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列表
全身发痒用桂枝麻黄各半汤
全身发痒用桂枝麻黄各半汤
风寒客于肌表,得不到微汗透达,又不化热传里,感觉全身发痒,好象虫行,皮肤无异征,用桂枝麻黄参半汤。身痒抓破呈现细微血点,为风热郁于孙络,用四物消风散。搔后多白屑,为血虚生燥,用滋燥养荣汤。外科皮肤病中的“浸淫疮”,初起细如粟米,搔痒流出脂水,因脂水延伸成片,兼有痛感,宜祛风胜湿,凉血清热,用升麻消毒饮加苍术、黄连,并以青蛤散外搽。又有“粟疮”,形如粟粒,色红搔痒,久不愈,人能耗费血液,肤如蛇皮,用
病理科
皮肤科 - 瘙痒/过敏症
药方详情
风寒客于肌表,得不到微汗透达,又不化热传里,感觉全身发痒,好象虫行,皮肤无异征,用
桂枝
麻黄
参半汤。
身痒抓破呈现细微血点,为风热郁于孙络,用四物消风散。
搔后多白屑,为血虚生燥,用滋燥养荣汤。
外科皮肤病中的“浸淫疮”,初起细如粟米,搔痒流出脂水,因脂水延伸成片,兼有痛感,宜祛风胜湿,凉血清热,用
升麻
消毒饮加
苍术
、
黄连
,并以青蛤散外搽。
又有“粟疮”,形如粟粒,色红搔痒,久不愈,人能耗费血液,肤如蛇皮,用消风散。
“癣疮”奇痒难忍,多发于部分,由湿热、血燥及风毒构成,有干、湿两种。“干癣”枯燥无脂水,搔后起白屑;“湿癣”湿润,痒且多黏液。本证极为固执,故有“顽癣”之称,内服药难于收效,多用外治法,干癣用癣药水,湿癣用
青黛
散。
触摸漆毒或对漆气过敏者,先由面部作痒浮肿,抓之象“意疹”,渐传肢体,痒痛难忍,皮破后,溃烂流水,称做“漆疮”。漆气辛热有毒,用化斑解毒汤加
荆芥
、蝉衣、
浮萍
、生
甘草
清解,亦可外搽
青黛
散,不宜洗浴。
桂枝
麻黄
参半汤:
桂枝
、白芍、
麻黄
、
杏仁
、炙草姜、枣。
四物消风散:
生地
、
当归
、
荆芥
、
防风
、
赤芍
、
川芎
、
白鲜皮
、蝉衣、
薄荷
、
独活
、
柴胡
、枣。
滋燥养荣汤:
生地
、
熟地
、
当归
、白芍、
黄芩
、
秦艽
、
防风
、
甘草
。
升麻
消毒饮:
升麻
、归尾、
赤芍
、银花、连翘、
牛蒡子
、山栀、
羌活
、
白芷
、
红花
、
防风
、桔梗、
甘草
。
青蛤散:蛤粉、
青黛
、石青、
轻粉
、
黄柏
研末,用
麻油
调制块状,用时凉水化涂患处。
消风散:
荆芥
、
防风
、
当归
、
生地
、
苦参
、
苍术
、蝉衣、胡麻、
牛蒡子
、
知母
、石青、
甘草
、
木通
。
癣药水:
百部
、蛇床子、
土槿皮
、
硫黄
、白砒、斑婺、
樟脑
、
轻粉
、用米醋浸。
青黛
散:
青黛
、石青、
滑石
、
黄柏
研末,
麻油
调涂。
化斑解毒汤:
升麻
、石青、连翘、
牛蒡子
、
黄连
、
知母
、
玄参
、
竹叶
。 (秦伯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