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人参芍药汤

麻黄人参芍药汤,中医方剂名。出自《脾胃论》卷下。具有解表散寒,益气养血之功效。主治气血亏虚,外感风寒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心烦,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或见吐血者。
出处 《脾胃论》卷下
功能 解表散寒,益气养血
主治 气血亏虚,外感风寒证
别名

麻黄桂枝汤(《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

人参 麦门冬各0.9克 桂枝 当归身各1.5克 麻黄甘草 白芍药 黄耆各3克 五味子2个

功能主治

治气阴两虚,外感寒邪,致患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

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450毫升,先煮麻黄令沸,去上沫,煎至300毫升,入余药同煎至150毫升,临卧时去滓热服。

摘录
《脾胃论》卷下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麻黄人参芍药汤

歌诀

麻黄人参芍药汤,桂枝五味麦冬襄;归芪甘草汗兼补,虚人外感服之康。

组成

人参麦门冬各三分(4g),桂枝当归身各五分(4~5g),麻黄、炙甘草、白芍药、黄芪各一钱(6~9g),五味子二个(2g)。

用法用量

上㕮咀,都作一服。以水三盏,煮麻黄一味,令沸,去沫,至二盏,入余药同煎至一盏,去滓,临卧热服。

功用

解表散寒,益气养血。

主治

气血亏虚,外感风寒证。

方义

本方所治为素体气血不足,又外感风寒之证,治宜解表散寒,益气养血。方中麻黄桂枝解表散邪;人参黄芪益气实卫,扶正固表;当归、白芍补血敛阴,以滋汗源;麦冬、五昧子滋阴生津,收敛肺气;炙甘草和中调药。诸药相合,风寒得散,气血得补,邪正兼顾,共奏解表散寒,益气养血之效。

运用

诊断要点为恶寒发热,无汗,心烦,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或见吐血者。

临床常用于气血亏虚,外感风寒证。

使用注意

阳虚失血以及血证而无感受外邪时,不宜使用本方。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1.《医方集解》:“此足太阳手太阴药也。桂枝补表虚,麻黄去外寒,黄芪实表益卫,甘草补脾,白芍安太阴,人参益元气而实表,麦冬保肺气,五味子安肺气,当归和血养血。盖取仲景麻黄汤与补剂各半服之。但凡虚人当服仲景方者,当以此为剂也。”

2.《汤头歌决》:“麻黄人参芍药汤,(东垣。)桂枝五味麦冬襄。归芪甘草汗兼补,虚人外感服之康。[麻黄、芍药、黄芪当归甘草(炙)各一钱,人参麦冬各三分,桂枝五分.五味五粒。东垣治一人内蕴虚热,外感大寒而吐血,法仲景麻黄汤,加补剂制此方,一服而愈。原解日:麻黄散外寒,桂枝补表虚,黄芪实表益卫,人参益气固表,麦冬、五味保肺气,甘草补脾.芍药安太阴,当归和血养血。]”

3.《医林纂要探源》:“麻黄人参芍药汤,治吐血外感寒邪,内虚蕴热。按:此方乃东垣经验得意之方。脾胃本虚,独居旷室,夜卧热炕,衣服单薄,内虚而卧夜炕,则内蕴虚热矣;衣单而居旷室,则外受寒邪矣。……要其治法,则亦与伤寒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