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导滞汤《医学发明》

羌活导滞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发明》卷八。具有除风和血之功效。主治①《医学发明》:脚气初发,一身尽疼,或肢节肿痛,便溺阻隔。②《杂病源流犀烛》:痹厥。
出处 《医学发明》卷八
功能 除风和血
主治 ①《医学发明》:脚气初发,一身尽疼,或肢节肿痛,便溺阻隔。②《杂病源流犀烛》:痹厥

组成

羌活独活各半两,大黄(酒煨)一两,防己当归各三钱,枳实(麸炒)二钱。

用法用量

上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或七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以微利则已。

功用

除风和血。

主治

①《医学发明》:脚气初发,一身尽疼,或肢节肿痛,便溺阻隔。

②《杂病源流犀烛》:痹厥。

方义

此方较三化汤,药林稍异而功用不殊,与积实导腾丸,则径预齐别,被居亦本承气,而兼积、术、三黄,因隶之伤饮食门,此不复列。故宜通用苍、白术防己、南星以去湿,羌、独活木瓜槟榔行气利关节以去壅,佐以木通牛膝引经,当归生地黄和血。

使用注意

大抵此药,初发者可用,若久见则不宜服。

重要文献摘要

《仁斋直指》:“胜湿以仙术、白术防己川芎为主,或六物附子汤,或当归拈痛汤。脚气气郁甚者,舟车丸、除湿丹;有饮者,东垣开结导饮丸。脚气解表用麻黄左经汤等药,随经选用;有兼痰气寒湿者,五积散加木瓜。若双解,以大黄左经汤、羌活导滞汤。”

《景岳全书》:“暑月久坐久立湿地,则湿热之气蒸人经络,病发必热,而四肢酸疼,烦闷肘肿寒热,此又山野农夫多有之,以久湿伤于外也。述古杨大受曰:脚气是壅疾,当用宣通之剂,使气不能成壅也,如羌活导滞汤之类,所宜通用。”

各家论述

杨大受:脚气是为壅疾,当用宣通之剂,使气不能成雍也,如羌活导滞汤之类。故宜通用苍、白术防己、南星以去湿,羌、独活木瓜槟榔行气利关节以去壅,佐以木通牛膝引经,当归生地黄和血。此必用之药也。如东垣当归拈痛汤之类甚健,余因证之虚实寒熟、表襄轻重而施治之。(《古今医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