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6
秒,为您找到
10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醍醐
… ④《本草衍义》:"润养疮痂。" ⑤《随息居饮食谱》:"润燥充液滋阴,止渴耐饥,养营清热。" 用法用量 内服:溶化冲。外用:涂摩。 复方 ①治一切肺病咳嗽脓血及唾血不止:好酥三十斤,
三遍
炼,停职凝,当出醍醐,服一合,日三服,瘥止。(《千金方》) ②补虚,去风湿痹:醍醐二大两。暖酒一杯,和醍醐一匙服之。(《食医心镜》) ③治中风烦热,皮肤瘙痒:醍醐四两。每服酒调下半匙。(《圣惠方》)…
牛肉
…肉,能安胎补血。" ⑤《韩氏医通》:"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煎汁或入丸剂。 复方 ①补诸虚百损:黄犍牛肉(去筋膜,切片,河水洗数遍,仍浸一夜,次日再洗
三遍
,水清为度,用无灰好酒同入坛内,重泥封固,桑柴文武火煮一昼夜,取出如黄沙为佳,焦黑无用,焙干为末,听用);山药(盐炒过),莲肉(去心,盐炒过,并去盐)、白茯苓、小茴香(炒)各四两,为末。每牛肉半斤,…
冬瓜子
…男子白浊,女子白带:陈冬瓜仁炒为末。每空心米饮服五钱。(《救急易方》) ④治消渴不止,小便多:干冬瓜子、麦门冬、黄连各二两。水煎饮之。《摘元方》 ⑤治男子五劳七伤,明目:白瓜子七升,绢袋盛,搅沸汤中
三遍
,暴干;以酢五升浸一宿,暴干;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之。(《千金方》)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冬瓜子 拼音注音 Dōnɡ Guā Zǐ 别名 白瓜子、瓜…
芜菁子
…热,攻积聚,杀虫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研末。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青盲眼障,但瞳子不坏者:蔓菁子六升,蒸之气遍,合甑取下,以釜中热汤淋之,乃曝干,还淋,如是
三遍
,即收杵为末。食上,清酒服方寸匕,日再服。(《海上集验方》) ②补肝明目:芜菁子三升,净淘,以清酒三升煮令熟,暴干,治下筛。以井花水和服方寸匕,稍加至三匕,无所忌。可少少作。服之令人充肥,明目洞视。…
牛蒡
…汁各二合,和匀,加蜜二合。每取一合,又水半碗,煎开几次,调滑石末一钱服下。 19、诸疮肿毒。用牛蒡根三条,洗净,煮烂,捣成汁,加米煮粥,每食一碗。 20、月经不通(腹肋胀痛)。用牛蒡根二斤,锉小,蒸
三遍
,装入布袋,在二斗酒中泡五天。饭前温服一碗 各家论述 元代李杲说:“鼠粘子其用有四: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风是也。”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
兔毛蒿
…月经不调也有一定疗效。外用治肿痈,臁疮(下肢慢性溃疡)、中耳炎及其它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 用法用量 5钱,水煎服。外用以全草制成膏剂外敷。 备注 兔毛蒿膏制法:全草洗净切碎水煎,合并
三遍
煎煮过滤,浓缩成膏状即得。避光密闭保存。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兔毛蒿 拼音注音 Tù Máo Hāo 别名 兔子毛、疔毒草、惊草、荆草 来源 …
原蚕子
…-6g。外用:适量,研末撒。注意事项 阳虚有寒者勿食。相关论述 《千金方》:“疗热淋。”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温疳齿:蚕子灰6g,人中白3g,麝香少许。上为细末。帖齿龈上,日
三遍
为妙,涎出吐了。(《鸡峰普济方》蚕灰散)2、治热淋如血:蚕种稍灰,入麝香少许。水服6g。(《卫生家宝方》)3、治倒产难生:原蚕子烧末,饮服9g。(《字母秘录》)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收集雌蛾所…
铁
…如常法酒,用一月封头开清,用磁石嗡铁者三斤,捣为末,内酒中,浸三宿,饮之,日夜饮,常取小小醉而眠,取闻人语乃止药。4、治发薄不生:先以醋泔清洗秃处,以生布揩,令火热,腊月脂并细研铁生煎三沸,涂之,日
三遍
。(3、4方出自《千金方》)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铁灰色至灰黑色;条痕钢灰色。无解理,不透明;新鲜面具金属光泽。硬度4,相对密度7.87左右,具延展性。体重,质坚硬…
海蛤壳
…。煅蛤壳:取净蛤壳置无烟火上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碾碎即成。蛤粉:将煅蛤壳碾至极细成粉末状。 《雷公炮炙论》:"凡修事(海蛤)一两,于浆水中煮一伏时后,却以地骨皮、柏叶二味,又煮一伏时,后于东流水中淘
三遍
,拭干,细捣,研如粉,然后用。凡一两,用地骨皮二两,并细锉,以东流水淘取用之。" 归经 ①《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阳、阳明经。" ②《要药分剂》:"入心、肾二经。" 性味 咸,平。 …
半夏
…矾与水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每半夏100斤,用白矾12斤8两,夏季用14斤8两) ①《雷公炮炙论》:"修事半夏四两,用捣了白芥子末二两,头醋六两,二味搅令浊,将半夏投于中,洗
三遍
用之。半夏上有隟涎,若洗不尽,令人气逆,肝气怒满。" ②陶弘景:"半夏,用之皆先汤洗十许过,令滑尽,不尔戟人咽喉。" 归经 入脾、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阳明、太阴、少阳经。" ②《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