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制清暑益气汤《医学六要治法汇》卷四

近制清暑益气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六要治法汇》卷四。具有益气健脾,敛阴生津,补气升阳,补血活血,清热燥湿,降逆止呕之功效。主治①《医学六要》:夏月体虚。②《杂病广要》:夏月外感湿热,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肢节沉痛,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痞,小便黄而少,大便溏而频,或痢出黄糜,或如泔色,或渴或不渴,不思饮食,自汗体重,或汗少,脉洪缓者。
出处 《医学六要治法汇》卷四
功能 益气健脾,敛阴生津,补气升阳,补血活血,清热燥湿,降逆止呕
主治 主治①《医学六要》:夏月体虚。②《杂病广要》:夏月外感湿热,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肢节沉痛,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痞,小便黄而少,大便溏而频,或痢出黄糜,或如泔色,或渴或不渴,不思饮食,自汗体重,或汗少,脉洪缓者

组成

人参白术麦门冬五味子陈皮甘草(炙)、黄柏(炒)、黄芪(蜜炙)、当归身(各6g)。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用

益气健脾,敛阴生津,补气升阳,补血活血,清热燥湿,降逆止呕。

主治

①《医学六要》:夏月体虚。

②《杂病广要》:夏月外感湿热,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肢节沉痛,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痞,小便黄而少,大便溏而频,或痢出黄糜,或如泔色,或渴或不渴,不思饮食,自汗体重,或汗少,脉洪缓者。

方义

人参麦冬五味子生津益气,黄芪益气固表,黄柏清热燥湿,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和中,甘草和药。

加减化裁

随人加减,姜、枣煎。

重要文献摘要

《法治汇》:“近制清暑益气汤,人参白术麦门冬五味子陈皮甘草炙,黄柏炒,黄芪蜜炙,当归身,随人加减,姜、枣煎。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黄连香需饮是也。暑伤气,汗多体倦,须补气,忌分利。行人、农夫,于日中劳役得之,为中喝,其病必苦头疼,发躁热,恶热,扪之肌肤大热,大渴引饮,汗大泄,无气以动,乃天热外伤元气,宜益气清暑,十味香薷厚朴木瓜,加五味、石膏知母。取凉大过,寒热无汗,是周身阳气为寒所遏也。当从伤寒治,大羌活汤加减。兼内伤冰果生冷,当温中发散,炮姜、缩砂之类。”

《医方便懦 校正新增观聚方要补》:“人参白术麦冬,五味,陈皮甘草黄柏黄芪当归。随人加减,姜、枣煎。治暑湿成患,体倦乏力,身热心烦,小便数,大便溏,或渴或不渴,少食自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