血治愈,脉象和平,而肢体仍痿废者。 处方 生箭耆12克 生赭石18克(轧细)怀牛膝18克 天花粉18克 玄参15克 柏子仁12克 生杭芍12克 生明没药9克 生明乳香9克 蟅虫4枚(大的)制马前子末0.6克 功能主治 …
  • 加味清凉饮

    … 《医学探骊集》卷三:加味清凉饮 处方 大熟地4钱,黄芩4钱,栀子3钱,滑石3钱,广陈皮2钱,黄柏3钱,木通3钱,茯苓3钱,甘草1钱,大海3个,山豆根3钱。 功能主治 伤寒咽痛,已得出大汗,脉静自安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医学探骊集》卷三 《保婴撮要》卷十二:加味清凉饮 处方 当归3分,赤芍药3分,甘草(炙)3分,大黄(炒)3分,山栀(炒)3分,…
  • 遇仙补寿丹

    …紫黑桑椹2.4升(取汁,滓晒干)杜仲 童子发各180克 天门冬90克 黄精(蜜蒸,晒九次)何首乌 熟地 川椒各120克 枸杞 当归各60克(为末)旱莲草 秋石丹 玄胡索各120克(为末,用桑椹汁拌三味,晒蒸三次,酒煮) 制法 上研为末,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滋肾填精,益血驻颜。治年老体弱,诸般不足。 用法用量 每服不拘多少,随便饮下。 摘录 《医学入门》…
  • 海青丸

    …除痰,止泻 海青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入门》。具有清热除痰,止泻之功效。主治痰积泄泻。 《医学入门》卷七:海青丸 处方 海粉30克 青黛9克 黄芩6克 神曲30克 制法 上药研末,用神曲一半煮糊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化痰清热,健脾消积。治痰积泄泻。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白汤下。 摘录 《医学入门》卷七 《杂病源流犀烛》卷一:海青丸 …
  • 减半麻黄汤

    …《医学探骊集》卷三 年老伤寒,恶寒发热者 发汗解表,益气生津 减半麻黄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探骊集》卷三。主治年老伤寒,恶寒发热者。 处方 紫苏叶3钱,薄荷3钱,粉葛根3钱,麻黄1钱,人参2钱,酒黄芩3钱,淡豆豉2钱,桂枝1钱,木通3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 年老伤寒,恶寒发热者。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各家论述 此方麻黄、桂枝各用1钱,恐其发之过也;苏叶、薄荷清…
  • 寒降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吐血、衄血,脉洪滑而长,或上入鱼际,此因热而胃气不降也 和胃降逆,凉血止血 寒降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具有和胃降逆,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吐血、衄血,脉洪滑而长,或上入鱼际,此因热而胃气不降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寒降汤 处方 生赭石(轧细)18克 清半夏9克 蒌仁(炒,捣)12克 生杭芍12克 竹茹9克 牛蒡子(炒,捣)9克 粉甘草4.…
  • 天下第一金疮药

    …面粉(炒,筛)120克 麝香1.5克 黄蜡180克 樟脑90克(研极细)冰片1.8克 血竭30克 儿茶30克 乳香30克(去油)没药30克(去油) 制法 上药研极细末,先将猪油、松香、黄蜡三味熬化,滤去滓,待将冷,再人药末搅匀,瓷器收贮。 功能主治 治刀斧损伤,跌仆打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凡刀斧损伤,跌仆打碎,敷上即时止痛、止血,更不作脓。 摘录 《医学心悟》…
  • 苓甘栀子茵陈汤

    …《医学金针》卷二 湿证,便涩,腹中胀满 苓甘栀子茵陈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金针》卷二。主治湿证,便涩,腹中胀满。 处方 茵陈蒿3钱,茯苓3钱,栀子2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 湿证,便涩,腹中胀满。 用法用量 水煎,热服。 若湿热在脾,当加大黄、芒消;如湿热但在肝家,而兼脾肾寒湿,当加干姜、附子;若膀胱无热,但用猪苓,利其小便可也。 摘录 《医学金针》卷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