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方数:3)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急性或慢性关节炎并反复发作、关节畸形、肾脏病变和尿酸结石、痛风结石形成等。本病好发年龄在中年以上,男性约占95%。    临床表现分为:(1)无症状期。病人仅有血尿酸持续增高或波动性增高,而无临床表现。从血尿酸增高至出现症状的时间可长达数年,十多年,有些甚至终生不出现症状。(2)急性关节炎期。病人常在半夜突然起病,因关节疼痛而惊醒。初为单侧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痛风 
(方数:3)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急性或慢性关节炎并反复发作、关节畸形、肾脏病变和尿酸结石、痛风结石形成等。本病好发年龄在中年以上,男性约占95%。
临床表现分为:(1)无症状期。病人仅有血尿酸持续增高或波动性增高,而无临床表现。从血尿酸增高至出现症状的时间可长达数年,十多年,有些甚至终生不出现症状。(2)急性关节炎期。病人常在半夜突然起病,因关节疼痛而惊醒。初为单侧关节炎,偶有双侧或先后发作,以第一拇趾关节为多见,其次为踝、手、腕、膝、肘及足部其他关节,病情反复,可发展为多关节炎,出现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大关节腔亦可有渗出,显有发热、疲倦、厌食、头痛、白血球增高、血沉加快,经1一2周后症状缓解。间歇期数月或数年,亦有不再发作,多数在一年内复发。受寒、劳累、感染、关节创伤、手术、饮酒、食物过敏或进食嘌呤含量高的食物、精神刺激等为诱发因素。(3)慢性关节炎期。表现为多关节受累,发作较频,缓解缩短,疼痛加剧,可出现痛风石、关节畸形或活动受限。(4)肾结石。大约有10-20%原发性痛风的病人合并肾结石。可有肾绞痛、血尿。(5)肾痛变。出现肾间质性炎症和肾血管损害导致肾功能不全。可有高血压间歇蛋白尿,尿比重降低、血尿素清及肌酸升高等。
本病根据血尿马增高的不同原因可分为原发性痛风及继发性痛风两类。原发性痛事原因,过去认为与进食高嘌呤类食物有关,现认为进食高嘌吟类食物只能在有痛风素质的人才会引起本病,故一般认为原发性痛风系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继发性病风常继发于肾脏、血液、心血管等疾病所引起的血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导致高尿酸血症所致。
本病诊断依据血尿酸大于5毫克,急性期有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红、肿、热、痛,慢性期有关节畸形、痛风石、肾功能损害等。
本病目前尚无彻底治疗办法,对症处理控制症状,可使病情缓解,延长生命.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风湿痹病”范畴。由于人体的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使气、血、经络被病邪闭阻而引起关节红、肿、热、痛、畸形等症。急性期有风、寒、湿,热、寒热错杂等型;慢性期有痰、瘀、气血两虚,肝肾两亏等型。(顾选文孙珏)

痛风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清利湿热,行气豁痰。主治痛风。
【处方组成】
    苍术15克、黄柏15克、蚕砂12克、木瓜10克、牛膝6克、丹参15克、白芍12克、桑枝12克、灵脂9克、延胡索15克、路路通15克、槟榔10克、云苓15克,升麻3克、甘草3克,水煎服。另局部外敷金黄散、活血散。
【辨证加减】
    热甚加银花、蒲公英、丹皮等;肿甚加泽泻防已瞿麦等;后期补肝肾加龟版枸杞、淫羊藿、锁阳等;豁痰散结加南星、法半夏夏枯草、浙贝等;体虚加黄芪、人参等。
【临床疗效】
    治疗痛风患者300例,均取得良好疗效。
【处方来源】
    四川省成都中医学院附院骨科张瑞仪。
【按 语】
    本方用苍术黄柏蚕砂祛风除湿;路路通、灵脂、桑枝丹参去瘀通络;槟榔祛热燥湿;云苓、泽泻利水除湿,使浊邪从小便而去。在牛膝升麻的用量上,使牛膝升麻,一升一降,活动气机,调整气机升降平衡,共奏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朱钢)

地黄萸苓方

【功能主治】
功能补肾益气,活血利尿。主治原发性通风肾变期气血两虚型。
【处方组成】
生地15支、山茱萸10克、茯苓10充、泽泻10克、黄芪15克、丹参15克、益母革15克、桑寄生15克、秦艽2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肾阳虚、畏寒肢冷、腰膝冷痛者加仙灵脾10克、仙茅10克;脾气虚、腰胀便溏者加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热甚者口干、尿黄、脉数加黄芩10克、黄柏10克,或山栀10克;肝阳上亢、头晕头痛者加钩藤10克、菊花10克、明天麻10克。
【临床疗效】
治疗6例,显效(症状体征消失,血压降至正常,血肌酸下降至1.8毫克%,血尿素氦下降至20毫克%、血尿酸降至6毫克%以下)2例,好转(症状体征显著减轻,血压降至150/90毫米汞柱以下,血尿酸降至7毫克%以下)4例。
【处方来源】
浙江省杭州市红十字医院洪用森。
【按 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顾选文  孙珏)

张氏痛风方

【功能主治】
(1)方功能补益脾肾,软坚化痰;主治原发性痛风肾结石期脾肾两虚型。(2)方功能温补肾阳,清利湿热,祛风通络;主治原发性痛风肾变期肾阳不足型。
【处方组成】
    (1)太子参15克、丹皮5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淮山药10克、泽泻10克、当归10克、海藻10克、海带10克、贝母10克、车前子(包)30克、生牡蛎(先煎)30克、花龙骨(先煎)15克,水煎服。
    (2)车前子(包)30克、丹参30克、仙灵脾30克、仙茅1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山药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草邂10克、木瓜5克,水煎服。稀签丸每日2次,每次1粒。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2例,l例服(l)方辨证加减90余剂后,尿素氮从57毫克%降为33.5毫克%,肌酥以5毫克%降为2.8毫克%,服药后尿酸为9.2毫克%,另1例服(2)方加减,服药7个月后病情稳定,肌酐从3毫克降为1.5毫克%,二氧化碳结合率从44.8容积/%降为26.9容积/%,尿素氮从48.5毫克%降为17毫克%。
【处方来源】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张天
【按 语】
痛风患者在慢性肾变期都有面黄肌瘦,头目昏晕,腰酸纳差等肝、脾、肾病征,故治疗宜在病情缓解时予补益肝、脾、肾,鉴于病程中正邪之争变化无穷,当急性发作时,以清热化湿浊为主。因风寒湿邪夹杂,郁久化热者,又宜在治疗中寒热并图。本病风邪常贯穿在疾病过程的始终,故常并用祛风药及理气活血药。脾虚生湿,湿久郁成痰浊,故见痛风结节,因此又宜用软坚化痰药。痛风证与代谢有关,故除治疗外,尚应注意起居饮食。避劳伤房事,尤其忌吃含嘌呤高的动物内脏,以免引起嘌呤过多而致血尿酸过高使病情加重。本方名由编者所拟。(顾选文 孙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