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卫汤《脾胃论》

调卫汤,中医方剂名。出自《脾胃论》卷下。具有益气固表,祛湿通络之功效。主治①《脾胃论》:湿胜自汗,卫气虚弱,表虚不任外寒。②《医心方》:湿胜自汗,一身尽痛,脉濡者。临床上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表虚自汗。
出处 《脾胃论》卷下
功能 益气固表,祛湿通络
主治 ①《脾胃论》:湿胜自汗,卫气虚弱,表虚不任外寒。②《医心方》:湿胜自汗,一身尽痛,脉濡者

组成

苏木红花各一分(0.3g),猪苓二分(0.6g),麦门冬生地黄各三分(0.9g),半夏(汤洗七次)、生黄芩、生甘草、当归梢各五分(1.5g),羌活七分(2.1g),麻黄根、黄耆各一钱(3g),五味子七枚。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㕮咀,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

2、现代用法:用水300ml,煎至150ml,去滓稍热服。

功用

益气固表,祛湿通络。

主治

①《脾胃论》:湿胜自汗,卫气虚弱,表虚不任外寒。②《医心方》:湿胜自汗,一身尽痛,脉濡者。

方义

《医方考》:风能胜湿,故用羌活;辛能燥湿,故用半夏;淡能渗湿,故用猪苓;湿伤气,黄耆甘草麦冬所以益气;湿伤血,苏木红花、归梢所以消瘀;五味子麻黄根,收汗液而固表虚;生地黄芩、凉阴血而除湿热。

运用

临床上常用于风寒湿痹,表虚自汗。

重要文献摘要

《东医宝鉴》:“调卫汤治湿胜自汗。麻黄根、黄芪各一钱,羌活七分,生甘草、当归尾、生黄芩半夏各五分,麦门冬生地黄各三分,猪苓二分,苏木红花各一分,五味子七粒。上锉,作一贴,水煎服。东垣。”

《丹溪心法》:“调卫汤治湿胜自汗,补卫气虚弱,表虚不任风寒。麻黄根、黄芪各一钱,羌活七分,生甘草、归梢、生黄芩半夏各五分,麦门冬生地各三分,猪苓二分,苏木红花各二分,五味七个。上作一服,水煎热服。”

《脾胃论》:“调卫汤:治湿胜自汗,补卫气虚弱,表虚不任外寒。苏木红花以上各一分,猪苓二分,麦门冬生地黄以上各三分,半夏汤洗七次,生黄芩、生甘草、当归梢以上各五分,羌活七分,麻黄根、黄芪以上各一钱,五味子七枚。上㕮咀,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中风证必自汗,汗多不得重发汗,故禁麻黄而用根节也。”

《脾胃论》:“调卫汤(原文)治湿胜自汗,补卫气虚弱,表虚不任外寒。苏木红花以上各一分,猪苓二分,麦门冬生地黄以上各三分,半夏(汤洗七次)、生黄芩、生甘草、当归梢以上各五分,羌活,七分,麻黄根、黄芪以上各一钱,五味子七枚。右(上)哎咀,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中风证必自汗,汗多不得重发汗,故禁麻黄而用根节也。 (语译)调卫汤治阳明病湿胜自汗,汗多则卫外的阳气弱,肌表虚疏,抵抗力差,不堪外寒的侵袭,容易感冒。方中用黄芪麻黄根实卫固表以止汗,且黄芪羌活有补中益气祛风胜湿的作用;汗多耗液,用当归、生地补血养阴,并用苏木红花活血行血则补而不滞,汗多伤津用麦冬;生甘草、伍味予以复耗散的津液,并借以养胃进食,汗多必致尿少,用生黄芩以清水的上源,猪苓导水于膀胱,伞夏分清浊于中焦,则决渎行而津液滋。湿去则风无所恋、汗出必自止。煎成热服以鼓舞胃气,并严格申禁‘汗多不得重(再)发汗’,所以不用麻黄而用止汗的麻黄根节。(评述)东垣制‘调卫汤’治阳明湿胜自汗,说明汗湿之源,与上节饮食汗出及胃中火盛,必汗出不止互相比较,此又更深一层。东垣根据《内经》阐述湿胜自汗与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始为热中,终传寒中’的关系,脾与胃相为表里,实则阳明,虚则太阴,阳明湿胜有内外两个诱因:外因是由于劳倦汗多,寒湿雨水.的侵凌,所谓‘阴滋其湿’,内因是由于劳倦汗多亡阳,变阳明热中为太阴寒中,致水湿内聚,所谓‘湿若中水’,这种湿胜自汗的根本原因,在于体质内部的变化。所以治疗方法以调整机能为主,补卫气以固肌表,养津液以滋汗源,利小便以纠正汗多尿少之偏,虽说是终传寒中,但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使清升浊降,扦止尿清,湿邪自去,此东垣法外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