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复脉汤

加减复脉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温病条辨》卷三。为补益剂。具有滋阴养血,生津润燥之功效。主治温热病后期阴液亏虚证。症见身热面赤,口干舌燥,脉虚大,手足心热。
分类 补益剂
出处 《温病条辨》卷三
功能 滋阴养血,生津润燥
主治 温热病后期阴液亏虚证。症见身热面赤,口干舌燥,脉虚大,手足心热

《温病条辨》卷三:加减复脉汤

处方

甘草18克 干地黄18克 生白芍18克 麦冬(不去心)15克 阿胶9克 麻仁9克

功能主治

滋阴润燥。治温热病后期,阴液亏虚,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脉虚大。

用法用量

用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分三次服。

剧者,加甘草至30克,地黄、白芍均加至24克,麦冬21克,日三夜一服。

摘录
《温病条辨》卷三

《重订通俗伤寒论》引叶氏方:加减复脉汤

处方

北沙参、龙牙燕、陈阿胶、吉林参、麦冬、大生地、生白芍、清炙草、白毛石斛、鲜茅根。

【功效】滋养阴液。

功能主治

滋养阴液。主伏暑伤寒,在阴分精室,余热未清者。

摘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引叶氏方

清·《温病条辨》:加减复脉汤

组成

甘草六钱(18克)、干地黄六钱(18克)、生白芍六钱(18克)、麦门冬五钱(15克)、阿胶三钱(9克)、麻仁三钱(9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

滋阴补血复脉。

主治

温病后期,久热伤阴,津液耗伤,或久热不退,口干唇燥,烦躁不安,心悸,舌红无苔,脉结代或细数。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冠心病、白细胞减少等病症。

1.心律失常:本方随证加味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80例,与西药(盐酸普罗帕酮、泛癸利酮、丙胺太林)治疗组80例对照,疗程为1个月。疗效评价以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完全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为痊愈。结果:治疗组痊愈64例,显效12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8%,优于西药组总有效率78.8%。(《山东中医杂志》1999年第7期)

2.早搏:本方加减治疗冠心病过早搏动36例,与西药[盐酸硝苯地平(心痛定)、盐酸普鲁帕酮(心律平)、盐酸美西律(慢心律)酌情使用]治疗组33例对照,疗程为3周。临床疗效评价以早搏消失为显效;早搏次数减少一半以上或减轻一度者为有效;无变化者为无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0.6%,优于西药组有效率51.5%。(《新中医》1997年第7期)

3.小儿低热:本方加味治疗小儿低热98例,汤剂水煎日服4~6次,少量多次服用。结果:痊愈89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广西中医药》1992年第5期)

方解

本方是在《伤寒论》炙甘草汤的基础上去人参、桂枝生姜大枣,加入白芍而成。主要用于治疗久热伤阴,阴血亏损之证。吴鞠通日:“去参、桂、姜、枣之补阳,加白芍收三阴之阴,故云加减复脉汤。”

方用干地黄麦门冬、生白芍、阿胶滋阴养血,合以炙甘草补益心气。临床应用以口干唇燥、烦躁不安、心悸,脉虚大或促为辨证要点。如见气虚,加人参、黄芪;阴血虚,加玄参、首乌;热甚,加黄连、知母。将炙甘草汤之温阳复脉变为加减复脉汤之养阴复脉,所以阴血亏虚症状是本方的辨证要点。

现代研究

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久热伤阴,低热、咳嗽等;又用于治疗痹证、石淋等病症。

方歌

除去参桂与姜枣,加入白芍治阴伤,温邪久恋阳明证,快服加减复脉汤。

摘录
清·《温病条辨》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加减复脉汤

歌诀

除去参桂与姜枣,加入白芍治阴伤;温邪久恋阳明证,快服加减复脉汤。

组成

甘草六钱(18g)、干地黄六钱(18g)、生白芍六钱(18g)、麦冬五钱(15g)、阿胶三钱(9g)、麻仁三钱(9g)。

用法用量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剧者,加甘草至一两,地黄、白芍八钱,麦冬七钱。日三,夜一服。

功用

滋阴养血,生津润燥。

主治

温热病后期阴液亏虚证。症见身热面赤,口干舌燥,脉虚大,手足心热。

方义

方中干地黄、白芍、麦冬阿胶滋阴养血,生津润燥,为方中主药。炙甘草补益心气,调中和胃;麻仁润肠通便。全方合用,达养血敛阴,生津润燥功效。

运用

1、本方以口干唇燥、烦躁不安、心悸、脉虚大或促为辨证要点。

2、现代常用本方治疗久热伤阴、低热、咳嗽、痹证、石淋、产后大便干结等。

加减化裁

气虚者,加人参或太子参;阳虚者,加桂枝;夜寐不安者,火麻仁改为炒酸枣仁,加茯苓;胸闷重者,加瓜蒌、枳壳郁金;脘痞纳差者,加广藿香、薏苡仁、厚朴

使用注意

阴虚化火者忌用。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复脉汤、加减复脉汤五方,都是补血方。四物汤以补血和血为主,具有调经止痛作用,适用于血虚,痛经,崩漏等证;当归补血汤以补气生血为主,具有退热托疮作用,适用于血虚发热,疮疡溃后不敛等证;归脾汤以补气摄血为主,具有益脾安神作用,适用于劳倦发热,食少不眠,惊悸盗汗,妇女经少血虚,或气不摄血,崩中漏下等证;复脉汤以通阳益气为主,具有滋阴补血作用,适用于气虚血少,心悸,脉结代,或气虚身热,短气自汗等证;加减复脉汤以滋阴补血为主,具有清热复脉作用,适用于热病伤阴,身热口干,脉虚大等证。

各家论述

1、清·吴鞠通:温邪久羁中焦,阳明阳土,未有不克少阴癸水者,或已下而阴,或未下而阴渴。若实证居多,正气未至溃败,脉来沉实有力,尚可假乎于一下,即《伤寒论》中急下以存津液之谓。若中无结粪,邪热少而虚热多,其脉虚必虚……故以复脉汤复其津液……去参、桂、姜、枣之补阳,加白芍收至阴之阴,故云加减复脉汤。在仲景当日,治伤于寒者之结代,自有取于参、挂、姜、枣,复脉中之阳;今治伤于温者之阳亢阴竭,不得再补其阳也。用古法而不拘于古方,医者之化裁也(《温病条辨》)。

2、清·吴坤安:若温邪误治,邪必深人厥阴,神昏音涩,舌绛裂纹,欲寐不寐,午间烦躁形象畏冷,心中如焚,此正气久虚,阴液涸。宜复脉汤加减。如生地、麦冬、炙草、白芍、阿胶、丹皮、梨汁之类(《伤寒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