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复脉,温通心阳,熄风镇静。主治心肌炎。 |
【处方组成】 党参20一30克、黄芪20一30克、丹参15克、桂枝9克、僵蚕9克、蝉衣9克、防风9克、白附子9克、青龙齿15克(先煎)、炙甘草9一12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心悸伴失眠加流浪粉、牡蛎、磁石、酸枣仁;心悸伴头晕乏力或有贫血,重用黄芪、丹参;心悸伴胸闷气促、早搏频繁,重用丹参,并用薤白头、苏梗、瓜蒌皮、郁金;心悸伴盗汗、烦热、便秘加麦冬、五味子、黄连;必修伴胸闷纳呆、二便不畅加法半夏、陈皮、谷麦芽。 |
【临床疗效】 应用32例,显效(治疗后早搏完全消失)4例,有效(早搏比原来减少5O%)23例,无效5例。服药至见效最快者7天,多数在14天左右早搏减少。 |
【处方来源】 上海市胸科医院顾梦飚等。 |
【按 语】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外感民、寒、暑、湿、燥、火之邪,侵及血脉,留而不去,损害及心,使气血运行失常。心胸闭阻所致。急性期多表现为实证,慢性期及恢复期往往表现为虚实夹杂。本方以养血益气之法充养脏腑之本气以扶正,配伍熄风镇惊,通络宁神之法以祛邪,在心阳振奋,气血充盛的基础上,使血脉通顺,传导得司,给代脉渐可转为正常。据报道,熄风镇惊药一般具有镇静及抗惊厥作用。(周慈发) |
【功能主治】 功能收敛止汗。主治小儿顽固性盗汗。 |
【处方组成】 五倍子100克、赤石脂100克、没食子100克、煅龙骨100克、煅牡蛎100克,共研细末,加辰砂5克,和匀备用。6个月至1岁者每次用10克,l一5岁者用15克,5岁以上者用20克。用凉水、食醋各半调药成稀糊状,每晚临睡前敷肚脐,以纱布绷带固定,到晨揭去,3一5夜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18例顽固性盗汗,连敷3夜盗汗止者48例,连敷5夜盗汗止者31例,连敷6至7夜盗汗止者21例,无效者6例(其中包括结核性盗汗3例)。愈后复发,继敷有效者9例,继敷无效者3例。 |
【处方来源】 湖北省云梦县医院方郁文。 |
【按 语】 方中五倍子、赤石脂性涩,收敛止汗;煅龙骨、煅牡砺敛汗固表;辰砂引诸药入心;乃汗为心液也;没食子又名墨石子,为没食子蜂的幼虫,味苦性涩,能固气敛汗。各药配合,实为治标之法。本方无毒副作用,具有较强的收敛功能和抑制汗腺非正常分泌作用。(杨传伟) |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滋阴,固表敛汗。主治小儿顽固性自汗。 |
【处方组成】 生地9克、炙甘草3克、地骨皮8克、党参9克、五味子6克、麦冬9克、大枣9克、银牡蛎15克、煅龙骨15克,水煎,每日1剂,药量视小儿大小而定,分2次内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例2岁汗证患儿,白夭自汗,活动尤甚,入睡盗汗,经西药治疗数月效不显,股本方1剂汗少,续服2剂痊愈。 |
【处方来源】 广西玉林市茂林卫生院李家强。 |
【按 语】 本方党参、甘草、大枣益气固表;生地、地骨皮、麦冬滋阴;五味子滋阴生津敛汗;龙骨、牡蛎潜阳敛汗。诸药配伍,共达益气滋阴止汗之目的。本方见症较重者,可酌加黄芪15克、瘪桃干9克、糯稻根9克等,以增强益气敛汗之力。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杨传伟) |
【功能主治】 功能补虚,止盗汗。主治盗汗。 |
【处方组成】 泥鳅鱼150一200克,用热水洗去鱼身粘液,割腹去内脏,用适量油煎至黄焦色,加水一碗半,煮汤至大半碗,可用盐调味,服汤即可。年龄小者可分次服,每天1次,连服3天,其中鱼肉也可同时服用。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41例,显效37例(占90.2%),无效2例,进步2例。 |
【处方来源】 广东省中山县涌乡卫生院林华简。(杨传伟)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消食积,止汗。主治小儿汗证。 |
【处方组成】 神曲12克、山楂6克、胡黄连6克、海浮石9克、糯稻根9克,水煎,日服1剂,分3次服。此为学龄儿童剂量。 |
【辨证加减】 若汗出日久,脾虚纳呆者加白术4.5克。 |
【临床疗效】 治疗178例,全部有效。 |
【处方来源】 湖南省澧县中医院彭元成。 |
【按 语】 方中神曲。山楂消食积;胡黄连、海浮石、粳稻根固涩止汗。对食积胃腑,卫表不固的汗疗效较好。用该方需抓住出汗不分昼夜和鲁纳过旺而体反消瘦或有伤食史两点。(杨传伟)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止盗汗。主治小儿盗汗。 |
【处方组成】 绵茵陈9克、黑栀子9克、薏米24克、茯苓9克、丹皮6克、白芍6克、柴胡9克。水煎,日服1剂,分3次服用。此为2岁小儿剂量。 |
【辨证加减】 病程迁延日久,面色萎黄,乏力体瘦加黄芪9克、五味子3克、麦冬9克、牡蛎24克。 |
【临床疗效】 治疗2例2岁男性盗汗患儿,服本方 2剂,盗汗止半,3剂告愈。 |
【处方来源】 福建省福州市人民医院萧诏玮。 |
【按 语】 小儿易热易寒,且多内伤饮食,积滞生湿,湿热作祟,熏蒸迫汗。本方茵陈、栀子、薏米、茯苓清热利湿;丹皮、白芍、柴胡泄肝热。辨证加减中黄芪补气;麦冬、五味子生津敛汗;牡蛎敛汗固表。本方宜于湿热型盗汗者,临床中见夜喜俯卧,啮齿呓话,厌食,小便浑浊等症状者,用之较佳。(杨传伟) |