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本病特征为急性感染,不规则发热,咽炎,淋巴结和脾肿大,以及血液中淋巴球增多。病原有认为EB病毒致病。本病为多系统表现,易与他种病相混而漏诊。多见2~35岁,春秋流行,飞沫传染。

【诊断】

1.畏寒,发热1周内消退,起病1~2天后咽痛伴吞咽困难。咽部充血,咽部淋巴组织肿大,扁桃体上时有白膜,腭部可有针尖样淤点。

2.全身淋巴结皆肿大,故有“腺性热”之称,以颈淋巴结肿大,后颈部先出现为多。肿大淋巴结大小不一,呈中等硬度,无压痛,不化脓,多热退后数周内消失。伴肝脾大,皮疹,以至累及神经、循环、呼吸和胃肠系统症状。

3.血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增高,并有异常淋巴细胞发现。血清嗜异性抗体凝集试验阳性。

4.鉴别溃疡膜性咽炎、白喉、急性扁桃体炎相关的咽部表现。

【治疗】

1.严格隔离,卧床休息,对症治疗。

2.抗生素用于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多用青霉素。

3.咽部给漱口水和含片。

4.重症者可注射血清丙种球蛋白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可缓解病情。

5.本病确诊后应转内科治疗。

二、粒细胞缺乏性咽峡炎

本病以外周血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咽部感染和全身衰竭为特征。多为药物、中毒或过敏抑制骨髓生产白细胞的功能,而使抗感染能力降低而发病。

【诊断】

1.发热,疲惫和全身衰竭。咽痛伴吞咽困难、溢涎,厌食,口臭和说话鼻音。

2.咽粘膜充血或苍白贫血状态,口腔及咽部粘膜,扁桃体上多处粘膜溃烂,常大片溃疡并覆坏死性假膜,时延及鼻、喉等处。重症在消化、泌尿道和生殖器亦有类似病变。淋巴结和脾多不肿大。

3.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低于2×109/L(2000/mm3),中性粒细胞低于1×109/L(1000/mm3)。骨髓检查一般呈中度增生不良,特点是缺乏粒细胞。

4.咽部表现应与白喉、樊尚氏咽峡炎及急性咽部感染鉴别,在临床上有与咽炎不相应的全身症状,查血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

1.诊断确立转内科处理。

2.查明致病原因,停用一切致敏药物。

3.保持口腔清洁,用3%双氧水或3%苏打水漱口。

4.应用抗生素及抗病毒药以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

5.输血或白细胞成份输血,骨髓移植,激素应用。

6.用促骨髓粒细胞生长成熟药物。

三、白血病性咽峡炎

白血病为造血系统恶性病变,以白细胞异常增殖,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脾淋巴结肿大为特征。本病早期可有口腔和咽部表现,病因不明,儿童及青年多见。

【诊断】

1.咽痛,吞咽困难,口腔和咽粘膜有散在性出血点或紫斑,有少量渗血,也有软腭、悬雍垂血肿。咽粘膜苍白肿胀,常多处糜烂,溃疡以至坏死。扁桃体肿大时有阻塞咽腔致吞咽、呼吸困难。耳鼻亦可有出血或感染病变。

2.白细胞增生浸润引起多系统出血和感染为病变的症状表现。全身淋巴结、肝脾肿大。发热,虚弱和衰竭表现。

3.白细胞总数早期严重减少(<1000/mm3),后期增多,显示原始细胞和幼白血细胞增多(90%)。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佳,毛细血管脆性增加。骨髓显示核细胞高度增生。

4.根据血象易于区别白喉、溃疡膜性咽炎、粒性细胞缺乏性咽炎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治疗】

1.化学药物治疗和免疫疗法对缓解病情、减轻症状有效。

2.抗生素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

3.咽部及口腔保持清洁,制止疼痛。

4.明确诊断转内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