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7 秒,为您找到 1180 个相关结果.
  • 解毒槟榔丸

    …痒,调血脉。主心火有余,肾水不足,上实下虚,呕吐酸水,痰涎不利,大便脓血闭涩,风壅精热,口苦烦燥,涕唾稠,咳嗽,血溺血崩,腹胀气满,手足痿弱,四肢无力,面色痿黄;及酒疸食黄,宿食不消,口苦生疮,骨蒸肺痿,寒热往来;疟疾,肠风,痔漏,症瘕血积,成块硬积,诸恶疮疔肿,背疔疽疮;四方人不服水土,伤寒结胸;妇人赤白带下,血崩漏不止,血胎艰难。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或40-50丸;调血脉,每服50…
  • 茅根汤

    …山栀仁、茵陈蒿、地骨皮、甘草(炙),各半两。 功能主治 治伤寒发黄,遍身如金黄色者。 用法用量 每服五钱,用水一盏半,生姜三片,豆豉三七粒,同煎至一盏,去滓,早晚食远温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茅根汤 处方 茅根(锉)芦根(锉)菝葜(细锉)各60克 石膏(碎)45克 乌梅(去核,炒)15克 制法 上药六味,粗捣筛。 …
  • 六和生化汤

    …归4钱,炮姜4分,炙甘草5分,桃仁10粒,茯苓3钱,砂仁壳1钱,橘红8分。 功能主治 产后六淫外侵。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如头痛发热,项强身疼,脉浮而紧为伤寒,宜加羌活、防风、薄荷各1钱,以取微汗为妥;如汗出漐漐,恶风头痛,发热为伤风,加苏梗、黄芩(炒)各1钱,桑白皮2钱;如夏月受暑,烦闷口渴,自汗心悸,微热,宜加青蒿1钱,麦冬(去心)3钱,酒炒知母1钱,生绵耆8分;如受湿潮热,脉…
  • 麻子酒

    …下。 注意 一月不得与男子交通,将养如初产法。 摘录 《千金翼》卷六 《千金》卷八:麻子酒 处方 麻子1石,法曲1斗。 功能主治 令人肥健。主虚劳百病,伤寒风湿,及妇人带下,月水往来不调,手足疼痹着床。 用法用量 上先捣麻子为末,以水2石着釜中,蒸麻子极熟,炊1石米,须出滓,随汁多少,如家酿酒法,候熟,取清酒随性饮之。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
  • 藁本散《寿亲养老书》

    …䓖、甘草、天麻、枳壳(麸炒,去瓤)各半两,黑附子(大者一个,炮制,去皮脐)、细辛(去叶,称)一分。用法用量 上一十八味,并须州土好者,使水洗过,细剉焙干,捣罗为末,空腹温酒下二钱,如不饮酒,薄荷汤下。发汗解伤寒热,葱白酒下二钱,并服三五服为妙。主治 妇人血气,丈夫筋骨风,四肢软弱,及卒巾急风,并寸白虫。方义 藁本散寒胜湿,牛膝活血通经,当归调经止痛、活血,羌活、肉桂散…
  • 加减柴葛汤

    …柴葛汤组成 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干葛,赤芍,紫苏,川芎,山栀,苍术,续断,枳壳,木瓜。主治 风湿轻者,脉浮弦细,浑身痠软无力。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录《医学传灯》:“风湿者。先伤于湿,而后伤于风也。其症一身尽痛,比之伤寒身痛,殆有甚焉,因知其为风湿也。风从上受,湿从下受,殆至两相搏聚,注经络,流关节,渗骨体躯壳之间,无处不到,是以无处不痛也。其症有轻有重,轻者脉浮弦…
  • 救心神丹

    …夏3钱,附子1分。 功能主治 助包络之气,祛邪,返死回生。主冬月伤寒,至12日之后,忽然厥发,发则如死人一样,但心中火热,其四肢如冰,有延至3-4日而身体不腐者。 用法用量 水煎1碗,以笔管通于病人喉中,另使亲人含药送下。 各家论述 此方用人参以固其生气,以黄连清其心中包络之火邪,加附子一分为先锋,加菖蒲为向导,引人参、黄连突围而共入于心中;又得白芍、茯苓、半夏平肝而不助火…
  • 羌活胜风汤《原机启微》

    …胀涕泪,脑巅沉重,眉骨痠疼,外翳如云雾、丝缕、秤星、螺盖;伤寒愈后之病。②《审视瑶函》:暴风客热风胜目痛 祛风散翳,通调津血 羌活胜风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原机启微》卷下。具有祛风散翳,通调津血之功效。主治①《原机启微》:风热不制而风胜,眵多吒噪,紧涩羞明,赤脉贯睛,头痛鼻塞,肿胀涕泪,脑巅沉重,眉骨痠疼,外翳如云雾、丝缕、秤星、螺盖;伤寒愈后之病。②《审视瑶函》:暴风客热风胜目痛。症见眼睛紧涩羞…
  • 猪苓汤

    …小便不利,或下利,咳而呕,心烦不眠者。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伤寒论》:猪苓汤 处方 猪苓(去皮)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碎)各9克 功能主治 滋阴清热利水。治水热互结,邪热伤阴所致的发热,渴欲引水,或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 用法用量 以水800毫升,先煮四味,取400毫升,去津,入阿胶烊…
  • 五饮汤《医垒元戎》

    …《医垒元戎》:酒后伤寒,饮冷过多,遂成五饮:留饮心下;癖饮胁下;痰饮胃中;溢饮膈上;流饮肠间。2.《医碥》:痰饮所致潮热,症似虚而胸膈痞满,背心痛,服补药不效者 行气化饮,利水渗湿 五饮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垒元戎》。具有行气化饮,利水渗湿之功效。主治①《医垒元戎》:酒后伤寒,饮冷过多,遂成五饮:留饮心下;癖饮胁下;痰饮胃中;溢饮膈上;流饮肠间。②《医碥》:痰饮所致潮热,症似虚而胸膈痞满,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