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3 秒,为您找到 96 个相关结果.
  • 淡竹叶

    …叶的根,据文献记载,能破血堕胎,有待研究。 摘录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淡竹叶 拼音注音 Dàn Zhú Yè 别名 竹叶门冬青(《分类草药性》),迷身草(《岭南科学杂志》),山鸡米(《华南经济禾草植物》),竹叶麦冬(《中国药植志》),金竹叶(《广西中兽医药植》),长竹叶(《江苏植药志》),山冬、地竹、野麦冬(《广西中药志》),淡竹米(《药材学》),林下竹、土麦…
  • 刺蒺藜

    …气郁结之胸胁胀痛,乳汁不通,可单用本品研末服或配伍其他通乳药物;风热上攻,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白癜风;积聚、瘰疬、乳岩等。</p><p>2、西医诊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前庭系统疾病、眼科疾病、神经衰弱等属于肝阳上亢,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癌、淋巴结肿大、肋间神经痛等属于痰瘀互结或肝气郁滞,急、慢性结膜炎、角膜炎、麦粒肿、睑缘炎等属肝火上炎,荨麻疹、风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
  • 夏枯草

    …眼歪斜。行肝气,开肝郁,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瘰窃、周身结核。" ④《生草药性备要》:"去痰消脓,治瘰疬,清上补下,去眼膜,止痛。" ⑤《本草从新》:"治瘰疬、鼠瘘、瘿瘤、癥坚、乳痈、乳岩。" ⑥《科学的民间药草》:"有利尿杀菌作用。煎剂可洗创口,治化脓性外症,洗涤阴道,治阴户及子宫粘膜炎。" ⑦《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对淋病、子宫病有效;并能治高血压,能使血压下降。" 用法用量 内…
  • 沙苑子

    …,益精养肝而明目,故多用治肝肾不足,目失所养之目暗不明、视力减退。相关药品 益肾灵颗粒(胶囊)、补益蒺藜丸、生力胶囊、消渴平片。相关方剂 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三子地黄汤(《张皆春眼科证治》)。药膳食疗 玉沙粥: 1、功效:本方有滋养肾阴、补肝明目之功效。用于视物昏花,身体消瘦。玉竹有养阴生津、润肺滋肾的功效。沙苑子有补肾、养肝、明目的作用,两者都富含维生素A和植物油以及植…
  • 鸦胆子

    … ②《纲目拾遗》:"治痢,痔。" ③《岭南采药录》:"治冷痢,久泻。又能杀虫。" ④《医学衷中参西录》:"凉血解毒,善治热性赤痢,二便因热下血。""治梅毒及花柳毒淋。捣烂醋调敷疔毒。善治疣。" ⑤《科学的民间药草》:"截疟和治阿米巴痢疾。""制成油质,可治外耳道乳状瘤,乳头瘤,以及尖锐性湿疣。" ⑥《广西中药志》:"治疳匿。外用(油亦可)治皮肤瘤。" 用法用量 内服:用龙眼肉或胶囊包裹,饭…
  • 安息香

    …树脂,为微扁圆的泪滴状物或团块。泪滴状物直径约1至数厘米,厚约1厘米。外表面黄棕色或污棕色,内面乳白色。常温下质坚脆,加热则软化。气味与上种相似。 产越南、泰国等地。 安息香历来依赖进口,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报道,我国的粉背安息香树(分布云南、广西、广东)、青山安息香树(分布广西)、白叶安息香树(分布广西、广东)亦能生产安息香。经定性定量试验结果,除青山安息香树、白叶安息香树二种树脂的总香脂…
  • 香加皮

    …,腰膝酸软,心悸气短,下肢浮肿。 用法用量 3~6g。 摘录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香加皮 拼音注音 Xiānɡ Jiā Pí 别名 北五加皮、杠柳皮(《科学的民间药草》),臭五加(《山东中药》),山五加皮(《山西中药志》),香五加皮(《四川中药志》)。 出处 《中药志》 来源 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春、秋均可采挖。趁新鲜时以木棒敲打,…
  • 蜂乳

    …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 0.5~1分。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蜂乳 拼音注音 Fēnɡ Rǔ 别名 王浆、乳浆(《医学科学参考资料》)。 出处 中国药学会1962年学术会议《论文文摘集》 来源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之工蜂咽腺分泌的乳白色胶状物和蜂蜜配制而成的液体。 毒性 王浆对小鼠、家兔、犬、…
  • 炉甘石

    …且可止痒。适用于皮肤湿疮、溃烂、瘙痒。鉴别用药 煅淬品与黄连及三黄汤煅淬或拌制品:炉甘石应炮制后使用,不作内服,专作外用,一般多为外敷剂。经煅淬后,质地纯洁细腻,消除对黏膜创面的刺激性,适用于眼科及皮肤科。采用黄连及三黄汤煅淬或拌制,可增强清热明目,敛疮收湿的功效,用于目赤肿痛,眼缘赤烂,翳膜胬肉,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皮肤瘙痒。相关药品 创灼膏、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拔毒生肌散、八宝…
  • 蚯蚓

    …烦,及大人小儿小便不通,急慢惊风,历节风痛,肾脏风注,头风,齿痛,风热赤眼,木舌,喉痹,鼻息,聤耳,秃疮,瘰疬,卵肿,脱肛,解蜘蛛毒,疗蚰蜒入耳。" ⑾《会约医镜》:"治跌打损伤,痘疮紫黑。" ⑿《科学的民间药草》:"有解热、利尿、舒展支气管作用,可治气喘等病。" ⒀《山东中草药手册》:"解毒,通络,平喘,降血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烂、化水或研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