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通络,祛风解凝。主治肩周炎。 |
【处方组成】 当归30克、丹参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活18克、生地30克、香附1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冷痛较剧者加制川草乌各9克;热病者加忍冬藤60克、桑枝60克;刺痛者加制乳香6克、制没药6克;气虚者加黄芪18克;顽固难愈者加蜈蚣、地龙各9克。 |
【临床疗效】 以服药30剂为标准,治疗100例患者,治愈(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自如,半年未复发者)56例,基本治愈(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轻度受限)35例,有效(肩痛减轻,活动有进步者)8例,无效(病情无改善者)1例。 |
【处方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娄多峰。 |
【按 语】 方中当归、丹参、生地养血活血,散瘀止痛;桂枝上行肩臂,可舒筋脉之挛急,利关节之壅滞;配羌活、透骨草以通络祛风寒湿邪;香附乃血中之气药,可行气活血,气行则血行。诸药配伍,肩凝可除。(朱钢) |
【功能主治】 功能解肌祛风,散寒止痛。主治肩周炎。 |
【处方组成】 葛根、麻黄、桂枝、白芍、薏苡仁、白术、制附片、炙甘草、生姜、大枣,水煎服。 |
【辨证加减】 痛如锥刺、舌黯有瘀血者,加炙山甲、鸡血藤、红花。 |
【临床疗效】 治疗50例肩凝证,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都在41-59岁之间,病程从10天-3年,均有感受风寒或受伤病史。结果:治愈者33例,占66%(一般服药15-40剂);好转17例,占34%(一般服药10-20剂,此17例未能坚持服药)。 |
【处方来源】 河北省保定地区中医院王海波。 |
【按 语】 肩凝一症,乃年过5旬,肝肾亏损,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致邪留经脉,拘紧作痛,机关不利,活动受限。本方用葛根等解肌祛风,升阳明之津液于颈肩;白术、薏仁祛湿健脾;制附片温经散寒。诸药合用,能解肌舒筋,祛风化湿,逐邪外出,故施之于临床,每能获效矣。(朱钢) |
【功能主治】 功能驱风除痰,温经止痛,舒肝和脾。主治肩周炎。 |
【处方组成】 柴胡9克、当归9克、炒白芍9克、云苓9克、秦艽9克、黄芩9克、制附片9克、陈皮9克、法半夏9克、甘草6克、白芥子6克,水煎服,白酒为引。 |
【辨证加减】 寒气盛减黄芩加干姜;痛连背臑酸困不止加羌活、威灵仙;气虚加黄芪;湿重加苡仁、防已、白术。 |
【临床疗效】 治疗肩周炎50例,服药5天为1疗程,服至4疗程,治愈44例,占88%;好转5例,占10%;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为98%。 |
【处方来源】 青海省中医院骨科葛植厚等。 |
【按 语】 本方以逍遥散舒肝和脾,以复肝脾和畅之气,则筋脉肌肉气血调达,风寒湿邪无隙可入,更以附片、秦艽、陈皮、半夏、白芥子、白酒之力散寒驱风除痰,使里和则寒易去,凝去则痛自止,痛止则关节利。(朱钢) |
【功能主治】 功能扶正祛邪,通痹止痛。主治肩周炎。 |
【处方组成】 秦艽10-15克、天麻10克、羌活10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炙甘草5克、桑枝10-30克、生姜3片,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挟寒者加制附片6克、桂枝10克;气虚加党参15克、炙黄芪15克;症状随天气变化者得加雷公藤10克;有外伤史者酌加杜红花5克。 |
【临床疗效】 治疗52例,年龄28-69岁,病程短为24天,长则达15年。服药最少6剂,最多36剂。结果优36例,良8例,一般6例,差2例。以上病例均经过3年以上随访证实疗效。 |
【处方来源】 福建省泰宁县中医院洪苛教。 |
【按 语】 肩周炎的发病以体虚为本,风寒湿邪侵袭为标,且病程缠绵,易于复发,本方以当归养血和营,兼顾正气;其余各味药祛风化湿,通痹止痛,使邪气难复,故治之有效。本方孕妇忌用。(朱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