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润燥。治温热病后期,阴液亏虚,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脉虚大。
滋养阴液。主伏暑伤寒,在阴分精室,余热未清者。
水煎服,每日2次。
滋阴补血复脉。
温病后期,久热伤阴,津液耗伤,或久热不退,口干唇燥,烦躁不安,心悸,舌红无苔,脉结代或细数。
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久热伤阴,低热、咳嗽等;又用于治疗痹证、石淋等病症。
除去参桂与姜枣,加入白芍治阴伤,温邪久恋阳明证,快服加减复脉汤。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加减复脉汤
1、本方以口干唇燥、烦躁不安、心悸、脉虚大或促为辨证要点。
2、现代常用本方治疗久热伤阴、低热、咳嗽、痹证、石淋、产后大便干结等。
1、清·吴鞠通:温邪久羁中焦,阳明阳土,未有不克少阴癸水者,或已下而阴,或未下而阴渴。若实证居多,正气未至溃败,脉来沉实有力,尚可假乎于一下,即《伤寒论》中急下以存津液之谓。若中无结粪,邪热少而虚热多,其脉虚必虚……故以复脉汤复其津液……去参、桂、姜、枣之补阳,加白芍收至阴之阴,故云加减复脉汤。在仲景当日,治伤于寒者之结代,自有取于参、挂、姜、枣,复脉中之阳;今治伤于温者之阳亢阴竭,不得再补其阳也。用古法而不拘于古方,医者之化裁也(《温病条辨》)。
2、清·吴坤安:若温邪误治,邪必深人厥阴,神昏音涩,舌绛裂纹,欲寐不寐,午间烦躁形象畏冷,心中如焚,此正气久虚,阴液涸。宜复脉汤加减。如生地、麦冬、炙草、白芍、阿胶、丹皮、梨汁之类(《伤寒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