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3 秒,为您找到 115 个相关结果.
  • 益阴汤

    …温,而苦寒与辛温之力复胜过甘温、甘寒,因此颜多流弊。本方纯甘壮水,以制虚火,略佐酸敛清泄,标本兼顾,和平稳健,投辄获效。然而火旺者究嫌清降之力不足,还以当归六黄汤为宜。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诊余举隅录》:“……切其脉,濡而数,审是病由内热,有热不除,阴液受耗,故至阳气发动时阴不济阳,蒸而为汗。用益阴汤加味治之,数剂即愈。……曾请治于西人,饮以药水,似效又不甚效,来延余诊。脉象左部弦数,…
  • 黄龙散

    …、黄丹(水飞)、胭脂(烧灰)、麝香(少许)、海螵蛸(煨)。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困沐浴,水入耳中,水湿停留,搏于血气,酝酿成脓耳。 用法用量 先将纸条拭干脓水,后以药掺入。 注意 勿令入风。 摘录 《回春》卷七 《外科大成》卷四:黄龙散 处方 枯矾7钱,松香3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缺唇,自刎血流如注者。 …
  • 云母膏

    …斤,用水三升,煎五十沸,如人体温,将蒲水洗疮,拭干贴药,一两分为三服,温酒下,未成脓者立瘥,于外贴之,奶痈外贴。 瘰倁骨疽,毒穿至骨,用药一两,分作三服,温酒下,甚者即泻出恶物,兼外贴,瘥。 肠痈,以药半两分为五服,甘草汤下,末成脓者当时消,已有脓者,随药下脓出,后每日酒下五圆,如梧桐子大,待脓止即住服。 风眼,贴两太阳穴。 壁镜咬、蜘蛛咬,外贴,留疮口。 发脑、发髭鬓、发眉、发耳、脐痈、牙痈、牙…
  • 清毒明目饮

    …高机体免疫功能,加速炎症水肿吸收,促进溃疡之修复。旦自觉症状缓解,眼部充血消退,常易认为病愈而放弃治疗,致使病情反复者屡见不鲜,所以必须经多次萤光素染色阴性,角膜光学切面水肿全部消退后,方可停止用药清·吴尚先曾说:‘外治法之理,即内治法之理,外治法之药,即内治法之药,所异者法耳’。以药渣复煎熏洗眼部,有助于疗效的提高和发挥,用本方治疗35例,其中痊愈27例(眼部充血消退,角膜水肿消退,溃疡愈合,荧…
  • 截疟丹

    …卷四:截疟丹 处方 独蒜(5月5日取)不拘多少。 制法 杵烂,入好黄丹再杵,干湿适匀为丸,如圆眼大,晒干收贮。 功能主治 疟疾。 用法用量 但疟疾2-3发后,临发日鸡鸣时以药1丸,略槌碎,取井花水面东服之。即止不再发。 摘录 《摄生众妙方》卷四 《种福堂方》卷二:截疟丹 处方 斑蝥1钱,巴豆肉1钱,朱砂1钱,麝香2分,雄黄1钱5分,蟾酥5分。 …
  • 连床散

    …疮,可用连床散外治,若便身糜烂成片,且多烦躁的,名为风热疮,可用一抹金外涂甚效。”《珍本医籍丛刊 幼科折衷》:“若头散生成片,常常燥痒,毛发稀少,有类白屑,此因积热上攻,名曰秃疮。虽生于头,世人只知以药外敷得愈,不逾旬月,其疮又发,何为而然?盖头乃诸阳所会之处,洪范五行,火日炎上,热毒上攻,两阳相灼。故疮生于头,法当解陈莁之积热,导心经之烦躁,斯可矣。宜百解散,倍加五和汤、姜、葱、灯心煎服,次以连…
  • 刘寄奴散

    …1两,寒水石1两,磁石(烧红7遍)1两,王不留行半两,刘寄奴半两,地松半两,地榆半两,黄柏皮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刀箭所伤。 用法用量 干掺患处。如刀伤肉开者,以药掺后更用软帛微缚敛,即时肉合,更不痛作,亦无脓血,甚妙。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四 《圣惠》卷八十:刘寄奴散 处方 刘寄奴3分,当归3分(锉,微炒),延胡索半两,蒲黄半两,肉桂…
  • 猪肾荠苨汤

    …豆,强中消渴此方珍。下消之证,茎长兴盛,不交精出,名强中。缘服邪术热药而毒盛也。猪肾一具,大豆一升,荠苊、人参、石膏各三两,磁石(绵裹)、茯神、知母、黄芩、葛根、甘草、花粉各二两,先煮豆、肾。去渣,以药分三服。知、芩、石膏以泻邪火,人参、甘草以固正气,葛根、花粉以生津,荠苊、黑豆最能解毒,磁石、猪肾引之入肾也。”各家论述 ①《法律》:此方用白虎等清凉之剂,加入猪肾、大豆、磁石,引诸清凉入…
  • 凌霄花散

    …霄花 黄连 白矾各7.5克 雄黄 天南星 羊蹄根各15克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解毒杀虫。治风湿兼热,致生诸癣,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 用生姜汁调药,抓破患处,以药涂之。如癣不痒,只用清油调药,立效。 摘录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 《杨氏家藏方》卷十二:凌霄花散 处方 凌霄花1分,白矾1分(别研),雄黄半钱(别研),天南星半两,黄连(去须)…
  • 朱砂安神丸

    …为衣,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6克),津唾咽之,食后。现代用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朱砂另研,水飞为衣。每次服6~9克,临睡前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朱砂研细末水飞,以药汤送服。 功效 镇心安神,清热养阴。 主治 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心神烦乱,惊悸不安,失眠多梦,胸中烦热,舌红,脉细数。 方解 本方证为心火亢盛,灼伤阴血所致。心为君火之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